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堂上的手机管理

2021-08-31 22:37王海霞
锦绣·中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学生

王海霞

摘要:德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目标内容和内涵是广泛的,需要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教育中的关键目标,并能够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推进中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学生课堂;手机管理

一、教学设计分析

(1)抗拒心理,在初中阶段学生情绪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喜欢与家长和教师对着干,关注自己的心理,这就是所谓的叛逆心理,尊重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所在,特别在手机管理方面,在互联网时代手机拥有极大的娱乐作用,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抵抗手机的诱惑。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在《中学生课堂上的手机管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挖掘手机的功能,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提出手机的不同功能的价值和使用的场合,得分最高的小组能够得到礼品,来激发初中生的参与性的同时也尊重初中生的自我意识;

(2)自卑心理,初中生自尊心比较强,比较微小的打击都容易让学生感觉到自卑,需要给予及时科学的梳理。在《中学生课堂上的手机管理》德育教育的竞赛活动中有胜利的小组,也会有相对得分较低的小组,在面对得分较低的小组的时候也应该及时发现初中生的优势、观点的独特性、建议的合理性等方面,以一个学生或者小组的一个或者几个关键优势点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小礼物作为鼓励和梳理;

(3)困惑心理,初中阶段的学生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中去观察身邊的事物,并对部分的事物进行思考,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困惑心理。学生的困惑心理是展开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面对这种困惑,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就应该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例如,《中学生课堂上的手机管理》的德育教育中,很多初中生会疑惑,为什么现在不能上课用手机娱乐,学习为什么一定要在课堂上,知识我会了为什么也一定要认真听课。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互助解答环节和教师指导环节,可以由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另一个小组进行回答。每个小组都有一次求助外援的机会,教师作为专家外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5分钟辩论会,针对一个问题的两面观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互动、辩论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德育观念的成长,教师在每个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强调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上手机管理的科学方式;

(4)虚荣心理,虚荣攀比是一直伴随着大多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情感,手机也是学生之间攀比的主要战场。只是初中生在手机的使用和管理方面攀比的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偏差,通过调查研究现实,初中生攀比的重点在手机的价格、手机中的游戏、手机游戏玩的水平等方面,造成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给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伤害,面对这个问题,在《中学生课堂上的手机管理》的德育教育中教师不能规避学生对于手机的需求,在学生的需求基础上,逐步转变学生传统的攀比关键点,通过整节课的教育明确正确的观念,并在班级设立评比墙,针对日后中学生课堂上的手机管理行为进行评比,阶段性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将初中生的攀比转移到手机管理能力的攀比上。

二、从学生学习视角分析

在课堂结束之后,我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课堂感受、学习成果、课堂改进建议几个方面。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和分析得出从学生的角度对于课堂的评价如下:

(1)学生对于自己参与的教学方式比较满意,特别是辩论环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极大的顺应了学生的自尊心,规避了学生的抗拒心里,整体来说这节课的课堂让学生感觉比较舒适;

(2)在教学成果方面,学生能够认知到这节课学习的目的,认知到手机的价值和合理使用手机的方式,学生不在认为手机的价值是攀比的重点内容,转而认为手机的高效利用、使用手机让自己获得成长才是应该攀比的对象。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互动中得到了悄然的改变,德育教育渗透效果良好;

(3)在教学建议方面,学生主要提出了两点,第一点,希望能够给学生更多的预习实践,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再辩论的环节表现的并不理想,如果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会表现的更好,课前预习非常重要,作为教师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二点,应该多开展这种有趣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应该加强教学的创新,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特色之处

(1)通过班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转变了传统严肃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教学气氛中学习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辩论会这种互动模式以前教学中没有实践过,教学效果良好。由此不难看出,教学创新非常重要,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潜能教学效果更好。

(2)此次教学过程全过程都围绕着《初中生课堂上手机的管理》这个主题开展,并没有刻意的提到德育教育,但是实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多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教育和学生的成长;

(3)尊重学生心里特点和学习需求非常重要,教学设计也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参考文献

[1]殷小华.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管理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34-135.

[2]古友谊,袁芳卫.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J].教师,2019(31):38-39.

[3]史骐华. 中学生手机管理应该“疏”“堵”结合[N]. 人民政协报,2019-10-23(009).

猜你喜欢
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