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02 06:28马天翼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肩痛针刺生活质量

马天翼

【关键词】针刺;肩痛;雷火灸;生活质量

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我国慢性疾病发病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肩痛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针对肩痛患者因局部肌腱、韧带损伤以及肩关节囊炎症、局部软组织粘连、关节腔积液等导致的肩部肿胀,中医学者认为可通过针刺的手法进行改善[1]。本文旨在观察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肩痛的临床疗效,并探究此种疗法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针灸康复科门诊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就诊的60 例年龄为35-65 周岁的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针刺联合雷火灸) 和对照组( 常规针刺),每组30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平均年龄(50.33±6.55) 岁,平均病程(3.22±1.01) 年;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 例,平均(50.41±6.41) 岁,平均病程(3.33±0.95)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肩痛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者;年龄为35-65 周岁者;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者;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自愿参与者;具有较强依从性者。符合以上所有条件者方可纳入。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妇女;对针刺、艾灸过敏者;合并严重听力、视力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如恶性肿瘤、严重出血性疾病等;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正在接受其他相关治疗者;治疗依从性差者。符合以上任意一项即可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选择患侧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肩井穴、极泉穴、臑俞穴、曲池穴、尺泽穴、手三里穴、内关穴、阿是穴、合谷穴。对以上穴位实施常规消毒灭菌处理,选择30 号1.5 寸毫针,各穴位按常规刺法进行操作,手法采用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10min 行针1 次,1 次/d,总疗程为2 周[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雷火灸进行治疗,穴位选择及针刺操作与对照组相同,针刺结束后,将雷火灸条点燃后在距离患者患者肩关节以及周围的肌肉组织皮肤3 cm 左右的位置,分别采用拉辣式、横向式、回旋式以及斜向式等手法对进行灸治,时间控制在10 min 左右,以患者皮肤微热微红为宜,而后在所选取的穴位上均覆盖6 层纯棉白帆布,并将点燃之后的雷火灸紧紧置于其上,放置2 s 后提起,间隔1 s 后再次按下,每个穴位反复按压10 次,1 次/d,总疗程为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在接受不同针灸方式下治疗总有效率变化情况,根据本次研究方向划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评价标准,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且中医症候积分下降≥ 80% 为显效;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极大改善且中医症候积分下降≥ 60% 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为无效[3]。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选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 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表中共计8 个维度,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反之则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焦虑程度的变化情况,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受和不良情绪越严重,反之则提示患者疼痛感受和不良情绪越轻微。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的评分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应用SPSS 24.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 检验,以例(%) 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SAS 评分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VAS 和SAS 评分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和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众所周知,肩关节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肩痛是肩周炎等疾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随着肩痛的加重,肩关节的活动度也随之下降,而过分的牵拉和压迫会造成肩的异常错动。随着病情的进展,肩的运动模式出现异常,多伴有内收内旋,肩胛骨和胸廓间的滑移也相应减少。这种改变使肩在上举时,肱骨大结节反复撞击肩峰下组织,造成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同时,局部组织水肿,循环减弱,又使得这种损伤难以自愈,进一步阻碍肩关节的活动。长时间的活动欠缺,会引起组织挛缩、粘连,可导致肩关节功能减退。此外,肩带肌的无力使得肱骨头朝下位移,也增加了患者肩部的不适感。

中医学认为肩痛属于“痹证”、“肩凝结”等范畴,此类疾病多寒,因此中医治疗以温经通络为原则。肩痛的中医病机是由于机体气血运行受阻,肢体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当机体出现气滞血瘀、痰浊阻滞则出现不通则痛,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现阶段中医常见的治疗方式以温针灸、体针、平衡针、脚踝针、电针、中药外用、中药内服、推拿以及艾灸等方式最为多见[4],其中,艾灸则可达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治疗效果,临床上较为常用。西医学认为肩痛与人體肩部生理解剖结构、年龄、神经肌肉损伤等密切相关,常见的治疗方式有经皮神经电刺激、药物治疗等。本次研究采用的雷火灸最早起源于元代前的道教法术,通过雷火灸治疗肩痛可有效提升机体局部组织的温度,加快血液循环,使局部微循环明显改善,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治疗效果。雷火灸兼具药量大、渗透性强并且火力猛的特点,其热辐射能最大程度地达到患者皮肤的深层组织,同时燃烧所产生的药灰也可通过皮肤的腠理吸收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5]。本次试验中观察组的研究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肩痛相较于常规针刺而言具有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肩痛疗效更优,不仅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同时也能有效提高上肢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本疗法也可在相当程度上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肩痛针刺生活质量
肌张力增高在卒中后肩痛中的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
清明的雨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气弹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腹针疗法联合传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临床疗效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