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9-02 02:15严文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严文静

【关键词】综合护理;血液透析;应用效果

血液透析是一种具备安全性的血液净化方式,经常用作尿毒症等一些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替代治疗方式,较为有效的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例如贫血或者说是内瘘感染,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1]。血液透析工作原理是半透膜,通过血液以及透析实现物质交换,以此完成治疗,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血液透析主要用于尿毒症,其是一种侵袭性操作,与此同时患者面临着疼痛以及感染风险,具有较为强烈的负性生活事件,造成患者出现较为持久的应激反应。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影响,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免疫功能抑制以及内分泌失调,在实际血液透析中,会出现低血压以及低血糖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本研究通过对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入院诊治的血液透析患者研究分析,收集其中50 例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借助分组统计学方式,对护理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对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入院诊治的血液透析患者研究分析,收集其中50 例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使用数值奇偶排列方式,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 例,实验组基线资料显示为: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10 例,患者年龄41~76 岁,平均年龄值(58.5±5.8)岁,透析时间3.2~4.1 h,平均透析时间(3.65±0.15)h;对照组基线资料显示为:男性患者11 例、女性患者14 例,患者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60.5±5.8) 岁,透析时间3.5~4.2h,平均透析时间(3.85±0.11)h。两个组作临床资料的对比,组间差异存在均衡性(P>0.05),可作公平比较。研究纳入标准:研究收集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疾病特征,患者享有研究知情权,在研究之前签署同意书,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心、肝等脏器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存在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患者有效沟通,辅以环境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这一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人员的查房时间以及陪床制度等;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房环境,与患者沟通,增加与患者之间的粘性[2]。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讲解疾病以及治疗知识,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可以对患者讲解疾病并发症知识,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惯用手,将非惯用手作为气造瘘部位,避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可以咨询患者日常用手习惯,观察其具体的造瘘部位。患者需要在注意保护非惯用手侧肢血管,避免血肿,影响血管通路的建立。用药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将不同药物的作用、剂量以及使用时间等告知患者,并且将这些信息粘贴在患者病床较为显眼的位置;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错服药物以及漏服药物的风险,重视患者的错误用药行为,及时纠正。对患者实施术后护理,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者抬高术侧手臂,高度控制在心臟以上,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相关医生。在患者术后1~2d,护理人员需要轻轻按摩患者的造瘘位置,引导患者锻炼,改善侧枝循环,促进静脉回流;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血管搏动的情况,更换敷料[3]。并发症护理干预,患者在术后极易出现血压升高或者是局部出血,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血压指标监测,观察其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患者发生感染,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定期给予患者血管弹性药物,防止患者形成血栓;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给予患者补液,结合其血红蛋白变化,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职能以及精神健康,患者评分越高,护理效果越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维度评分,主要有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评分越低,护理效果越好。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维度评分对比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52.0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血液透析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维持患者生命,伴随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血液透析技术也实现了不断完善,长时间的生存时间以及质量是患者最大的希冀[4]。较为严重的身体症状会造成大多数的患者脱离社会工作,转变家庭以及社会角色,并且透析费用较为昂贵,药物使用率较高,患者在透析之后需要控制水分和饮食,对患者的经济以及精神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压力,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焦虑以及抑郁是血液透析患者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5]。

血液透析患者会伴随较为严重的抑郁表现,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会调节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但长时间的焦虑以及抑郁会对患者的心理功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这一过程中患者的免疫功能会逐渐下降,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需要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疾病以及预后负面影响,保证患者具有稳定性的健康心理,提高透析效果[6]。患者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患者的行为需要与医嘱等一致,主要有饮食液体摄入行为、用药行为以及适应生活方式等。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其依从性也不高,对患者护理效果具有负面影响[7]。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主要指标为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心理维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 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职能以及精神健康)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维度评分( 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52.0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具有重要作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是通过护理措施达到治疗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具有缓解作用,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干预中,需要注重预防为主,实际护理操作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认知干预以及环境干预等,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保证用药合理性,建立患者的心理防卫机能,提高患者护理信心,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

综上所述,新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具有改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