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21-09-05 07:55张敏王芳刘惠娟石岩张文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药

张敏 王芳 刘惠娟 石岩 张文斌

【摘 要】 中药质量控制是全面提升其应用和发展的保障。因中药成分复杂而必须采用多指标成分测定,才反映其内在质量的实际情况。一测多评法实现了采用一个对照品同时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多个成分含量的目的,解决了中药对照品昂贵、稀缺等问题,为中药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加快提供有利的支持。文章详细论述一测多评法的基本原理,列举近3年来其在中药和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一测多评;多组分质量控制;中药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4-0051-05

Abstract:The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guarantee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Because of the complex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 to reflec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ts intrinsic quality.The method of one test and multiple evaluation realizes the purpose of using one control substance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multi- compon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prepara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expensive and scar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trol substance, and provides favorable support for the gradual acceler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ethod is discussed in detail, its appli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eparation in recent 3 years is lis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and the main problems are studied, and the reference is provid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 ; Multi-components Quality Contro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药作为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药物,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之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是在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药质量评价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与单一指标相比,多指标的质量评价模式更符合中药多成分、多功效的特点[1]。但中药对照品由于其本身化学性质、分离难度而导致的高价等因素,始终处于一个无法大批量、稳定、廉价供应的状态。使得多指标成分分析受到一定限制。2006年,王智民等[2]首次提出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 QAMS),論证其基本原理,同时通过对木通药材的检测,实践证实了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检测领域有优良表现。随后,以《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为代表的质量标准已经确立了“从单指标向多指标、从指标性成分向药效成分控制”的发展方向[3]。2015版《中国药典》新增8个药材使用一测多评法进行质量分析[4]。随着发展,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检测上的研究应用仍旧不断被发掘出新的应用,说明该种方法是中药现代化进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

1 一测多评法的基本原理

一测多评法的基本原理为,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其组分量(质量或者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值成正比。在多指标质量评价中,设置一种稳定且廉价易得的对照品作为内标参照物,同时建立其与其他待测组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通过即可计算其他组分含有量[2],具体如图1所示。

假设有个待测组分。第1步,选取1~2种组分为内标参照物,利用公式f=(As/Cs)/(Ai/Ci)计算其他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其中,As为内标参照物的峰面积,Cs为内标参照物的浓度,Ai为被测对照品的峰面积,Ci为被测物的浓度。第2步,根据供试品中测得的各组分峰面积,求取待测组分的浓度Cx=f×AxAs′×Cs′,其中,f为第1步中求得的相对校正因子,Ax为供试品待测组分峰面积,As′为供试品中内标参照物的峰面积,为供试品中按照常规方法测得的内标物浓度。

2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1 一测多评法在单一药材及饮片中的应用 自从一测多评法提出以来,在多种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表1列出了近3年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及其饮片中的的应用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其应用多见于同类成分的测定。同类成分,紫外吸收相近,有利于检测波长的选择。测定结果准确,体现一测多评法的优势[5]。

2.2 一测多评在成方制剂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相对于单味药材和饮片来说,成分更为复杂。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已经收录了银杏叶滴丸、银杏叶胶囊、以及咳特灵胶囊的一测多评法应用方法。近年来,QAMS在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的应用迅速增加。表2列出来近3年的应用实例。

3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主要问题

3.1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 相对校正因子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含量测定结果。目前,常见的测定方法为多点校正和斜率法。多点矫正法适用于浓度值在一定范围内的成分分析[5],其应用更加广泛[32]。斜率法是基于标准曲线进行,结果相对比较准确。

在使用一测多评法进行中药质量控制中,相对校正因子受测试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同实验室,不同仪器和色谱柱、不同的PH值、柱温和检测波长的变动等均会引起值的改变。因此,在进行一测多评对中药进行检测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实验因素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对导致其产生较大波动的因素进行限定,以保证最终实验结果具有可重现性。

3.2 色谱峰的定位 在使用一测多评法时,供试品的测试中只有内标参照物使用对照品,其余成分不设置对照品。因此,如何对待测成分的目标峰进行定位是目前一测多评法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常见的方法有时间差法和相对保留时间法。时间差法,据报道在不同的仪器和色谱柱上,会有较大的波动[33]。而相对保留时间法,应用比较广泛。其原理是先利用各自对照品的保留时间,计算出相对保留时间(为相对保留时间,为内参物对照品峰保留时间,为待测组分对照品峰保留时间),后在供试品中根据确定待测组分的位置。如图2所示,峰5(内标参照物)的保留时间为24.33min,峰1的R为0.81,即供试品中相对保留时间为0.81的色谱峰就定位为成分1。其他成分依法确定。本方法适用于定位与参照物性质类似的成分。如果结构相差较大,误差较大。同时,还可结合待测峰形状、紫外光谱信息以及液质联用技术给出的质谱信息等进行相关辅助确认。如仍旧不能定位,可以采用待测成分中药对照提取物定位。

4 小结与展望

对于目前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来说,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即是化学对照品与质量检测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一测多评法的出现,能够显著降低检测成本,取得了方便、廉价、稳定的效果。因此,虽然一测多评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尚存在不少问题,依然是中药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其对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阐明、中药新药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渊.五味子饮片质量控制及木脂素对照提取物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 王智民,高慧敏,付雪涛,等.“一测多评”法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方法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1925-1928.

