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人员在血液学检验中怎样保证自身安全

2021-08-31 18:10赵元梅
健康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血液学针头手套

赵元梅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难免会与血液发生直接接触,这时若接触到了含有病毒载体或病原体的血液,极容易造成感染,从而威胁检验人员健康。潜藏在血液中的病毒成为了检验环节不定时炸弹,检验人员在为他人负责的同时,也一定要承担起保护自身健康的重任,做好自我保护工作,避免在检验工作中被感染。

1血液学检验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分析

从传播途径来看,可以分为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血液中的病毒病原体主要借助于这两种方式完成传播过程。

直接传播指的是含有病毒病原体的血液直接与受感染者进行接触,譬如接触到了患者使用过的针头,或者是含病毒的血液直接从感染者皮肤表面创口处进入其体内。从临床感染情况来看,医护人员可能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针头,扎到自身皮肤,从而导致感染疾病,譬如艾滋病病毒(HIV)。如果护理人员接触艾滋病患者,或血液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再加上检验人员皮肤表面存在创伤,那么病毒传播率会进一步提升。在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中,还有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或意外操作导致血液喷溅的情况出现,喷溅出的血液如若接触到人体黏膜也会造成病毒传播,譬如血液喷溅到检验人员的眼泪、鼻子内或嘴巴内,即导致检验人员感染病毒。

在间接传播过程中,感染者不会与患者血液直接接触,通常都是借由某些载体完成传播,譬如含有病毒或病原体的物品。如果检验人员在触摸某些物体时,恰巧其物体表面含有具有传播性的病毒,而这些病毒会转移至检验人员手部,如若检验人员没有及时清洗双手,那么在后续日常活动中极有可能传染病毒,譬如摄取食物、揉眼睛等。

2检验人员在血液学检验环节中可采取的安全措施

2.1 使用安全等级更高的检验用品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于血液学检查的重视度逐渐提升,检验环节所使用的相关用具和器械也进行了升级,安全性能和质量实现了大幅优化,同时还积极提倡临床采用真空收集法采集血液。我国大部分医院在进行血液学检测时,均采用真空采血系统,借助于无菌针头及真空管构造成相对封闭的采集环境。在这样采集环境之下,患者血液与检验人员之间的接触机会就大大减少,提高血液采集环节、样本处理环节与检测环节的安全性。在完成血液检测后,也不需要人为将针头取下,借助于检测装置直接将使用过的针头进行封闭处理,丢弃时也不会与检验人员或其他人员直接接觸,全程无接触式操作流产,大大保障了医护人员个人安全,规避了由于接触带有病毒的针头而引发的病毒传播。

2.2 提高洗手频率,做好一次性手套及护目镜的佩戴工作

自我防护工作永远是预防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血液检验科检测人员一定要对自身工作加强重视,深刻意识到危险性,从而提高警惕,避免存在敷衍和懈怠的情绪。在整个血液检测环节较熟悉的基础上,做好一系列自我防护工作,检验间隙尽可能多次洗手,尤其是在完成一轮检验环节之后,保证双手表面的洁净。同时在开始检验之前要佩戴好一次性手套、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设备,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血液意外飞溅。在防护比较周全的情况下,即使血液飞溅也会降低其直接进入体表黏膜的几率。在整个检验操作过程中,检测人员的双手需要持续性进行操作,最有可能与病毒造成接触的即是双手表面,所以清洁双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检验人员即将进餐之前。而检验人员洗手环节也并不需要借助84消毒液这类杀菌力较强的洗涤剂,只要完成正常洗手操作过程即可,洗手液及肥皂等均能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如果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或是收集血液过程中,发现有血滴沾到了手套表面,那么在离开实验室之前一定要将手套摘下并仔细进行手部清洁。确保防护设备符合实验室使用标准,以保障检验人员的自身安全,检验人员也需要注意在每次佩戴手套之前对手套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手套没有明显破损。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手套出现了破损,一定要第一时间更换,并将已破损的手套丢到指定回收区域内,避免他人接触破损手套造成感染。为了进一步确保自身安全,检验人员最好在展开检验之前对患者情况有一定了解,如若是需要检验患传染性疾病的血液,那么可以在检验之前适当加强防护措施。

2.3 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针头

由于针头非常尖锐,在处理过程中如若不慎扎破手套,则会提高检验人员感染率。因此,检验科人员在使用针头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尽管穿着防护服及佩戴一次性手套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血液检验环节的安全,但仍然不能完全规避意外发生。传统的血液采集方法主要采用试管采集,需要检验人员手动更换针头,同时注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导致大量空气注入其中,影响血液质量。而当前采用的真空采集系统能够帮助检验人员降低与针头接触的概率,不仅给检验人员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检测环境,同时也保障了临床血液检测的样本质量。

2.4 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检验人员一定要对于实验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了解,不能随意将他人带进实验室,尤其是在实验室内,不能随意进食。实验室管理人员一定要参照日常经验逐步优化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将其做成书面文书,提高对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监管,提醒实验室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使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及针头等等都应该规范化管理,丢弃到指定地点并统一进行回收,避免其他工作人员在接触这类物品时造成感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检验人员在血液学检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提高警惕性,尽最大可能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若出现意外,有可能与病毒接触,一定要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及检验方法进行确定,保持冷静。

猜你喜欢
血液学针头手套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棉手套
做只手套好过冬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
报复
三种实验兔血液学指标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