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9-02 21:40周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

周健

【关键词】全麻;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价值;安全性;术后疼痛

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等疾病,近几年,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股骨头坏死等老年骨科疾病的发病率升高,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1]。该手术是以人工髋关节置换病变组织,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故对于麻醉操作的要求较高,应有效减轻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并发症[2-4]。目前,临床常用的两种麻醉方式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基于此,文章比较了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对2017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收治的52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了分析,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我院的52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了分析,患者于2017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入院,单双号方式对患者分组,全麻处理用于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观察组,每组26 例。观察组男性16 例、女性10 例,年龄63~89 岁,平均(76.23±2.63) 岁,左侧病变患者11 例、右侧病变患者15 例;对照组男性15 例、女性11 例,年龄62~90岁,平均(76.21±2.47) 岁,左侧病变患者12 例、右侧病变患者14 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患者精神意识正常,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家属同于参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排除标准:抗麻体质患者;凝血障碍患者;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全麻处理,麻醉诱导应用咪达唑仑,用量0.8 mg/kg,而后给予维库溴铵+ 依托咪酯+ 芬太尼静注,用量分别是0.1 mg/kg、0.3 mg/kg、4ug/kg,肌肉松弛满意后,实施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术中使用异氟醚维持麻醉,可适当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术毕静注氯诺昔康+ 舒芬太尼,用量分别是10 mg、5 μg。应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浓度1 μg/mL,单次量5 mL,锁定时间15 min。

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经L3~L4 间隙穿刺,应用25G 腰穿针,经硬膜进入蛛网膜下腔,引出脑积液后,注入0.75% 布比卡因,用量7.5 mg,腰麻针经头端进入硬膜外导管,长度 3 cm 左,麻醉平面在T8 及以下。低血压患者给予10 mg 麻黄素静脉注射,低血红蛋白患者给予红细胞静脉输注,心动过缓者给予阿托品0.3 mg 静注。术毕,应用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浓度0.075%。负荷量8 mL,背景剂量5mL/h,单次量5 mL,锁定时间15 min。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估标准如下:手术顺利完善,患者术中无颤动、疼痛等视为优;患者术中出现牵拉疼痛,但对手术不产生影响为视为良;不符合以上标准视为差,优良率=( 优+ 良)/26×100%。②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术后苏醒以及VAS 评分,其中,VAS 评分为疼痛评分,分数高则表示疼痛强。③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3.0 计算统计学差异,将χ2 和t 值作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检验值,将例(%)、x±s 作为表达方式,P<0.05 视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分析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是96.15%(25例),比对照组的73.08%(19 例) 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 . 2 患者手术指标分析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24.32±3.42)s,麻醉完善时间(22.87±4.23)s,术后苏醒时间(16.73±2.42)min,VAS 评分(2.31±0.48) 分,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数据为3.85%,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等关节疾病的有效措施,临床多数的晚期髋关节疾病患者都选择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手术虽然存在创伤,但能够尽快的恢复患者关节功能,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生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结合临床实际发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年迈体虚,对手术以及麻醉的耐受力较差,躯体比较脆弱,在进行麻醉操作时,必须考虑到患者体质特点,提升麻醉的安全性[6]。

老年群體机体功能衰退,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手术的治疗难度和并发症风险更高,十分容易导致预后不良[7]。术前,必须合理选择麻醉操作,确保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既往研究提示,老年人代谢能力较差,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较高,麻醉后易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表现,术后苏醒时间延长,呼吸功能的恢复速度比较慢,因而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尽可能减少机体影响程度,全面考虑到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务必要保证手术成功率,并让患者尽快苏醒[8]。

全麻操作下,缺乏最佳剂量标准,需要进行长时间麻醉诱导,对手术进程造成影响。腰硬联合麻醉则可以快速达到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作用,让患者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便在清理深部组织的时候,也不宜引起颤动、疼痛等情况[9]。此外,腰硬联合麻醉一般能够在3 min 内形成麻醉平面,10~15 min 之间固定麻醉平面,使患者肌肉完全松弛,麻醉过程中不易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保证了患者术后体征稳定。该麻醉方式的可控性较好,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状态,补充剂量。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是96.15%(25例),比对照组的73.08%(19 例) 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较少。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优良率是95%,全麻下是60%,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研究和本研究均认为腰硬联合麻醉更加适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更加具有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在实施麻醉后仍会产生疼痛感,降低其手术配合度,而且年迈患者腰椎退行性改变,穿刺难度较大,必要时,可以联合喉罩方式麻醉,以确保麻醉效果。此次研究同时显示,观察组,起效和苏醒时间快,麻醉风险低,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以上均为预后的有利因素,对于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显著的优于全麻操作,其优势具体表现为麻醉起效快、苏醒快、并发症少、麻醉效果好、可控性好等,该麻醉方式同时有利于患者预后,建议在临床中积极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满意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