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2021-09-02 03:19路艳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对比诊断

路艳芳

【关键词】糖尿病;诊断;常规尿液检验;生化检验;对比

糖尿病是对人类生存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世界问题之一,现阶段,其在非传染性疾病中排名第三位,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日常生活习惯不科学与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倘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进而使糖尿病的治疗难度明显增大[1]。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为主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临床症状包括口渴、饥饿以及慢慢消瘦等。患者机体长时间处在高血糖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机体相关器官受损,长此以往出现严重并发症[2]。因为,糖尿病患者及早检出,并实施有效的措施控制血糖水平,对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有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常规检验方法很难达到较好的检出效果,而生化检验由于具有操作简便、速度较快的特点,其可使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并且检验效率也比较高[3]。为了探究糖尿病患者诊断过程中运用常规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的效果对比,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收治疗的52 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并对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于本院接收治疗的52 例糖尿病患者,全部患者都通过临床检查明确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与家属都自愿签署协议书,获得伦理部门的批准;并将严重心肝肾疾病者、配合度不佳者、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等充分排除。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6 例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9 例,年龄43~73 岁,平均年龄(58.36±15.54)岁;病程1~9 年,平均病程(5.35±4.57) 年。观察组26 例患者中,男性19 例、女性7 例,年龄44~74 岁,平均年龄(59.47±15.63) 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6.42±4.65) 年。统计两组病程等信息没有显著区别(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尿液检验,借助化学法葡萄氧化酶检验法检验,选择患者中断尿液5 mL 用尿常规儀器(SYSMEX UC-3500) 进行检验。观察组予以生化检验,方法如下:首先,要求患者在检验前24 h 禁止饮酒或者服用降糖药物;其次,检验当天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血,医护人员做好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如止血带以及面前等。帮助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采集肘静脉血3~5 mL,并将其及时送到检验科;再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立7600) 检验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经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后的检验准确率、漏诊率与误诊率进行记录,并记录两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选择软件SPSS21.0 进行统计,计数资料( 如检验准确率以及漏诊率) 用例(%) 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 如餐后2 h 血糖以及空腹血糖) 用x±s 表示,t 检验,P<0.05 判定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检验准确率、漏诊率与误诊率 观察组检验准确率96.15%,与对照组的69.23% 相比更高(P<0.05);观察组检验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3.85%、0.00%,均低于对照组的23.08%、23.08%,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对比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 两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经处理区别不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家族遗传与生活环境一同作用产生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因为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相关报道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经成为第二高的国家,糖尿病也成为了公共健康问题的一种。糖尿病一般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与体重减少[4]。大部分患者在产生早期症状时,一般不会主动到医院接受对症治疗,直到病情严重才会到医院治疗,不仅会恶化病情,增加自身痛苦与经济压力,也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5]。导致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首先,也别是老年人,伴随年龄的不断增大,一些衰老问题会产生,如记忆力下降以及免疫力降低等,引发漏药或者错服药物的情况常常出现。部分患者为了快速达到治疗效果,会一同运用不同种类的胰岛素促泌剂降糖药物,多数患者不能科学的掌握药物使用方法,尤其是不同药物联合运用的时候,餐前、餐后等口服药物很容易混淆;其次,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爱参加医院或者社区组织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多种理由婉拒[6]。社区开展免费测血糖活动,患者一般也不接受,致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再次,饮食不规律的患者,通常会暴饮暴食,不了解饮食控制是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基本手段,不具备控制饮食的毅力;最后,患者对胰岛素的保存不科学,会引发药物的疗效明显降低。相关临床实验表明: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的一种,并且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其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占总糖尿病发病率的90% 异常。因为患者长时间处在高血糖的情况下,并且伴随病程的迁延,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等,甚至会引发酮症酸中毒出现,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活,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7]。

临床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方法较多,主要有常规尿液检验、生化检验以及口古糖耐量试验等。口服糖耐量试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值,如激素水平与实践等,导致检验血糖水平也有一定局限,对饮食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常规尿液检验的检验准确率较低,并且操作很容易受到限制,检查过程十分复杂,但上述检验方法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检验效果,但效果不理想。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提高,生化检验技术得到显著提升,将常规尿检验的不足充分弥补。糖尿病检验主要是对空腹血糖水平、果糖胺值水平进行测定。全自动生化检验方法不仅可以使检验工作任务量明显减轻,还可以对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有效检测,监测结果准确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8]。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检验准确率96.15%,与对照组的69.23% 相比更高;观察组检验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3.85%、0%,均低于对照组的23.08%、23.08%;两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经处理区别不显著。说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的检验效果显著,可使检验准确率显著提高,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总而言之,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检验效果高于常规尿液检验,其检验的准确率较高,使漏诊与误诊情况明显减少,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对比诊断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