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中的“自然”表现与色彩感知

2021-09-02 07:19卢柏年
流行色 2021年6期
关键词:埃利亚自然观者

卢柏年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135107

在葱郁巍峨的高山下仰望,在蔚蓝辽阔的海岸边冥想,在金黄广袤的沙漠中遨游,在自然宇宙中聆听与自然对话的和谐回声,在无声的教诲中感受天地万物的相融。艺术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将自然的色彩转移到个体与物质身上,形成独特的色彩文化,创造出丰富的美学世界。自然色彩的美感可以激发艺术家创作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带领观者置身其中体会美的意义。不同于传统绘画对视觉形式的倾向,当代艺术中的“自然”与“色彩”通过多元艺术语言与媒介的转化,突破视觉感知的局限性,借助强烈的色彩冲击力以独特的视角介入人类情感感知,带领观者直面内心世界,追寻真情实感。

一、自然观与色彩感知

自然源于天成,在大自然中,一切皆由韵而生,由韵而逝。从古至今,人类在自然的滋养中体会人生、领悟哲理。自然带给人的感知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对命运的思考与观照。中西方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在自然环境的差异中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国家始终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古代思想家们对自然始终抱有神秘之情与敬畏之心,他们服从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在自然中对个体进行不懈探索,以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文化境界追求。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个体,自然是人类征服与改造的对象。西方思想家们所推崇的主客体学说、自然科学论等指导人类改造自然甚至征服自然。

在不同自然观的影响下,中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意识与审美理念,这种差异性在中西方人民的审美艺术表现与看法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油画都以自然景观作为表现对象,但作品的色彩表现手法与效果却大相径庭,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画是对自然缤纷色彩的凝缩与提炼,以黑白为主的中国水墨画体现了古人对于朴素色彩的主张和隐士思想。西方油画家在光学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作用,灵敏捕捉自然中瞬息万变的自然光色,运用多样的油画表现技法,使画面明亮、丰富起来。由此可见,即使面对同一自然景物,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但不变的是,自然以其独有的、充满震慑性的冲击力,冲击着人们的感官。自然所展现出的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一直推动我们从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

二、艺术对自然与色彩的表现

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是一位主要从事装置艺术、大地艺术等创作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大多借用光、水、雾、风等现象来表现自然物的多样变化关系。而在其营造的犹如梦境般的人造空间中,自然表现与色彩感知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在埃利亚松的作品中,观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他对自然的观照与崇敬。通过模拟自然,埃利亚松邀请观者进入他所营造的“自然”语境中,将自然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组织抽象转化为能被观者感知到的知觉联系,以达到身临其境之感。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以自然中的“太阳”与黄色为主题,埃利亚松创作出大量科技与文化并重的震撼人心的作品,希望透过自然引起人类共鸣,唤起他们对世界的领悟。2003年,埃利亚松的作品《天气计划》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大厅内展出,几千个纯黄色单频灯拼凑的半圆光盘与顶部天花板的镜面吊顶组合形成完整的天空与“太阳”的壮观景象,辅以造雾器制造出的朦胧大雾弥漫其中,强烈而醒目。参观者在昏黄中感受着大雾中巨大的“人造太阳”,最终在安静的冥想中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2018年,作品《道隐无名》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展出,该作品同样借助镜像表现手段,营造出一个悬浮于空中、散发着强光的巨大圆环。而这次作品所散发出的黄色光线不同于《天气计划》中的暖阳,一切颜色都被归纳为黄色和黑色的双色调领域,观者置身其中失去了辨别色彩的能力,仿佛回到复古相片时代,停滞的时间颇具警示意味。埃利亚松的作品以广博丰富的自然造型与色彩经验为依托,以艺术语言与形式为向导,通过综合媒介与物质差异,将自然表现与色彩感知转化为客观世界与主观意象结合下的动态审美活动。作者借此让观者集中注意力,体会自我的“存在”。

三、自然与色彩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在长久的艺术创作中,色彩已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单纯的物理存在或是主观的情感体现,人类对自然中色彩的感知也没有唯一的答案。在自然中成长起来的人类,扎根自然、追寻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对话,是其最本质、最本真的原点与追求。基于此,笔者围绕“自然及其色彩”创作了“顺流而下”“克隆地球计划”“池计划”等作品,希望通过人工创造的“自然”引发观者的共鸣,唤起他们对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感知。作品“池计划”(图1)属于动态装置类别,用沉浸式的表现手法结合版画专业技法,在半年的时间里,通过手工丝网印刷印制了将近十万个直径4厘米的符号化的单一蓝色丝网圆片。它摒弃水的真实颜色,每片都代表“一颗水滴”,最终十万颗水滴汇入底部装有减速电机转动装置的池中,辅以抽象式的水波声效,一个微波粼粼的“水池”便诞生了。笔者选用了代表纯净与空旷的克莱因蓝,希望通过颜色和声音的双重抽象,让观者看到更纯粹的“自然”,用纯净之蓝唤起他们强烈的心灵共鸣与感知,以在精神上达到与作品的高度重合。作品“下落的光”(图2)将虚无又真切存在的自然光抽象为可视化的线性图形,去掉现实的各种复杂因素,以人为认知里光的纯粹颜色黄色进行表现,营造精神层面的“光芒”。至此,笔者将经过语境转换且剥离了外相复杂表皮的“自然及其色彩”在美术馆重现,复原自然对人精神层面的特殊感召力,通过与“自然”的交流达到同自己内心对话的目的,并引导观者去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图1 卢柏年-池计划 280*180*50cm 2017

图2 卢柏年-下落的光 56*76cm 2018

四、结语

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互联网媒介充斥生活的各个角落,人类逐渐被碎片化的信息瓦解,对原始自然的感知天性也被不断地制约和改造。人类对自然及其色彩的感知通过视觉经验保留在记忆里,在理性的客观物象转化为感性的主观意象的过程中,艺术展现着独一无二的价值。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主题的丰富性和色彩语言的多样性的表现,带领人们重拾与自然的对话精神,将个体生命与自然造化紧密相连。他们竭力增强抑或减弱观者的感知而强调“观看的方式”,提醒观者用心感受自我的存在,唤起他们对自身世界的感悟。

猜你喜欢
埃利亚自然观者
端午节观龙舟赛
“埃利亚松式”的启示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现实投影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心中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