[3] 陆兔林,石上梅,蔡宝昌,等.基于一测多评的中药多成分定量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2,43(12):2525-2529.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5] 秦昆明,杨冰,胡静,等.一测多评法在中药多组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草药,2018,49(3):725-731.

[6] 杨文惠,罗宇琴,孙冬梅,等.一测多评法测定不同产地紫苏子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6):884-889.

[7] 唐鹏,何兵,刘盼,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4种黄酮[J].中成药, 2020, 42(3):695-701.

[8] 陈贵,夏稷子,徐作刚.一测多评法测定不同来源石韦及其制剂中3个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J].药物分析杂志,2020,40(2):360-366.

[9] 吴娇芬,崔慧芳,张为,等.一测多评法测定杧果叶化学成分的含量[J].中药材,2020,43(2): 398-401.

[10]马越,李德坤,叶正良,等.基于一測多评法测定淫羊藿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J].中药材,2019,42(5):1071-1076.

[11] 黄和军,崔小兵,杨军辉.一测多评法测定槐花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9,23(12):2366-2370.

[12] 娜仁图雅,籍学伟,韩塔娜,等.蒙药材蓝盆花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药事,2020,34(2):184-194.

[13] 杨彬,赵君,刘芳,等.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一测多评的连翘质量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3):292-298.

[14] 孙菡,袁浩,白洁,等.一测多评结合内标加入法测定吐根及其制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0,37(2):136-142.

[15] 姜志远,刘世萍,马妍妍,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银杏叶片中4种内酯类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18,53(22):1952-1955.

[16] 姜华,李军,张延萍,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柴胡药渣总皂苷中3种次生柴胡皂苷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4):42-45.

[17] 魏丽娟,陈桂华,杨春红,等.一测多评法测定甜荞中6种酚类成分[J].食品科技,2019, 44(3):303-308.

[18] 李天雪,胡玉涛,褚朝森,等.一测多评法测定红车轴草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J].中药材,2018,41(11):2619-2622.

[19] 李小琪,范燕豪,陈阳,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藿香中4种成分[J].中成药,2019,41(8): 1884-1888.

[20] 刘培,王胜超,张振凌,等.基于一测多评法对白芍中5种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9,34(8):1723-1729.

[21] 譚诗涵,伍红年,雷雅婷,等.一测多评法测定竹节参中7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J].中草药,2019,50(17):4164-4169.

[22] 张赟赟,李嘉,朱润发,等.一测多评法测定大叶钩藤中4种生物碱含量[J].中药材,2019,42(4):835-837.

[23] 张凯月,李志成,张晔,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十味香鹿胶囊中5种人参皂苷[J].中成药,2020,42(3):583-587.

[24] 袁海英,蔡帮军,侯新莲,等.一测多评法测定参附注射液中6种人参皂苷的含量[J].中国测试,2020,46(2):50-55.

[25] 林维娜,陈海燕.清金理嗽丸中苦杏仁苷等7种成分的HPLC一测多评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9,27(6):429-432.

[26] 邓艳梅,徐建.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乳癖消片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师,2020,23(1):179-182.

[27] 杨丽,何胜利.基于一测多评法对丁蔻理中丸中6种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20,17(1):10-14.

[28] 马昌豪,李怀伟,仝桂平,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咽炎片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9,30(16):2232-2236.

[29] 黄强燕,薛平,李莉.一测多评法测定灵杞益肝口服液中4种灵芝酸类成分[J].中南药学,2019,17(10):1706-1710.

[30] 于娟.一测多评法测定清热止咳颗粒及中间体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9):4185-4195.

[31] 刘菊,崔瑛,张红伟,等.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黄松胶囊中4种生物碱成分含量[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2):2733-2738.

[32] 陈杨,徐光临,徐德生,等.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关键问题[J].环球中医药,2017,10(5):635-640.

[33] 张丽先,范毅,魏悦,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野菊花中12个成分[J].药物分析杂志, 2020, 40(2):218-226.

(收稿日期:2020-12-29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中药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国现代中药》简介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的“人事档案”
《中国现代中药》简介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中药零食”怎么吃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臁疮56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