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对培养中职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

2021-09-01 22:43曾艳丽
科学与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重要作用中职院校

曾艳丽

摘要:本文围绕民族民间舞对培养中职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展开探讨,介绍和谐审美观的具体内涵,并结合民族民间舞课程的特色,分析对于中职学生和谐审美观的培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期能够促进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和谐审美观的培养获得更大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中职院校;和谐审美观;重要作用

在现代文明的建设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中职院校在舞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对于和谐审美观的培养。民族民间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通过课程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挖掘和谐审美的教育元素,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摸索教学新路径,进而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和谐审美观的舞蹈人才,是中职教育推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尝试。

一、和谐审美观的基本概述

和谐审美是一种符合中国人审美标准的审美观点,也是中外传统美学共同认可的一种审美观点,但是与西方人主要推行的“二元对立审美”观点有所不同,中国人更加崇尚“和而不同”的审美情趣,认为美应该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审美标准。所谓“和谐统一”,主要就是指将不同审美的元素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有机组合,并形成错落有致新结构,并使该结构更具有灵动性和美学价值。例如对于不同色彩的“和谐统一”,能够重新构建成一种更加和谐、更加唯美的画面,同时通过画面不同颜色的融合与个性,有形成了抑扬顿挫的情绪传达,从而带给人们更美妙的審美体验。“和而不同”的审美观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发展形成,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同时也符合辩证法。发展到如今,“和谐”逐渐被新时代的人们定义为一种更加美好、更加理想、更加让人充满幸福感的生活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们对于世界的欣赏、品味、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带有极其强烈的主观色彩,是人们特殊的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谐”与“审美”的合并,就体现了“和而存异”、“融洽平和”、“情理合一”的先进性审美观点。放到现代社会,可以理解成将“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艺术的美”和“科学的美”实现有机融合。比如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各具不同特点,景色大相近庭,不同的人也喜欢不同的季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评判哪个季节最美。但是,所有人又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审美点,都认可季节的美丽是源自于大自然的力量,对季节的喜爱正是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喜爱,这就实现了情感与理性的有效融合,这种现象就是“和而存异”的审美观。民族民间舞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审美观点,通过错落有致的音符让舞蹈音乐更加灵动,通过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表达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也正是“同与不同”的融合,造就了民族民间舞独特的魅力,更成就了多样化的和谐审美意境。

二、民族民间舞对培养中职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

中职学生在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身体综合素养,增强肢体协调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的感染力,“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实现对学生和谐审美观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和练习,进一步了解艺术、感受艺术,提升艺术审美情趣,形成审美素养,进一步拓展对于舞蹈的认知空间和认知高度,为将来的学习与工作及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一)在“和而不同”的文化熏陶下,提升学生对于生活和谐美的感受能力。在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历史中,舞蹈被生活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和内涵,人们通过舞蹈表达心愿、鼓舞斗志。民族民间舞正是对于各民族生活的重现,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原型,当这些元素融入舞蹈之后,就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特色的舞蹈文化。学生在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舞蹈表演的过程,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进而感受到祖国广阔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文情怀。例如藏族舞蹈充满了质朴和浑厚,朝鲜族舞蹈更加洒脱和典雅,而汉族舞蹈则更体现出坚强和包容,等等。不同舞蹈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和气质,但又同时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相处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在“和而不同”的文化熏陶下,提升学生对于和谐审美观的感受力。

(二)在“和谐审美”的观念引导下,提升学生对于生活多样美的应用能力。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舞蹈教学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包括民族艺术的传承、国家文化的传承等等,这也是向世界展示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职教学过程中,通过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不仅丰富了中职教育体系的艺术培养内容,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舞蹈表演感受到中华民族“真善美”的特质,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舞蹈文化的独特气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舞蹈课程教学向学生灌输淳朴、纯粹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并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舞蹈的学习和表演不是竞争和较量,而是大家对于美的共同追求,也是舞者之间实现相互学习和帮助的一种形式,通过这个过程提升学生使用“和谐审美观”对生活进行审美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与其他舞蹈教学实质相同,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感、动势和动力,进一步增长学生对于舞蹈知识的认知,提高喜爱程度,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情感表达的关键点。而民族民间舞又体现强烈的民族特色,更能够将舞蹈的内涵进行丰富性解读,进而让学习者真正认识“和而不同”的真谛,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且具有和谐审美观的专业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运用民族民间舞培养学生和谐审美观分析[J].大观(论坛),2020(12):155-156.

[2]阿依努尔·买买提沙吾提.新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研究[J].今古文创,2021(18):89-90.

[3]刘庄.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与研究——《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品悟[J].出版广角,2020(22):94-96.

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412200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重要作用中职院校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