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2021-09-02 20:42孙海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疗效

孙海霞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改良全盆底重建术;近远期;疗效;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简称POP) 属于临床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盆底支持功能组织缺陷,从而促使盆腔脏器与相近阴道壁下降移位至阴道或从阴道内脱出,最终导致盆腔脏器脱垂,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干预,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因脱垂造成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盆底重建术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虽能减轻临床症状,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1]。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应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对患者近远期疗效状况,正文内容报道以示下文叙。

1 研究材料及应用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抽取我院接诊的6 例POP 患者,时间选自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年龄38~61 岁,平均年龄(49.5±1.49) 岁;产次1~4 次,平均产次(2.5±0.75) 次。

依据POP-Q 体系评估盆腔脱垂程度:Ⅱ度子宫脱垂2 例、Ⅲ度2 例、Ⅳ度2 例,其中,合并疾病:压力性尿失禁(SUI)3例、高血压2 例、糖尿病1 例。

1.2 方法 做好准备工作:所有病人皆完善术前各项常规检查( 血尿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四项、心电图等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以及超声检查,从而将存在宫颈疾病者排除筛选;通过B 超检查排除其她妇科疾患,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症等;并对SUI 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针对已经绝经的病人,提前一周予以雌三醇软膏局部阴道给药,提高阴道黏膜弹性、增强抗感染力;常规阴道清洗、清洁灌肠处理。

相关材料的完善预备:穿刺器、穿刺套管与固定套管芯,成形的前、后壁聚丙烯补片植入物,使用由南京亚为撒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Mesh 网片作为手术补片用材,补片尺寸5 cm*7 cm。

所有病例均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行全身麻醉,截石位下实施手术,髋关节屈曲、稍向外展呈90°,穿刺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穿刺点A 在平尿道口与耻骨下肢外侧部位,以此为参照点,在其外距离1.5 cm 确定穿刺点B;借宫颈钳朝下钳夹宫颈,完全暴露阴道前壁;在生殖横沟下1 cm部位做水压分离( 采用肾上腺素+ 生理盐水);阴道黏膜、宫颈外口上方作一个2 cm 的纵行切口,分离阴道膀胱至宫颈直肠窝,促使坐骨棘、骶棘韧带近处坐骨棘充分显露;穿刺点A 行大小约0.5 cm 切口,带导丝导管刺入,经由闭口外肌- 闭孔膜- 内侧盆腔筋膜腱弓近端后,从闭孔内肌穿出;退出引导器,置入导引管,顺着导引关插入导丝,从阴道后穿出,并对其固定。然后又在穿刺点B 处作一个0.5 cm 切口,对其进行穿刺,经闭孔外肌- 闭孔膜- 盆腔筋膜腱弓后方膀胱间隙底与坐骨棘附近1 cm 处穿出。对侧处理方式相同。网片固定在宫颈位置,网片前固定带则是取穿刺点左右A 空及对应空引出,并加以固定后由B 空及对应点空引出,视具体情况对网片位置进行适当调节,阴道前壁行2-0 dexonl 连续锁边缝合。另,予以宫颈向前的牵拉力,显露完整的阴道后壁,切开阴道后壁至后穹隆顶3 cm,从而向两边做钝性分离,完整显露直肠阴道筋膜前壁和肛提肌,之后再分离坐骨棘方向,使骶骨韧带得以显露;分别取肛门两侧外3 cm、3.5cm 位置做穿刺处理,作0.5 cm 的切口并用带导管引导刺入,在肛提肌下方辅助阴道内手指做引导,至坐骨棘内侧骶棘韧带处,同时穿过到阴道,退出引导器、常规留置导管,引导导丝穿过阴道之后,牵引固定在引导管上。宫颈处固定后壁网片,固定带则顺着导丝在肛门穿刺处引出;对网片位置加以适当调整后,阴道后壁做2-0 dexonl 连续锁边缝合。完成最后的外阴部固定带,排除宫颈位置异常,撤出引导管、剪断固定带,用1 号丝线进行缝合处理。

