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出版物在晚清色彩学传播中的作用

2021-09-02 07:19曹宛彤
流行色 2021年6期
关键词:色彩学西学光学

曹宛彤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 401331

笔者通过对晚清数字古文献及报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查找,以关键词“光学”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色彩学的传播最初以光学知识的形式出现且最初是以其他各类包括数学化学在内的新科学一起被引入中国的,主要以各类报刊为传播载体。随着对光学知识的逐步接收与了解,中国慢慢引入色彩知识,这为之后中国的色彩思想奠定了初始步骤。

一、光学在晚清时传入中国的基础

19世纪前期,西方来华传教士以个人为主体翻译、传播西学,是晚清西学传播的开端。随着1849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传教士进一步借助战后条款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活动的权利,他们开始翻译印刷宗教读物。在这些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读物中,物理学占有一定的比例,而物理学中的光学部分比重尤大。在自然科学输入的初期, 是以天文学为重点的,而天文学和光学又有密切的关联。这里不但有理论知识,而且有一些仪器实物。中国一部份有远见的官员与知识分子,如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如饥似渴地学习、吸取这方面的知识。

随着传播进一步深化,语言不通成为传教士著述及印刷西学出版物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随着西方出版社采取了与中国人合著的方式后得到缓解。19世纪中期后合著方式更为普遍,此时翻译出版机构正式以聘请方式让晚清知识分子参与到翻译步骤中,其中翻译出版机构最为知名的当属墨海书馆。此时传统文人大部分延续考功名为正途的思路,对于协助西方传教士做翻译等事抱有批判态度。参与翻译工作的晚清知识分子代表王韬说道“今兹卖文,所入岁得二百金”,王韬以“卖文”来形容自己在墨海书馆的工作颇有不得已之意,事实上王韬本身是传统科举考试的秀才出身,本身所长是诗文。因当时居住所在的江南连月大雨及父亲病逝的双重压力下,迫不得已放弃并不得意的科举之路转而到报酬较高的墨海书馆谋生。

其实不仅像王韬这样的落魄知识分子一开始抱着“卖身事夷”的想法屈尊翻译西学后又改观,随着晚清接二连三在战争中的失利,部分思想开明之士开始思考战败的原因,同时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他们翻译著书,学会西人的长技,从而可以制服西人。

而后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下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京师同文馆等重要西学机构相继设立,西学的翻译出版工作由此被正式提上日程。同时,新式学堂应运而生。1899年上海美华书馆出版的《格致指南》其中包含有《光学揭要》2卷7章,此书书衣有印记为“高等实业学堂藏书处之印”的橢圆形朱印一处。《格致指南》主要以西方自然科学为主,光学与热学天文学地理学声学均属在编之列,这表明此时学堂办学呈现出了学习西学的态势且光学与其他学科同属首要西学传播内容。此外在1894年,以5年的甲午海战失败为契机,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等人发起了“变法自强运动”。此时中国认识到,邻国日本的国力基础是近代学校教育的普及,于是留学日本的呼声高涨。由于变法运动,清政府决心以日本为样板推进教育现代化,并通过1902年的《铲定学堂章程》等一系列的政策开始实施向日本学习的现代学校制度。以东京美术学校为例,其在办学期间培养了5799 名毕业生,后这些留日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现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晚清留日学生所创办的《学艺》杂志对光学及色彩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1911年陆造时在《学艺》上发表的名为《光线与色彩之研究》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太阳光线由多种有色光线集合所成,吾人初学物理,用三棱镜分光之发即可晰出” ,晚清留日学生通过创刊著文等举措成为西方光学知识又一积极传播主体,这对之后从光学到色彩学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色彩学在晚清的传播零散见诸于西方所传入的光学知识中。晚清时具备光学传播的基础,光学在此时得到了初步的传播并逐步显露出向色彩学转向的趋势。

