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涯教育探析

2021-09-05 03:05马俊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

马俊华,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级教师,心理学硕士。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生涯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作为生涯教育骨干教师,参与组建了校生涯与学业指导研究组,多次开展市级生涯教育公开课,教学论文和课例多次获省、市级一等奖。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包括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课题“普通高中与生涯教育机构联合建立校本生涯教育体系的探索研究”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涯教育工作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审视当下的中学生涯教育,重点阐释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打造饱含传统文化底蕴的特色校园文化,在体验式生涯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涯教育的可行路径,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涯教育理论及实践体系,助力学生终身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涯教育;中学

一、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出台的组合政策推动下,在中学构建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大力开展生涯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总结相关的探索实践发现,以往教育实践大多以国外成熟的生涯指导理论为基础,而忽视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营养价值。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2014年,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更多教育者的重视,也成为了重要的教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修养。而其所蕴涵的“爱国、处世、修身”的核心精神,在中学生涯教育工作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生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项迫切且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涯教育的

重要意义

1.时代要求: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转型社会的价值重塑

在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涌进中国,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当今中国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理想信念缺失、思想道德滑坡、社会风气浮躁等社会伦理失范现象也有所抬头。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拜金主义”“利益至上”“利己主义”等庸俗价值观,并开始侵蚀清净的校园。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形容那些“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目的”的学生,并对此大加批判[2]。这种看似奋斗上进实则追求功利、一切以个人利益为考量的精致的利己主义风气极具迷惑性,对中学生的心智成长和人生价值观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他们未来的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误导性。

中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期,而生涯教育的深层次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在自我成长中尋找生命的意义和未来成长方向[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涯教育,将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养分,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其个人生涯与时代的进步融为一体。

2.现实困境:生涯教育“重规划决策”而“轻价值智慧”

长期以来,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高考升学率非常重视,而忽视了对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系统性的生涯教育在中学是缺位的。随着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开启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生涯教育在中学教育体系内受到了空前重视,中学生涯教育事业也随之开启。与此同时,关于如何理解和实施“生涯教育”却一直存有争议,不少地方甚至将生涯教育和生涯规划等同起来,将其简化为帮学生选科、报志愿、确定专业和职业的教育。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一进入高中就要面临选科问题,这将改变以往学生到高考填报志愿时才考虑生涯规划的惯例。因此,不少中学的生涯教育更多地聚焦于学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基本限于选科、专业决策和志愿填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当然,选科和生涯决策指导同样是中学生涯教育中一项很重要且亟待改进的工作,事实上也是比较容易落地的部分。但这样的生涯教育更多地徘徊在生涯规划的层面,往往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个体”对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的深层叩问。因此,从长远来看,生涯教育应淡化短期的功利因素,更多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去探索、感受、体验和认知职业精神、职业文化及职业伦理。这种价值传递,包括职业认同、专业价值观、情感及态度准备等方面,以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唤起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当前,中学生涯教育实践过于聚焦“生涯规划”,颇有些“重规划决策”而“轻价值智慧”的味道。为改变这种情况,应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生命智慧,发挥其重要作用,搭建起学生在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认同、人生意义等深层智慧之间的桥梁。

3.理路探索:建构中国特色生涯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2014年新高考改革启动之前,中学生涯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多是零散的。之后,各地生涯教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近些年,各地关于中学生涯教育的研究可谓突飞猛进,在实践方面也积累了大量有地方特色的经验,但总体来看,当前生涯教育的理论探索是滞后于实践的。

发轫并盛行于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迄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和操作系统,也对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其依然存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西方社会在文化传统上的差异性。大量研究表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种差异性很大的文化体系,中国人和西方人无论在认知结构、心理习惯,还是行为模式、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生涯教育的价值内核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关联的,因此照搬套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往往会出现本土契合性不足或水土不服的情况。在2018年北京大学生涯教育论坛上,黄天中重点强调,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和习惯,生涯教育全部照抄照搬国外的方法行不通,“生涯教育本身就是围绕人生观、价值观来进行的,必须有中国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当前新高考改革加速推进的倒逼之下,继续深度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涯教育理论及实践体系是极为迫切的[4]。无疑,将依然富有时代新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涯教育,是当前建构中国特色生涯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涯教育的途径

