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2021-09-02 03:43闫培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

闫培

【关键词】B 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意义

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子宫出血成因充分明确,使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可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1]。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是临床常见的方法,一些情况下可能很难发现阳性体征,采用抗炎与止血等处理后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2]。B 超检查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运用,且获得了较好的成效[3]。为了探究异常子宫出血采用B 超检查的诊断意义,研究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经B 超检查且病理确诊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接受B 超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经B 超检查且病理确诊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全部患者都自愿签署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将伴随严重心肝肾重要脏器疾病患者、肿瘤疾病患者、器质性病变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以及不愿配合患者等充分排除。年龄23~65 岁,平均年龄(44.25±21.42) 岁;疾病类型:月经次数过多、月经期不规律、不定期出血、绝经后出血、经期时间长、月经次数较少、月经量较少分别有19 例、24 例、16 例、9 例、8 例、2 例、1 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月经期后4~6 d 进行B 超检查,月经期不规则患者可以随时进行检查。根据《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 吴钟瑜编著) 为依据进行B 超检查。妇科门诊检查结果作为初诊结果,B 超检查结果作为B 超诊断结果,再开展组织病理诊断,所得结果作为病理结果。全部患者采用超声仪(GE Voluson E10 及SIEMENS 2000) 检查,探头频率调整为3.5MHz,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 再开展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附件及盆腔有无异常、异常部位及大小等情况进行检查。若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5 mm,或者内膜不连续、内膜回声不均、宫腔及宫颈存在占位性病变就可能有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

1.3 评定指标 特异度为真阴性例数除以真阴性和假阳性例数的和;灵敏度为真阳性例数除以真阳性和假阴性例数的和。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选择软件SPSS21.0 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例(%)、x±s 表示,检验为χ2、t,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79 例患者经病理诊断发现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肉、宫腔内胚胎残留、宫颈息肉、正常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宫颈肌瘤、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宫颈尖锐湿疣、子宫内膜结核分别有22 例、18 例、16 例、7 例、5 例、3 例、3 例、2 例、1 例、1 例、1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7.84%、22.78%、20.25%、8.86%、6.33%、3.80%、3.80%、2.53%、1.27%、1.27%、1.27%。详见表1。

2.2 初诊和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 79 例患者初检查出29 例,符合率36.71%;不确定例数36 例,不确定率达到45.57%,详见表2。

2.3 B 超和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 79 例患者中查出59 例符合,符合率74.68%,不确定例数13 例,不确定率16.46%;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B 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初诊(P<0.05)。详见表3。

2.4 B 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 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3%(35/42)、91.08%(30/37),详见表4。

3 讨论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规律性,还可能存在腰酸以及痛经等经期不适表现。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经期时间长短,经期出血量多少任何一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子宫内部异常出血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4]。

異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主要由如下几方面:阴道产生病损导致出血或恶变,如阴道腺病;绝经后女性多数是老年性阴道炎导致出血,因为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阴道上皮萎缩,阴道黏膜变薄,自净能力减低,对细菌的抵抗力变弱。若存在严重炎症,可发生混合感染,就会引发阴道少许出血。其次肿瘤、损伤、内分泌失调、激素类药物副作用等也可引起绝经妇女发生异常子宫出血情况。进行外科手术后,如子宫切除术,也会导致出血的出现[5]。对于异常子宫出血而言,进行活检将恶变排除,借助冷冻处理手段可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但针对病损问题,外科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宫颈病损会引发内膜息肉、宫颈炎等,还可能导致黏膜下肌瘤与宫颈尖锐湿疣。在进行妇科疾病检查的过程中,子宫异常出血会存在子宫增大,圆形且合并肌瘤出现[6]。

异常子宫出血的危害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首先,对女性有严重的打击:特别是部分青春期女性,若子宫异常出血情况反复发作,就会增加青春期女性的心理负担,对其身心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其次,使阴道感染几率增加:子宫出血时,宫颈口通常处在较松弛的状态下,细菌会借此上行,引发上行感染;最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危害,会导致患者产生失血性休克,对女性身体健康有严重不利影响,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7]。

多数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伴随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医疗手段得到显著提高,并且伴随流产率的日益升高,每年都呈上升的趋势发展,对育龄女性来说,流产为身体带来的隐患比较多,再加上未有专业的医学常识与护理知识,流产后未接受超声复查,如果子宫内部有残留物,并没有及时将残留物清除,会导致异常出血等情况出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B 超检查是一种常见、无辐射且方便实时的诊断方式。在异常子宫出血中运用,具有较安全与可靠的特点,并且具有无创性,可根据要求,进行细致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患者的子宫内部病变的位置与周围组织关系,及病变的血流供应情况。它易操作,检查结果等候时间短,而且可以反复多次反复检查,方便对患者的术前术后效果进行对比。因此,此种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但不可完全替代病理检查。

本研究显示:79 例患者初检查出29 例,符合率36.71%,不确定率达到45.57%;79 例患者中B 超查出59 例符合,符合率74.68%,不确定率16.46%;B 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初诊; 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3%、91.08%,此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相近。值得注意的是,虽然B 超存在较多优势,但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对子宫外盆腔与微小病变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与病理检查有效结合,进而更好的对子宫内外盆腔病变进行诊断。

总而言之,B 超检查是一种非手术的诊断性检查,具有安全、检查费用低、无痛苦、无创、无放射性、无不良反应以及简便可靠的特点,在异常子宫出血中应用,可有效观察异常子宫出血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经阴道彩超与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诺舒治疗无生育要求的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研究
微创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现状总结
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阻抗控制系统与温控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