二、晚清主要光学出版物中所见的色彩学

明末清初光学的传入已有初步萌芽,但所见诸的出版物数量很少且部分在编译过程中出现错误。如1796-1820年间由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所撰中国翻译出版的《远镜说》,此书对于西方光学知识在清初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虽然书中对天文镜的使用及光学示意图存在诸多错误,但依旧被晚清部分进步人士作为西学最初传入的书籍进行参考。

随后晚清郑复光于1848年出版的《镜镜詅痴》作出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对于清初西方光学最初传入的回应。如他在序言中解释了书名的由来:“昔西士作《几何原本》,指画执发,物无适形。以物象物,即以物镜,镜可因本《远镜说》,推广其理,敢曰犹贤詅吾痴焉耳……敢曰犹贤詅吾痴焉耳……”。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出郑复光受到了《远镜说》一书的启发得以写出《镜镜詅痴》且他谦虚地说自己是:“詅吾痴”,即是自谦献丑之意,表明这是自己通过德国传教士所传入的几何学著作和介绍望远镜的专著对“光”的理论与“造镜”实践所作出的一本书。《镜镜詅痴》是晚清知识分子对西方初始光学理论的再创,并未确立光学体系。

虽然《镜镜詅痴》只是初级的光学专著,但郑复光在书中接受了西方科学传入早期所著的一些有关色彩的论述,并且通过自身的扩充与理解建立了一个与本土色彩观迥然的体系,且多数结论与现代相符,十分难得。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引部分重点语段作评。例如,他在《原色》章节写到“天下之色,无不有色,不越乎本色,借色而已。”这里表述出光与色的关系,他在第二章节又说“色非光不见,故色必资乎光。光盛则色显,光微则色隐”这是几句很有逻辑性的论述且与现代色彩观念多有重合,按照现代光学传播理论应是先有物体,后再有物体的固有色,然后在光线的照射下得以看到物与色。文中的“色非光不见”将色与光的前后顺序进行了说明,最后特别阐明了色彩与亮度的关系。第四章节他进一步写道“凡色万有不齐,皆可以五色该之,皆可以浓淡概之。如深绿似青,则青可以该深绿也。浅绿似黄,则黄可以该浅绿也。而青之与黄,间色成绿,是绿淡于青而浓于黄也。”通过前三节对光的叙述,第四节已经正式转向了色彩学知识,文中以五色的表述已非传统五色之意,其多有参考自明末清初的来华教士南怀仁《新制灵台仪象志》之处。此外,郑复光在文中有附图一张(如图1),也是依照南怀仁所著书的附图之“一百一十一图”绘制的,其中几种颜色的名称略有差异。

图1 《镜镜詅痴》原色第四节附图

由此可见郑复光已经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且体例严谨,内容全面,与传统的随笔式博物学已不可同日而语。所创堪称集传统与西学之大成,且有较大发展之作,确为当时国内独一无二、登峰造极的颜色学。

西方光学在中国的正式传播以1875年5月《论画浅说》为起点,它被作为连载刊登在《小孩月报》中,主要以介绍西方透视学为主的西画理论。1876年创刊的《格致汇编》现可以查阅的共计20卷,其中包括《日本效学西国工艺》、介绍摄影技术的《最速照相》、绘画入门《西画初学》及介绍西方光学原理的《光理浅说》。《光理浅说》一卷已经见西方光学原理雏形,其“将光分为七色,甚趣雅,所费亦廉法。用数寸长之玻璃条制成三棱形谓之三棱镜。托以架置于暗室……一小孔透进日光使三棱镜射于素屏,则屏上呈七色由下而上初红后次黄绿蓝青紫各色宽窄不同……”(如图2)表明此时通过西方光学原理的传播,中国已经显露出对色彩产生原理的极大兴趣了,此书虽然是初步光学的零散知识,但依据简单的光学装置所作的“趣事”已经在不觉察间使中国人向西方科学实验探讨的方向上发展。