1.队伍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队伍建设是生涯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学校应将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为教师的核心品质和学校的厚重底色,使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涯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引导教师自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其时代新意,将优秀文化内化为道德修养,外化于教育教学的行动,打造中学生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着力构建中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参观进修、交流研讨、课题资助等多种形式加大教师队伍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力度,为教师的成长进步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二是加强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督导。学校要加强中学教师传统文化素養管理和监督,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列为重要评估指标,促进教师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2.教学革新: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设计及教学过程

中学生涯教育是全程教育,也是全员教育,各学科教师也是主力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融入,也是教学方式的融入,更是一种鲜明的教学革新[5]。教师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把学科的价值系统和理念渗透到现有的学科课程当中去,并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对学问的向往和兴趣。

具体而言,教师在学科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灵活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当下的学科学习和未来生涯发展的关系,从而在学生心里播下职业和生涯的概念,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加以嵌入,进而实现学科教学、优秀传统文化及生涯教育之间的完美融合。譬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延伸物理定理背后的人物故事和发现历程,从而引发学生对自身职业和生涯的思考。这样的学科教学课,也同时是一堂生动有效的生涯教育课。

3.文化育人:构筑饱含传统文化底蕴的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文化立校”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激活教育的潜力,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润泽心灵、滋养精神的育人功能。因此,打造饱含传统文化底蕴的特色校园文化,关键在于将融入传统文化精髓的生涯教育与校园文化熔于一炉[6]。

全方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环境创设,创造“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效果。譬如,可通过黑板报、电子屏、文化墙、校刊校报、广播站等载体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鲜明的地域文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引以为豪的精神文化家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是构筑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资源。因此,校园文化要植根于乡土地域,要用历史凝聚力量、突出地域特色,立足校情进行本土创生。

4.生涯体悟:在体验式生涯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新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专业选择权,但学生是否有能力做出合理选择才是生涯教育的关建所在。无论是了解专业或职业,还是认识自我,都涉及学生不断深化的自我探索与反思能力,而这些能力,单靠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指导显然是不够的。在生涯教育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只是起点,学生能否将其内化才是重点,否则学生的选择决策能力就无从谈起。

生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触动学生内心,激发其自主性和能动性,让书本上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达成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增强其生涯意识和生涯适应力。就生涯教育而言,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有一道天堑,需要学生在大量实践中反复体悟。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知行合一”,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智慧,恰恰给学生提供了某种独特的感受性。事实上,“体验”正是生涯教育最明显的特征。体验式活动就是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错中学”,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涯教育的最好载体,它能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带入其中,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把兴趣转化为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进而构建起个人的意义来源和职业认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7]。

四、结语

新高考改革推动以来,开展科学有效的生涯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同追求。生涯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全局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携起手来,通力合作。当前,不少地方已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生涯教育模式,但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学生涯教育的理论探索仍滞后于实践需求,因此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涯教育理论及实践体系仍是当前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

生涯教育要回归教育本质,以“对人生命的成全”为根基,注重系统性和全程性,从人生历程的高度来树立“大生涯”视野,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生涯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提升生涯教育的层次,拓展生涯教育的内涵,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生涯教育体系,让生涯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助推器,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参考文献

[1]于春海,杨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4(10):67-75.

[2]谢湘,堵力.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N].中国青年报,2012-05-03.

[3]吴敏,邝乐.生涯教育课程对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7(17):14-18.

[4]熊杰,刘丽霞.中国特色生涯教育体系亟待建立[N].中国教育报,2012-01-27.

[5]鲍丽倩,於以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观课通用框架研究报告[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9):49-53.

[6]张红丽,韦冬余.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11):36-38.

[7]孙洪亮,俞婷.普通高中体验式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17):9-12.

(责任编辑  姚力宁)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生涯中的选择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