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后路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分析

2021-09-02 19:38谭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评分

谭东

【关键词】CSR;椎间孔镜微创术;前入路手术;JOA 评分

CSR 是颈椎退变导致神经根受压,患者颈肩部疼痛,并累及双侧上肢,出现麻木、乏力等情况。多数CSR 患者保守治疗能达到满意效果,少数需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的椎间盘组织,如何入路目前没有统一结论[1]。本研究选取54 例患者为对象,探讨了经皮后路椎间孔镜微创术的应用价值,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SR 患者中选取54 例,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个组别,均为27 例。对照组内,男性14 例、女性13例,构成比为51.85%、48.15%;患者年龄27~73 岁,平均值(41.68±7.94) 岁。试验组内,男性12 例、女性15 例,构成比为44.44%、55.56%;患者年龄25~76 岁,平均值(42.73±8.22) 岁。组间性别、年龄资料接近(P>0.05),可对照研究。

1.2 纳排标准 诊断标准:经X 线、CT 等检查确诊,符合微创术指征。纳入标准:年龄18~80 岁,资料完整且真实,积极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有明确精神病史,凝血异常,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

1.3 方法 试验组经皮后路椎间孔镜微创术,取俯卧位,予气管插管全麻。对患者头部固定,上肢进行牵引,辅助利用C 型臂定位病变关节,确定并标记进针点。找到病变椎间隙,在棘突外侧1.5 cm 处穿刺,切口大小5~10 mm,打开软组织缓慢置入工作套管、椎间孔镜。探查病变情况,显露神经根进行减压,将突出的髓核切除,术毕止血、退出器械,常规缝合。对照组常规前入路,取仰卧位,予气管插管全麻。在颈右侧切口,辅助利用C 型臂定位病变关节,打开病变间隙,剔除部分椎间盘病灶,使用咬骨钳切除椎体下缘骨质。暴露出椎间隙,对神经根进行减压,切除钩椎关节内后缘,置入髂骨和钛板,固定后留置引流管,常规关闭切口。术后使用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在颈托保护下开展活动训练,定期复查。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在术后3 月,复测颈椎曲度、椎间高度,使用JOA评分量表评价颈椎功能,分值范围0~13分,得分越高意味着颈椎功能恢复越好[2]。

1.5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记录在Excel 内,用SPSS 25.0软件完成统计学计算。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例(%),组间对比行χ2 检验;计量数据表示为x±s,组间对比行t 检验。P<0.05,意味着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在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上,两组患者的数据指标相近(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更短(P<0.05)。详见表1。

2.2 颈椎结构和功能比较 从治疗后的数据来看,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颈椎曲度和JOA 评分更高(P<0.05),详见表2。

3 讨论

CSR 是颈椎病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和其他类型合并存在。流行病学显示,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3.8% ~17.6%,半数以上患者有神经根病变的症状,30~50 岁是高发年龄段。常规前入路手术的视野清晰,方便操作,能恢复颈椎的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缺点是需经过多个器官组织,例如颈动脉鞘、喉返神经、食管等,一旦造成意外损伤,会带来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

本次研究选取54 例患者,对比了前入路手术和经皮后路椎间孔镜微创术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的手术指标相近,但试验组住院天数、颈椎曲度和JOA 评分优于对照组,可见后者的应用价值更高。總结起来,经皮后路椎间孔镜微创术的优点包括:①对椎间孔切开减压,能获得更好的减压效果;②微创技术下,手术操作更加精准,患者的痛苦减轻;③手术入路避开了颈动脉鞘、喉返神经、食管等器官组织,能降低并发症率,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3]。

综上所述,经皮后路椎间孔镜微创术治疗CSR 的效果优于前入路手术,有利于改善颈椎曲度、促进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基于BS架构的内部人员绩效评分系统设计研究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SAS评分、SDS评分影响评价
兴文县:“一案一评分”提升案件质量资讯快递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十一)
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人生第一考——Apgar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