图2 七色光

1902年中国第一部儿童启蒙教育的刊物《启蒙画报》发行,对光学及色彩知识进行儿童教育普及,此刊从1902发行至1903年,共12期。文中“用三棱玻璃一条,遮住小孔斜受日光,日光必分七色,从下视之非常清楚,或红或朱或黄或绿或蓝或青或紫,这七色就是日光本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在晚清通过光学知识对色彩渐渐产生了全新认识,虽然这种传播以影响较小且发行时间短的报刊为传播方式进行,但从中可以看出晚清已有一部分进步人士开始对光学进行接收与传播,并且已经以传授及实验的方式去佐证教学。通过《启蒙画报》我们同样可以得知,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因为阶级与受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从一开始并不理解和接受西方光学,但在这些报刊进行文字编排的过程中光学知识被大幅度的本土化与大众化了。

在由留日学生创刊的《学艺》杂志中,陆造时于1911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光线与色彩之研究》的文章,其中分为三部分,第一节为物体显色之理,先由光学知识切入,后他为了进一步探究多色光的混合与多色颜料的混合做了一次实验,文中这样描述:“今试以白纸于日光下照之仍呈白色之观者,则以有色光线集合后仍为白色之故。若依此比例以多种颜料与太阳之,同一强度而集合之涂于白纸之上,则此纸竟变为黑色或灰色,不能仍其白色者。”通过此次由光学转变为色彩学的实验,他得出了结论“故色彩非物体之固有性”。陆造时后在文中的第二节讲了原色及复色,第三节讲了余色及消色。为了具体表述通过有色光而对复色所得出的研究,他专门的文中附了三张图表。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陆造时对色彩学的认识首先是对光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开始的。

色彩学被引入中国的初始是以光学常识为基础的,在当时并没有成为独立传播的色彩学体系,此时中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且只是光学原理的雏形。但在晚清通过西方报刊的一系列传播奠定了中国人了解色彩知识的初始途径。

三、光学出版物对晚清色彩学传播的作用

如上文所述,晚清郑复光从早期科学技术知识掌握有限的情况下已经写出《镜镜詅痴》这种光学专著,在专著中借助对光学的了解,并通过会通和自创,对色彩学的认识由之前传统五色观念转变为受西学影响下的“新五色”观念。由于当时欧洲对色彩学仍处在定性的思辨和猜测阶段,结论不统一,且郑复光所接触到的西方光学出版物本身出现了一定错误,所以对色彩的认识并不足,但郑复光已经在很高程度上掌握了西方科学的方法。

虽然有部分晚清知识分子认为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翻译馆是一种文化侵略行动,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从初始意图来看并非纯粹。但不论被动与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在世界大潮流下的晚清必须以接纳的态度来进行一场艰难的改革与认知之路。晚清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大概有两个途径,一是借助于西人著述和译介,一是中国人自己的旅行考察。对于晚清光学对色彩学知识传播的作用来讲,这两点体现的尤其显著。自1875年西方光学正式由西方传教士所创办的刊物以《论画浅说》一文被刊登后,诸多例如《光十六章》《光学》《红光余话》等报刊中找到光学知识原理的文章,虽然其中只有零散的部分文章对光与色彩学的关系进行专门的论述,但可以得出光与色在晚清出版物中常同时出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承接作用。

西方各类科学的引入使中国人开始逐步以全新的视角接受西学知识并审视自己的文化,晚期各类光学出版物从根本上解释了色彩的产生,在改变了中国本土对于传统五色观念的认知后渐渐向一个新的色彩学理论进发。光学的传播是色彩学传播的基础,晚清时期的中国人通过了解光学后逐步对色彩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色彩学因在前期有了光学理论的支撑在之后得以被人们更好的接受。

猜你喜欢
色彩学西学光学
滑轮组的装配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初夏色彩学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印刷色彩学创新课程建设的创新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索与实践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基于技术管理的“设计色彩学”课程创新建设
光学遥感压缩成像技术
襄阳市中医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办西学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