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用的忌口 你知道吗?

2021-08-31 18:28李耀华
健康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发物忌口药性

李耀华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医疗医学领域独树一帜,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中药取材自然,多以植物草本、动物骨材以及矿物材质入药。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五行相生亦相克”,人体五脏对应五行元素,所以中药材配伍与饮食也很有讲究,那么什么是中药忌口,具体忌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1什么是中药忌口?

清代名医章穆在其《饮食辩录》中提到:“病者以食滋养胃力,宜行药力,饮食得宜则助药饵,反之为仇”。现代解释为凡服用中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即为中药忌口,该类饮食之物与中药的药效存在拮抗、相畏、相逆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发物”,如果病人在服用中药期间不注意规避就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新病症。

2什么情况下忌口?

2.1 不同病证的食物禁忌

由于不同病证的诱发因素不同,所以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在用药材质和方量上有严格要求,对患者的饮食提出禁忌注意。如属热证,服用清热去火的中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败酱草、大青叶、栀子等;切忌食用辛辣、燥火之物:辣椒、生姜、荔枝、桂圆、羊肉、狗肉等,同时要戒烟酒。属寒证,服用疏风散寒药物:麻黄、葛根、桂枝、防风、苍术、柴胡、羌活等;不可食用寒凉之物:粟米、绿豆、折耳根、鸭肉、兔肉、蛙肉、沙蛤、螃蟹等。属痰湿证,表现为气滞血瘀、腹胀水肿、关节积液等症状,切勿食用甘肥滋腻的食物:肥肉、海鲜、甜食、糯米、田螺等;如发生胃肠有积滞时,应保持饮食清淡,不宜食用多油、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蛋、鱼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同时,不宜多吃以淀粉为主的食物,否则容易产气而致腹胀。脾虚胃寒者,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健脾丸、大山楂丸等,忌食生萝卜、茼蒿、柿子、海参、牡蛎等食物。患有过敏性哮喘、皮炎及疮疖等疾病者,不宜食用鸡肉、猪头肉、鱼、虾、蟹、韭菜等发物,否则容易引发过敏,加重病情。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2.2 不同药性的食物禁忌

服用甘草、苍耳、乌梅、桔梗、黄连、吴茱萸需应忌食猪肉;服用薄荷忌食用鳖肉;服用甘草、黄连、桔梗、乌梅、苍耳子应忌食猪肉;服用熟地黄、何首乌等要忌食葱、蒜、萝卜等;服用丹参、茯苓要忌食醋;服苍术、白术应忌食桃、李;服荆芥时忌食虾、蟹等海鲜;服厚朴忌食煎炒豆类;服人参、党参忌食萝卜;服玄参后禁食红枣;服荆芥则要禁食驴肉、鱼虾等食物;服蜂蜜、常山、生地后应禁食葱;服甘草后禁食海带、鱼等食物。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因为醋和生冷食物具有收敛作用,服发汗药物时若与之同用,则会抵消药效。

2.3 服用中藥期间需忌茶

茶叶中含有鞣酸成分,茶水浓度越高其所含的鞣酸就越多,由于多数中药中都含有生物碱、重金属盐等物质,若用药期间同时饮茶,鞣酸便会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既不利于药效渗透,还可能导致其他副作用。另外,茶叶中还富含咖啡因成分,若镇静、催眠止咳等中药同服,则会与药性产生冲突,削弱药物功效。通常建议,患者服用中药期间以白开水为主,也不要饮用咖啡、可乐等碳酸饮料。

2.4 中药忌长期服用

中药相比西药而言其发生毒副反应的程度较轻、较少,但并不意味着中药就绝对安全,常言道“是药三分毒”。现在有一些人对中药过度依赖,将其作为滋补、强身、防病的必备品,长期服用某一种或几种中药。事实上,除山药、薏米、百合等药食同源的药材外,中药的主要功能还在于治病而不是滋补,长期服用同样会危害身体健康。比如居家常备的“板蓝根”虽然具有清热退火、凉血、解表的功效,但药属寒性,如果体寒身虚者长期服用,则会因药性苦寒而伤害患者肠胃。

中医中药强调饮食“忌口”是基于病证和药物存在差异性,为保持药效功能充分发挥,避免产生其他药性副作用而提出的,实践证明,不同的食物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不同影响,所以中药“忌口”是具有充分的医疗科学道理的,在日常生活中,各位朋友们必须正确认识重要中药,服用中药期间应谨遵医嘱!

猜你喜欢
发物忌口药性
题鱼庄
中医专家为您解读“发物”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巧用“发物”防病治病
中医眼中的“发物”到底指什么
“发物”是何物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忌口
改进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在可用输电能力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