疼痛管理小组对肺癌化疗病人生存质量、癌性疲乏及疼痛结局的影响

2021-08-31 09:41凡,胡
全科护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癌性肺癌量表

曾 凡,胡 娟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占据首位的常见疾病[1],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污染导致我国肺癌发生率明显上升。同时由于肺癌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大部分病人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而癌性疼痛是癌症晚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再加上中晚期肺癌病人常采用化疗,虽能够缓解疾病进一步发展,但同时能够加重病人疼痛,并伴随着疲乏以及焦虑、抑郁等情况的产生,这对病人的生存质量与预后有严重的影响[2-3]。因此,在化疗过程中结合疼痛干预是缓解疼痛、改善预后的必要措施。但目前常规疼痛管理的镇痛效果不佳。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是成立疼痛管理小组,并探讨疼痛管理小组对肺癌化疗病人生存质量、癌性疲乏以及疼痛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肿瘤科进行化疗的110例肺癌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制定的肺癌诊断标准[4],并经病理检查已确诊;②告知病人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认知障碍者。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心功能等慢性疾病者;②非原发性肺癌疾病者;③既往患有精神疾病,并存在意识、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化疗期间进行放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者;⑤伴有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障碍者。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肺癌化疗病人常规疼痛护理,主要是向病人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与化疗的效果,同时告知病人癌性疼痛的定义、分类以及目前临床疼痛评估原则、工具以及方法,疼痛止痛方法,并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

1.2.2 研究组 在肺癌病人接受化疗起,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由疼痛管理小组给予病人疼痛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1个月,主要步骤如下。①建立疼痛管理小组并进行培训。小组由护士长、专科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其中组长是由本科室护士长担任。在疼痛护理干预实施前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均参加由医院组织的疼痛管理的理论、情景演练等知识培训,并使小组成员掌握疼痛相关的定义、分类,癌性疼痛的危害,疼痛管理发展趋势,评估原则、评估工具和方法,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书。②实施多样化的疼痛护理措施干预。音乐干预:建立音乐媒体库,根据病人年龄、文化程度、兴趣在每天08:00~24:00给予其感兴趣的音乐,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时间为30 min。放松训练:主要是指导病人每日进行“头—颈—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足”的全身放松训练3次,每次15~20 min。转移注意力:包括听故事、幽默搞笑视频等听觉分散法,浏览网页、读报、看电视等视觉分散法, 触摸、按摩等触觉分散法。并根据病人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给予相关的转移注意力方法,从而使病人达到放松身体与心理的效果,同时提高病人疼痛耐受程度。③由护士长、主治医生定时检测疼痛管理实施情况,评估病人对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目前疼痛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同时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反馈进行上报,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讨论与分析,找出其中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癌性疲乏程度:干预前后采用由美国癌症中心制定的癌性疲乏量表(BFI)[5]评估癌性疲乏改善情况,该量表采用10分制数字描写,首先在纸上画出1条10 cm横线,0分端表示无疲乏,10分端表示疲乏最严重。0分表示无疲乏、1~3分表示轻度疲乏、4~6分表示中度疲乏、7~10分表示重度疲乏。疲乏率=(轻度疲乏例数+中度疲乏例数+重度疲乏例数)/总例数×100%。②生存质量:在干预前后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表(QLI)[6]评估病人生存质量,该量表包括健康感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对前景的认识5方面,每项均采用3级评分法,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越好。③焦虑、抑郁: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7]分别评估病人焦虑、抑郁情况,两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每条目均采用1~4分评分法,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4分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条目所得分数之和为总分,总分乘1.25为标准分。其中SAS标准分≥50分表示病人存在焦虑,SDS标准分≥53分表示病人存在抑郁,分数越高表示病人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SAS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7,SDS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2,两个量表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④疼痛程度:在干预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8]评估病人疼痛程度。取一根长度为10 cm的游动标尺,在两端分别标记0分与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病人根据自己疼痛情况进行标记。疼痛程度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其中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癌性疲乏改善情况比较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5 两组病人干预后疼痛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肺癌是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长最快,并且对人群健康与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9]。并由于肺癌疾病较为复杂,大部分病人确诊时已经错失了最佳的临床外科手术的机会,而此时,临床常用的缓解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虽能够有效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药物毒性较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损害正常组织细胞。而癌痛为肺癌化疗期间常见的症状之一,能够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同时有调查也显示,疼痛作为肺癌病人最常见临床症状能够影响其生存质量[10]。而疼痛是一种能够在主观上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并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1]。在既往的相关研究中,30%~50%癌症病人与75%~95%晚期癌症病人出现疼痛[12-13]。因此,探索相应的疼痛管理干预是降低肺癌化疗病人疼痛和癌性疲乏,缓解负面情绪,改善生存质量与预后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疗单位存在的重大课题[14-15]。

临床晚期肺癌病人难以忍受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癌性疼痛与癌性疲乏,再加上由于化疗而导致的胃肠道症状、疼痛、免疫力降低等,不仅能够使肺癌化疗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同时还影响病人对治疗的积极性[16-17]。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对本院肿瘤科进行化疗的110例肺癌病人应用疼痛管理小组给予的疼痛管理干预,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癌性疲乏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疼痛管理小组能够改善化疗导致的癌性疲乏症状,同时降低病人疼痛程度。与刘静等[18]应用疼痛管理小组在混合痔术后疼痛管理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与吕和平[19]应用疼痛管理小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疼痛影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是由于通过组建疼痛管理小组而实施的疼痛护理能够弥补传统疼痛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针对肺癌化疗癌性疼痛症状给予音乐干预、全身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以提高病人舒适感与疼痛耐受程度。王艳芳[20]研究显示,肺癌化疗病人由于承受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从而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影响生存质量。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经过干预后其生存质量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疼痛管理小组能够有效降低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改善生存质量。与田云等[21]应用疼痛管理小组在肿瘤放化疗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是由于疼痛管理小组通过多样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使病人放松身心,从而缓解病人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进一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疼痛管理小组不仅有效改善肺癌化疗病人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还能够缓解病人疼痛与癌性疲乏程度,同时还能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癌性肺癌量表
癌性爆发性疼痛评估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椎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效果对比评价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