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学教育途径探究

2021-09-01 22:43崔晶晶
科学与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育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崔晶晶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培育和贯彻落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强化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正确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伟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加需要我们强化、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而现代文学教育对于每个人的价值观是潜移默化的,在把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全部融入到高校的文学教育中,可以培养和提升广大高校同学们的思想意识和对政治感性觉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文学;教育途径

引言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将文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由于高等学校是当前我国对于专业技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出口,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核心价值观的传递。

1.文学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价值观

社会主义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就是不断地总结思想,凝聚着关于提高中国政治治理能力水平的智慧与经验,国家在社会层面的富强民主,人们在社会层面的安居乐业,社会在经济层面的文明和谐,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要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价值观是需要在多渠道地进行,而通过将传统的文学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互结合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手段,要在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价值观指引下,要更加深度地挖掘自己的思想价值内涵,在其文艺作品中以生动直观的形式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价值观的内涵,用生动的作品和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真谛,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传递出来其中蕴含的真善美的内涵,促使人们精神上受到熏染,心灵得到陶冶,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渗透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让广大大学生对此有更深刻、更透彻的认识。

2.大学文学教育适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文学教育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类发展为核心目标,文学教育就是注重对文学审美价值的探索,引导学生从文学中感知人文情感,从而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学教育只有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目标[2]。文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灌输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融入文学教育,使文学教育的目标更新,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从我们在大学时期进行的文学课程教育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些文科课程绝大多数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所蕴藏的思政价值元素,学习我们古老的经典和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以核心价值观得以顺利地传递和弘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可以对于学生们起到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3.大学文学教学应用现状

3.1 大学文学教育重视度不足

我国高校的文学教育基本等同于语文课或者文学课,大学往往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主,只要学生不属于文学专业,就忽视对他们文学素养的培养,更不用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文学教育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文学教学计划,国家也未对高校开设文学课程质量提出要求,所以导致某些高校甚至在课时比较紧张时,减少的大学文学课程课时,文学教学在高校中存在不重视、边缘化现象。

3.2 大学文学教学教育质量不足

除了文学专业将文学教育作为必修课,对于其他专业大多数大学生甚至老师、学校都认为文学专业课程不重要,还有一些文学老师本身非专业科班出身,文学功底不够扎实,自身的文学素养较低,使得很多文学老师对于教学比较懈怠、提不起兴趣,存在备课不充分、授课过于随意、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还有些教师自身人文精神不足,对文学钻研少,上课按部就班、僵化死板,存在念课文的现象,不能深层次与学生进行交流,忽视了文学教育中核心价值观元素的挖掘,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考试还存在应付和开卷考试的情况。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有些高校的文学的教学很难被广大大学生所理解、认可与喜爱,使得原本浓厚有富有含义韵味的中国文学也逐渐被其淡化。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文学教育的措施

4.1 通过教育改革,避免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化

高校应当在文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大背景下,将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融于教学方式变革。随着教育理念变革,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而是更加注重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只有创新教育模式,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要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提升老师的文学素养,拓宽授课内容和深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特点,通过老师的讲授和新形式的活动相结合,通过互动沟通交流、从而使文学教育更加丰富多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的环境潜移默化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4.2 构建和谐师生交流机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指的是平等民主的关系,需要用心维护,是一种良性的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所以说,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须将师生关系的构建和维护作为非常重要的来对待,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只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诉求,掌握学生情绪变化,学生能从教师的关爱中获得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文学学习热情,也从另一种角度,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深刻理解“友善”与“和谐”的深刻内涵,才能用实际行动将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否则不但起不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4.3利用新媒体平台以文学经典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的发展,当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受众面非常广泛,高校文学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可以利用一些类似于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利用率高的新媒体进行文学宣传。微信等新媒体,相对于传统课堂,有受众面广泛、易保存可以重复观看的特点,所以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利用好新媒体这一平台,通过宣传经典文学作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渗入到文章内涵中,进而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搭建起交流与渗透式学习的互动平台。

5.结语

对于每一所高等教育学校,文学教育必须受到重视,在理论上,它可以起到人文教育的教学功能,而且承担了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使命。从高等院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当代的大学生承担起了建设祖国的使命,大学生思想道德品格将直接地影响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高度。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就是最高的价值准则,文学教育就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只有将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紧密对接,才能够为全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與良好专业道德品格的优秀人才。因此,应将弘扬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有效地纳入到课程目标制定环节与具体内容的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卢春红, 李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学教育途径探究[J]. 环球市场, 2019, 000(010):221.

[2]李珍. 简析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策略[J]. 下一代, 2019, 000(012):P.1-2.

[3]范会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 知识经济, 2020, No.523(03):120+122.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猜你喜欢
教育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探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民汉合宿下加强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