1.3 分析指标 ①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各临床指标及治疗前后盆底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展开对比。②各临床观察项目: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总时间,以及治愈情况和复发情况。治愈率判定:以POP-Q为依据,分期<Ⅱ期判定为治愈,若分期≥Ⅱ期则判定为复发。③盆底功能障碍判定: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表(PFDI-20)进行测评,内容包括器官脱垂、排便、排尿这三个方面展开测评,0 分表无症状,1 分表示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2 分表示轻度影响;3 分为中度影响;4 分即重度影响,分值越高,对盆底障碍越重。④生活质量评分判定:采用SF-36做评估,评估方面有:生理健康、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等,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1.4 数据处理 录入数据到SPSS22.0 软件,计量数据表达形式为x±s,用t 檢验,结果P<0.05,代表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观察患者临床各项指标结果 6 例患者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9.52±5.26)min,术中出血量为(29.39±5.74)mL,尿管置管时间为(3.12±0.17)d,以及住院天数为(6.84±1.79)d;且6 个月随访患者,治愈率为100.00%,无一例发生再次脏器脱垂,复发率为0.00%,未见盆腔穿孔、血管破裂、膀胱损伤等并发症。

2.2 临床测评治疗前后PFDI-20 和SF-36 评分结果对比 患者治疗后的PFDI-20 评分相比治疗前结果更低,而SF-36 评分结果较治疗前结果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POP 主要是受各种因素致使生殖道组织损伤,促使盆底支持组织缺陷,难以支撑内脏器官、肌肉和筋膜,从而促使盆腔器官及相邻直肠、膀胱等位置发生位移,引起功能异常。在已婚女性的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病,可累及膀胱、子宫、直肠及尿道等器官,影响器官正常功能,严重脱垂还将影响患者正常的性生活,增大生理及心理负担[2]。若不予以有效治疗,严重可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影响生活质量。

当前,手术是治疗POP 最主要也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传统盆底重建术作为治疗POP 的常用术式,其费用低,有效减轻经济负担,但存在一定缺陷,如不能良好修补盆底组织缺陷,维持盆底正常解剖,同时会切除阴道壁黏膜,缩小阴道的深度和宽度,术中仅缝合和加固盆底某一部分薄弱的筋膜和韧带,术后复发率高[3],预后效果差,不利于患者康复。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妇科泌尿学和盆底重建术不断深入研究,微创理念在临床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微创手术的多样化及技术水平提高、相应手术材料的完善和改进,均使得盆底重建术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则在传统术式基础上应运而生,该术式强调的是盆底整体论,基于对盆底解剖学结构的正常恢复、功能恢复,保留盆底完整性。该术式有效弥补传统术式不足,无需切除阴道壁黏膜,从而很好地保留阴道原有功能,并通过补片有效修补盆底组织缺陷,且新补片放置有利于促进盆底组织形成新的人工韧带,继而支持盆底组织及盆腔各脏器功能效果[4]。此外,该术式不用经过腹腔,避免对肠道功能影响,由此可减轻手术的疼痛感,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验结果显示:6 例患者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9.52±5.26)min,术中出血量为(29.39±5.74)mL,尿管置管时间为(3.12±0.17)d,以及住院天数为(6.84±1.79)d。

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的应用,可充分保留子宫,继而保证盆底结构完整性,降低复发率,纠其原因,主要因传统术式会破坏患者原本完成的盆底“吊床结构”,使得阴道残端与穹隆以及盆腔韧带皆无附着支撑。此次实验结果指出,经随访6 个月后,患者治愈率为100.00%,无一例发生再次脏器脱垂,复发率为0.00%,未见盆腔穿孔、血管破裂、膀胱损伤等并发症。

此外,根据POP-Q 分度法和PFDI-20 分析,患者治疗后的PFDI-20 评分相比治疗前结果更低,而SF-36 评分结果较治疗前结果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這是充分考虑子宫补片伸展问题,为避免对阴道产生侵蚀效果,手术应用网片进行补片有利于避免脱落、感染等风险,选用聚丙烯补片能替代缺陷组织,起到搭桥作用,与周围组织向紧固,尺寸适宜,在无张力条件下放置,随时止血,术后注意预防感染、性生活等措施;且该片费用较低,受众多患者的青睐。

总之,应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对治疗POP疗效经临床测评更加显著,属于一种安全、微创、术后复发率低的有效手术,有效保留子宫,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得到稳定。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