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躯体疾病的影响

2021-08-31 20:28宋昌丽
健康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精神病

宋昌丽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长期住院治疗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SDS、SAS评分及躯体疾病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躯体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躯体疾病发生率,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

关键词:精神病;综合护理干预;躯体疾病;

精神疾病大多迁延难愈,病情反复,随着时间推移症状越来越突出,不断减弱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还会引起躯体疾病,加重精神衰退,形成恶性循环。鉴于此,及时高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长期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精神病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5.3±10.9)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55.8±10.6)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精神疾病相应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干预:(1)康复指导。引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病友之间互相交流;指导患者日常锻炼,加强患者身体抵抗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刷牙洗脸、梳头、穿衣、吃饭、如厕等[1];鼓励患者做体操、户外散步、从事家务劳动,并从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避免患者自由散漫、松散。以患者性格特征、日常喜好为主,指导患者进行文娱活动,比如下棋、玩扑克、读书看报、練字、听广播、听音乐、看视频等。(2)预防躯体疾病。医护人员动态观察患者状态,按时查房、巡视,掌握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变化,尤其是处于慢性期的精神病患者,由于主诉不及时或者主诉能力丧失,需引起高度重视。留意患者病床被套,警惕患者尿床,一旦发现被褥潮湿或有尿渍,及时给予更换;检查患者床头以及病床旁边柜子里面有无饮食物品,特别是夏季,食物保质期较短,一旦患者误食过期食品,容易引起胃肠疾病。指导患者清洁口腔,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3)安全管理。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给予必要的、适当的约束,预防自身及其他患者受伤;对年老且行动迟缓的患者,注意预防跌倒和坠床。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包括抑郁量表(SDS)评分、焦虑量表(SAS)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越焦虑或抑郁;观察并详细记录伴发躯体疾病发生情况,包括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意外、肺心病、高血压等。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以SPSS22.0版本为主,导入研究数据。计量资料(SDS评分、SAS评分)以(±s)描述,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躯体疾病发生率)以%表述,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躯体疾病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躯体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病患者阳性症状在疾病初期比较明显,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以及病情不断发展,会出现明显的阴性症状,此时患者容易出现过度焦虑不安、烦躁、抑郁,继而诱发各种慢性疾病。尤其是长时间住院诊疗的精神病患者,与社会外界接触不断减少,体能活动受限,加之药物作用,社会能力以及体质不断降低,此时容易伴发躯体疾病,进而加重精神疾病,导致生活质量持续下降。因此,加强综合护理干预,积极预防躯体疾病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围绕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全面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SDS抑郁心态评分、SAS焦虑心态评分以及躯体疾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华玮.系统康复护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48.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