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晚断脐临床意义研究

2021-09-02 05:39肖洁唐玉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肖洁 唐玉洁

【关键词】晚断脐;产妇出血量;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并发症情况

脐带是维持胎儿、母体营养物质、气体交换等需求的主要通道,不同程度上影响母婴安全性,所以分娩后断脐工作尤为关键。既往产科工作中,多采取即刻断脐方法,即刻断脐即胎儿娩出<10S 断脐,临床工作中发现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等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情况明显。所以,为了提高新生儿的安全性,产科中开始尝试进行晚断脐,晚断脐即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1]。结合产科断脐工作经验,发现晚断脐助于提高新生儿的脐部安全性、减少产后出血量。为了详细了解,本文就我院产科 120 例产妇为例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产科,时间选自2019 年8 月至2020 年5 月,总计120 例。纳入标准:足月妊娠、单胎自然分娩;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与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羊水Ⅲ度;新生儿出生时无活力。进行120 例产妇对照组、观察组分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6~36 岁,平均年龄(29.80±3.50) 岁;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39.80±1.20) 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5~35 岁,平均年龄(29.50±3.80) 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60±1.40) 周。受试的两组分娩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断脐,胎儿娩出后<10 s 断脐,先以聚维酮碘溶液(5%) 进行脐带、脐轮、周围皮肤消毒,距脐轮1 cm 位置用特殊脐带夹进行剪断脐带,而后以聚维酮碘溶液(5%) 进行脐带残端消毒,并观察有无渗血,无渗血后以健婴宝新胎毒清护脐带覆盖断端包扎处理,胎儿沐浴后以聚维酮碘溶液(5%) 消毒。

观察组进行晚断脐干预,胎儿娩出后行呼吸道清理、系统擦干头部及全身,新生儿置产妇胸腹部并头偏向一侧,做好保暖护理,脐带搏动停止后以止血钳(2 把) 互相相隔约2.5cm 剪断脐带,其余常规操作同上组。保留脐带1 cm,断脐后包扎脐带,指导产妇、家属护理脐部以及脐带自然脱落护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分娩产妇的产后2 h 阴道出血量、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以及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等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数据统计学分析 分娩产妇与新生儿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导入软件包SPSS19.0,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计数型指标( 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 以例(n)、率(%) 表示,χ2 检验;计量型指标( 产后出血量、脐带脱落时间)以x±s表示,检验值为t。

2 结果

2.1 计数指标比较 两组受试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总发生率分别为5%、2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计量指标比较 两组受试产妇产后2 h 阴道出血量、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脐带作为维持胎儿、母体营养物质、等需求的主要通道,关联母婴安全性,所以分娩后断脐工作一直是产科工作研究的重点。综合产科工作中积累的经驗,多采取即刻断脐方法,但是发现断脐后脐部感染以及渗血等并发症问题也相对明显,虽然不会增加患儿的安全性威胁,但是仍然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舒适度,且增加了医疗纠纷问题。所以,考虑新生儿断脐后的安全性,临床上对于新生儿结扎脐带即刻断脐、延迟断脐时间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对断脐时间的研究,发现晚断脐对产妇、新生儿安全性有积极意义[2]。

新生儿脐带直径约长2 cm, 包含静脉(1 条)、动脉(2 条), 脐带血管周围包裹丰富水量的华通氏胶质,断脐后脐带被无菌纱布覆盖。临床工作中发现,此种断脐方法的残端干燥慢,所以延长了愈合时间[3]。延迟断脐在脐带停止搏动后开展, 期间脐带静脉内血液量明显减少,减少了断脐后渗血发生风险, 促进脐带残端干瘪收缩,进一步降低了脐部感染风险,提升了新生儿的安全性[4]。另外,产科工作中发现,晚断脐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早接触,产妇在视觉、触觉的基础上产生了强烈的母爱,建立了产妇的自豪感,加速了产妇的心理安慰,助于产妇产后康复,降低了产后出血等产后并发症风险,提高了产妇的安全性,维持产妇分娩后的最佳身心状态,进而助于产妇产后康复[5]。所以,就整体断脐效果比较,晚断脐情况下,无论是新生儿还是产妇的安全方面均得到了保障,相对于早断脐优势更为突出。王雅芬研究指出,与早断脐比较,晚断脐可以进一步减少产后出血量, 保障了新生儿的安全性,弥补了早断脐的不足问题,且晚断脐操作简单、安全, 具有推广实施价值[6]。

本文结果:晚断脐的观察组产妇产后2 h 阴道出血量(273.50±97.50)mL,明显少于对照组(395.50±110.50)mL,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6.80±1.30)d,明显短于对照组(9.80±1.50)d,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5%) 低于对照组(25%),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对比早断脐,晚断脐满足产妇与新生儿护理需求,保障了母婴安全性。

综上所述,晚断脐自然干燥法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易干燥、脱落快、加速脐部愈合,效果理想,提高了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性,满足产科护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