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1-09-02 18:22陈啸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陈啸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膽结石;临床治疗效果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近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多发于女性,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症状,疾病的反复发作常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1-2]。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的形式进行治疗,而传统的开腹手术常常造成较大的创伤,患者恢复较慢,因此,临床中提倡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式治疗胆结石[3]。鉴于此,本研究将选用我院40 例胆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进行对比,具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 年11 月至2020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的患者40 例展开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数表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20) 与参照组(n=20)。实验组患者20 例,男性10 例、女性10 例,年龄41~56 周岁,平均年龄(47.27±1.35) 周岁。参照组患者20 例,男性9 例、女性11例,年龄41~56 周岁,平均年龄(47.56±1.25) 周岁。两组胆结石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要求所有患者均需符合胆结石的临床诊断标准,在手术前检查患者是否符合手术适应症,并且患者应能够耐受手术;所有选入的胆结石患者均为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及其家属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7]。

1.3 排除标准 若患者曾经有过腹部手术治疗史、感染病史、或者患者自身患有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严重的脏器损伤及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等症状,不能予以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7]。

1.2 方法 参照组胆结石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具体操作如下: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于患者右侧肋缘下行以8~10cm 左右的切口,然后探查患者肝脏、胆囊及其他组织,确保组织完整后,实施手术,切除病灶,最后结扎残端胆囊管,清理患者的腹腔,然后再关闭腹腔[4]。

实验组胆结石患者则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操作如下:嘱患者保持平卧位,用约束带将其骨盆妥善固定,之后予以全麻,保持头高脚低15°~20°的同时,向左侧倾斜10°~15°。于脐部上缘选择进镜孔,使用气腹针建立气腹,在保证可视的状态下,将胆囊底提起,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使用生物夹将其夹闭切断,随后顺逆向结合剥离胆囊。完成手术后,采用电凝法进行止血,将胆囊于剑突处取下,对于戳孔进行缝合[4]。

术后,要求医生根据患者的状况,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治疗状况及相关注意事项,给予患者一定的抗炎、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措施,同时,嘱患者清淡饮食,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胆结石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区疼痛程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区疼痛程度评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越低,证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因此,并发症发生率= 切口感染发生率+ 腹腔感染发生率+ 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主要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效果评判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消失,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结石彻底清除;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结石清除率不低于5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没有改善,结石清除率低于50%。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胆结石患者相关数据应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区疼痛程度评分实施t 检验形式校准,用x±s 表示,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用卡方检验进行校准,用例(%) 表示,P<0.05 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胆结石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胆结石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实验组胆结石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 两组胆结石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者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2.3 两组胆结石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同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2.4 两组胆结石的患者术区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胆结石患者术区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实验组胆结石患者术区疼痛程度评分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胆结石属于常见的临床多发病之一,通常会引起患者腹部不适、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发生[4]。常规治疗胆结石的方法,通常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方式,传统的手术治疗虽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手术切口较大,术后伤口感染率大大提高,患者上腹部常感不适,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传统开腹手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鉴于此,临床治疗中较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逐渐精进,通过腹腔镜能够清晰准确地定位患者腹腔内的各个脏器的分布情况,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到其他器官及组织,因此,该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损伤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近年来,临床中多采用该种方法治疗胆结石[4、6]。

本研究将对胆结石的患者分别给予传统开腹治疗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5.0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区疼痛程度评分方面,实验组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知,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好。因此,在胆结石的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4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临床对比观察
高频振荡通气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观察
整体护理措施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手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用药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