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食-吞咽培训联合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的护理研究

2021-09-02 02:25张莉袁衬香梁国如黄海端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摄食脑卒中

张莉 袁衬香 梁国如 黄海端

【关键词】摄食-吞咽培训;吞咽障碍康复路径;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但是常规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容易提高患者进食呛咳、肺部感染发生率[1]。因此,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进一步优化。摄食- 吞咽培训是一项应用多种康复方法的干预模式,可以避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吞咽障碍并发症[2]。同时康复路径也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流程的干预模式,既能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又能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3]。为此,本研究探讨摄食-吞咽培训联合康复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2 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 或MRI 扫描证实为脑卒中者;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脑卒中以外的其他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如食管肿瘤、脑外伤等;有咳嗽咳痰、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合并精神分裂症者。),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采用抛掷骰子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 单数者,31 例) 与研究组( 双数者,31 例)。常规组男20 例、女11 例;年龄67~86 岁,平均年龄(75.21±4.51) 岁;梗死面积2~4 cm3,平均梗死面积(3.54±0.21)cm2。研究组男17 例、女14 例;年龄65~88 岁,平均年龄(75.74±4.67) 岁;梗死面积2~4 cm3,平均梗死面积(3.58±0.24)c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护士向患者发放脑卒中吞咽障碍健康宣传手册,嘱咐其按时用药,主动与患者沟通,疏解其不良情绪,并开展吞咽障碍康复训练,1~2 次/ 周。

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摄食- 吞咽培训联合吞咽障碍康复路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 摄食- 吞咽培训:①理论培训,在网上查阅资料和文献并制成PPT,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向患者详细说明吞咽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吞咽障碍代偿手段、临床治疗进展。②摄食- 吞咽操作培训,开展洼田饮水试验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对患者进食状态和非进食状态进行评估,针对性进行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咽部感觉刺激。通过视频演示方法,让患者观察学会误吸紧急处理流程。针对无法进食患者,需加强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输注监测。(2) 吞咽障碍康复路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护理第1~2 d,护士应开展摄食- 吞咽理论培训,并向患者讲解康复护理路径内容与实施计划。②护理第3~7 d,护士应开展摄食- 吞咽操作培训,包括咽部感觉刺激、吞咽相关肌肉训练、咳嗽训练。咽部感觉刺激需用冰冻棉签刺激前后腭弓、舌后、咽后壁。吞咽相关肌肉训练包括舌肌主动训练、口咽部内收肌运动训练。舌肌主动训练:用无菌纱布裹住舌头,向左右方向运动,并反复伸缩舌头,2 min/ 次;口咽部内收肌训练:嘱患者做出吹哨、磕牙、鼓腮的动作,再做吸吮动作,5 min/ 次。咳嗽训练需深吸气- 憋气- 咳嗽。感觉刺激每日上午、下午分别20 次,吞咽相关肌肉训练、咳嗽训练2次/d。③护理第8-14 d,护士开展味觉刺激、吞咽相关肌肉训练、咳嗽训练、发音训练、颈部活动训练,3次/d。味觉刺激需用无菌棉签蘸取不同味道的蔬菜汁或果汁刺激舌头味觉。发音训练需张口发“a”音,再发“yi”音,后发“f”音。颈部活动训练需进行颈部屈伸、左右旋转以刺激咽下反射。④护理第15~21 d,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增加空吞咽与交互吞咽训练,指导患者每次进食吞咽以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也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少量水(1~2 mL)做吞咽动作,2次/d。⑤护理第22~30 d,护士在上述基础上开展直接进食训练,应协助患者选择合适进食体位,每次进食1~2 小勺,选择流质食物过渡至糊状食物。1~3次/d,并评估患者吞咽功能。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误吸发生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后、护理4周后的吞咽功能障碍情况,包括患者喝水时间、呛咳情况和呛咳次数等,共5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差。采集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2周后、护理4周后的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值范围:40~55 g/L。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例(%)、x±s 表示,并分别行χ2、t 检验。P<0.05 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比较 护理4 周后,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常规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2.2 兩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现如今,临床摄食- 吞咽培训缺乏统一标准和权威指南,大多数是通过参照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摄食- 吞咽障碍理论与操作培训项目,通过开展摄食- 吞咽培训可以规范管理患者摄食- 吞咽行为,最大限度避免吞咽障碍带来的并发症。吞咽障碍康复路径护理是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监测、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有序性干预计划,既能让患者在最佳康复时间获得康复训练,又能避免资源浪费,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4-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4 周后,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常规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实施摄食- 吞咽培训联合吞咽障碍康复路径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确保营养的吸收。这是因为常规康复护理缺乏对患者摄食- 吞咽规范性管理,而且患者康复比较被动,难以有效提升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质量和效果,故在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中收效甚微。摄食- 吞咽训练并不是单纯的吞咽功能训练,而是包含理论与操作,可针对性采用多种康复手段来恢复吞咽功能[7]。此外,摄食- 吞咽培训联合吞咽障碍康复路径护理,不仅可以针对性、有序性进行喂养指导,还可以灵活调整患者营养摄入方式,确保充足营养的补充,进而有效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摄食- 吞咽培训联合康复路径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常规训练护理缺乏灵活性和预判性,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可能容易发生呛咳、误吸情况,而康复路径护理可以加强患者每个阶段吞咽困难的评估,针对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患者,调整培训力度和训练量,最大限度预防患者吞咽障碍引起的吸入性肺炎、误吸和呛咳并发症[9-10]。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中采用摄食- 吞咽培训联合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并提高营养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摄食脑卒中
外周注射Ghrelin对非洲雏鸵鸟摄食的影响
饥饿和再投喂对大菱鲆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孤啡肽N/OFQ促进鱼类摄食的研究前景
养殖条件下叶尔羌高原鳅摄食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昼夜节律
鱼类leptin基因研究进展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适温条件下盐度对海刺猬活力、摄食和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