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全县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2021-09-01 10:25张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张蕊

摘要:调研乡村振兴现状,查找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示乡村振兴意见和建议。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该怎么办?本人组织农业监测站相关人员深入农事企业、乡村、新型经济组织,就我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了工作调研。

一、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情况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以优质糧油、绿色果蔬、特色小宗粮豆为主的农业产业实现稳步发展,粮食作物面积130万亩,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5亿公斤左右,以花生、辣椒、葡萄、寒富苹果等为主的果蔬面积达到55万亩,产量超过30万吨。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70%以上。全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60个,获得著名商标3个,国家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1个,市级名牌5个。辽育白牛、寒富苹果、山楂制品等一批特色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总量突破600家,农业龙头企业超过1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40%以上,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有效推广。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三资清理”工作快速推进,完善各项农村集体资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台账。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村、21个省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建设扎实开展,全县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村161个,占比75%。土地流转面积突破50万亩。

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新农保参保率达89%。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9.4%。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农村中学全部进县城工程,率先在全国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开展了学前教育连锁试点,全县发展连锁幼儿园67所。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全县所有乡镇医院全部改为公立性质。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915公里。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0座水处理站、802.3公里供水管网建设基本完成,累计解决29.5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6%。加强了电力供应和输出网络建设,累计投资2.4亿元,完成了新一轮电力农网升级,保障了城乡生产生活用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农业束缚。传统农业思维和经营方式依然没有专转变,土地经营规模小、流转难度大,发展空间不足,严重制约农村产业发展。

2、振兴人才缺乏。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与否,决定性因素是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有村无人”的现象在农村不同程度存在。我县不仅缺乏现代化新型农民,更缺乏顶层设计的战略人才,现代农村治理的管理人才,先进农业技术的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文明建设的文化人才。

3、营商环境亟待优化。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有待全面深化,各项激励举措有待精准落地。

4、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与“一带一路”、对口合作、自贸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衔接不紧密,乡村振兴浓厚氛围尚未形成,社会各界投身法库的热情未能充分释放。

5、农业农村发展资金不足。我县农村事业的发展、项目的建设和产业的植入基本依赖财政资金,乡村建设若无项目资金扶持只能举债推进,给各级政府和村里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困扰,这就是我们的产业之所以走得不远、发展不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建议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辽宁重要讲话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东北全面振兴为契机,充分挖掘法库历史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生态农业立县、休闲农业兴县、品牌农业强县”三大战略,以现代都市农业经济区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建设为重要途径,推动法库农业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由生产型向休闲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提升农业的生态功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重点打造“一园两带五区”,重点培育“十大产业”(玉米、水稻、绿色蔬菜、寒富苹果、葡萄、树莓、辣椒、花生、小宗粮豆、观光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三)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我县现代农业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和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整治和开发力度,加强中低田土改造,以加厚土层、提高肥力为重点,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确保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2、强化现代示范园区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

坚持特色产业区域布局规划,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带建设。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围绕“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丰富内容”的思路,努力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知名品牌。

3、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区域性特色农产品。按照市场需求,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知名品牌,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重点任务包括:

一园:充分挖掘法库历史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紧密依托沈阳、融入沈阳,强力打造沈阳后花园。依托法库217万亩耕地、74万亩森林、101条河流、13座中型水库等山水田林路村自然资源、生态优势,着力打造沈阳后花园。

两带:

一是沈康高速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

以高速两侧为重点,依托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孟家、辽河两个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依牛堡绿色稻米生产、孟家绿色蔬菜生产两大基地,打造十间房通航、大孤家白酒两个特色小镇,培育灵山湖、财湖、獾子洞湿地等田园综合体,打造沈康高速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

二是秀水河流域生态农业示范带

依托秀水河流域土质肥沃、生态良好等自然优势,培育有规模、有标准、有品牌的标准化生产基地37万亩。重点建设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万亩优质花生产业基地,5万亩出口辣椒生产基地及2万亩树莓、葡萄生产基地。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带。

五区:

一是设施果蔬经济区。围绕建设沈阳绿色菜篮子,在法库中部地区,重点建设孟家绿色蔬菜基地。

二是特色经济作物经济区。在法库西部地区,以秀水河、叶茂台、登仕堡等 12个乡镇为重点,建设花生、辣椒、树莓、菜复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基地。

三是绿色粮油经济区。在法库南部地区,以依牛堡、大孤家、三面船等5个乡镇为重点,建设绿色稻米生产基地7万亩。

四是休闲农业经济区。依托法库山水田林路村资源优势,围绕五龙山、巴尔虎山、药王山,财湖、灵山湖、獾子洞湿地等区域,规划建设6个有产业规模、有文化底蕴、有基础设施的休闲农业园区。

五是牛产业经济区。依托辉山乳业、湧鑫牧业,以辽玉白牛为重点,打造全产业链,以冯贝堡、卧牛石、和平等9个乡镇为重点,建立优质牛产业生产基地。

4、整治环境,打造生态宜居

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最大民生、要像抓投资一样抓环境的思想,把环境整治当作一场革命,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美丽村庄、美丽道路、美丽田园进行提升,村内做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整整齐齐。在线路上打造精品片区,在田园里清除视觉污染。开展精品村、先进村的创建,制定、坚持长效保洁机制,逐步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沈阳市法库县农业监测站 沈阳法库 110400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业科学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