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血液透析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方法

2021-09-02 02:25周卉婷史晓艳洪艳燕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周卉婷 史晓艳 洪艳燕

【关键词】血液透析;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干预

目前临床尚无彻底治愈终末期肾病的措施与手段,常以血液透析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质量,压力性损伤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指人体局部组织受到长时间压迫,进而形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良,使压迫皮肤出现坏死和溃疡,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且病情恶化还会发生严重感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本文探讨降低血液透析中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干预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期间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实验组年龄35~87 岁,平均(61.22±1.12)岁,其中男19例、女11例。对照组年龄32~89岁,平均(61.67±1.92)岁,其中男20例、女1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术后存在严重并发症;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比如心肝肾等疾病;存在腹腔大出血或胸腔大出血征象;既往伴有脑肿瘤疾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入院后予以Braden评分, 根据风险程度落实预防压力性损失护理措施,注意加强患者每日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严格对糖含量进行控制, 做好床边交接班。

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患者入院后即刻行Braden 评分, 与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有关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方式、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等。请患者或家属签署透析中压力性损伤风险告知书,指导其血透期间定时翻身技巧及抬臀以缓解局部压力。同时讲解用药的相关知识,并叮嘱药物的剂量及服用方法等。②加强与血透室沟通协作。责任护士与血透室护士进行交接,建立血透期间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记录单,对其血透期间的皮肤评估,按照透析情况每隔2 h 对患者进行翻身,同时注意保暖。将室内的温湿度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叮嘱家属留意陪同即可,保持病房内的安静。在非透析日,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由近至远的离心式方法进行按摩,3 次/d,15~20 min/ 次。按摩后,可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包括患者床上自主翻身运动。同时,帮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③压力性损伤的护理:1 期:透明贴、水胶体或泡沫敷料外贴,加强皮肤的观察。2 期:a面渗液少:水胶敷料,如透明贴、溃疡贴、安普贴等;b 创面渗液多:藻酸盐- 水胶体敷料/ 泡沫敷料外敷,换药间隔:根据伤口渗液情况。3 期、4 期:使用清创胶以自溶性清创,清除腐肉,同时对患者的伤口变化情况进行了密切的观察,每20 min 帮助患者翻一次身,每天对患者的床单与衣物进行更换,帮助患者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④压力性损伤患者普遍病情较重,不易挪动,存在水肿的情况,因此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四肢每日进行半个小时的按摩,并抬高患者的下肢30 cm,帮助患者促进血液循环。⑤受到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患者负面情绪严重,引导患者将自身所需、所想表述出来,改善患者焦虑、悲观的心态。指导家属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关怀,多陪伴,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压力性损伤程度判定标准:1 期:指压不变白红斑,皮肤完整;2 期:部分皮层缺失伴随真皮层暴露,伤口床有活性、呈粉色或红色、湿润,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破损的浆液性水疱;3 期:全层皮肤缺失,常常可见脂肪、肉芽组织和边缘内卷,可见腐肉和( 或) 焦痂;4 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可见或可直接触及到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头,可见腐肉和/或焦痂;②对比护理效果:患者压力性损伤症状完全消失,心理状态良好即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心理状态与康复治疗前相比改善>80% 即为有效;患者症状无变化或出现病情恶化,即为无效。③采用SF-36 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④心理状态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越低代表心理状态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2 期1 例,对照组1 期3 例,2 期2 例,4 期1 例,实验组总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6(20.00%),差异显著(χ2=4.0431,P<0.05)。

2.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25 例,有效4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29(96.66%);对照组显效10 例,有效12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22(73.33%),实验组占比高。差异显著(χ2=6.4052,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4 两组心理状态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指标均衡(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SDS 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为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较多,主要与压力、剪切力、局部摩擦力、潮湿等具有密切关联性,其中与局部组织压力过大具有直接关联性[2]。压力性损伤易导致局部压迫组织出现缺氧和缺血症状,进而产生大量的毒性产物,降低人体皮肤弹性,导致细胞变性和坏死,使局部皮肤出现水泡、變色和溃疡[3]。有关研究表明[4],多数患者在血透室采取血透操作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从而拒绝定时翻身,导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情况。而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其从多个方面开展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能够促进疾病转归[5]。

本文认为,综合护理通过临床护理资料的分析与改进,在结合传统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护理工作内容,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指导、引导患者全面的参与进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让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压力性损伤的相关知识,增加护患沟通,从而体现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减少压力性损伤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