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初探胰腺癌的中医论治

2021-09-05 07:55孟小莎孙铜林刘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论治胰腺癌

孟小莎 孙铜林 刘华

【摘 要】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往往发现便是晚期,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等西医治疗方式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有其独特优势,文章从“阳化气,阴成形”角度出发,探讨胰腺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期为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新的选择。

【关键词】 阳化气,阴成形;胰腺癌;论治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4-0089-03

Abstract:Pancreat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malignant digestive system tumors. Its onset is insidious, and it is often found to be late stage.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argeting and immunotherapy are often ineffec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ang Hua Qi and Yin forming”,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provide a new choi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Keywords:Yang Transforming Qi and Yin Forming; Pancreatic Cancer; Treatment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据我国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十位,是导致人口死亡的重要疾病所在[1]。由于胰腺癌起病隱匿,进展速度快,容易发生转移,往往发现便是晚期,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等西医治疗方式疗效欠佳。

中医学中并无胰腺癌的病名,但根据胰腺癌患者“腹痛”“黄疸”“腹部包块”等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腹痛”“黄疸”“积聚”等范畴[2]。《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隔咽不通,食饮不下”;《张家山汉简·脉书》中言:“内瘅,身,艮(眼)蚤(爪)黄,为黄瘅。”中医药治疗胰腺癌有其独特优势,笔者将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着手,探讨胰腺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期为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阳化气,阴成形”的内涵

“阳化气,阴成形”源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本》,其原文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阴阳两个方面。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云:“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李中梓在《内经知要》中曰:“阳无形,故化气阴,有志固成形。”这些都是对阴阳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阳气主升、主动,具有发散、温煦、推动的功能,在此作用下,可将事物从有形转变为无形;阴气主静、主降,具有下降、凝聚、收敛的功能,在此作用下,可将事物从无形转变为有形。在人体内,通过阳化气的作用,将精血津液等有形物质转变为无形之气,以维持各脏腑官窍的生理功能;通过阴成形的作用,将人体内的无形之物及其他的细小精微物质转变为有形之体,以推动机体的正常生长[3]。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阳气占据主导作用[4]。精血津液作为人体重要基本物质,依靠阳气的推动和气化,上归于肺,下输于脾,淖泽注于骨,补益脑髓,润泽肌肤,起到濡养五脏六腑、四肢关节的作用。阴平阳秘,气血周流全身,环周不休,阴邪无以化生;阴阳失衡,则发为疾病。

2 “阳化气,阴成形”与胰腺癌病因病机

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炎性微环境是胰腺癌发病的重要基础之一,炎-癌转化学说是当今胰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若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人体内的炎症可能会逐渐不可控,炎性细胞则会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形成炎性微环境;同时,肿瘤细胞逃脱了免疫功能的监督作用,在炎性微环境下,人体血管的通透性增高,增强了肿瘤细胞的活性,促使其不断的增长繁殖和转移,有研究认为这与中医理论中的痰、瘀、毒相互交融、互为因果[5]相吻合。

中医认为胰腺癌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亏虚,阳化气功能不足,精血津液运行不畅,阴凝成形致使局部酿生痰瘀毒,聚于胰腺,日久形成恶性肿瘤。因此,从中医微观角度看,阳化气不足,形成痰瘀毒的局部微环境相当于免疫功能受损,形成的炎性微环境;大量炎性细胞分泌炎症介质达成炎-癌转化实际上就是痰瘀毒等病理因素在阴成形的作用下进一步聚集化生癌毒的过程。

2.1 “阳化气”与炎性微环境 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等作用,以确保机体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若免疫功能受损,则机体防御能力降低、自身维护功能及监视力度不足,就会导致疾病发生。从中医角度而言,人体内具有温化作用的阳气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若阳气不足,阳不化气,则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难以维持,寿命将会缩短[6]。机体组织损伤,诱导局部发生炎症反应,当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失常时,则机体修复功能不足,局部持续诱发产生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及其代谢产物,大量聚集于局部,构成炎性微环境。这如同人体阳气亏虚,阳不化气,气机运行不畅,痰、瘀、毒郁积体内,三者相互搏结,聚于局部,构成局部微环境,进一步阻滞精血津液的运行。

2.2 “阴成形”与肿瘤 炎性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犹如痰瘀毒,聚于机体局部,诱导细胞基因突变、异常增生,促进血管形成,进一步营养局部恶化细胞,如此循环反复,最终形成肿瘤[6]。阴胜则阳病,痰、瘀、毒等阴邪聚于局部,进一步损伤机体阳气,如此循环反复,痰、瘀、毒互结渐成癥瘕、积聚。

3 “阳化气,阴成形”与胰腺癌治则治法

肿瘤的发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阳化气不足是胰腺癌发病的重要原因,胰腺癌的形成是阴凝成形由量变发展成质变的结果。因此,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刘华主任医师常立足于扶阳消阴这一基本原则进行处方,往往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3.1 扶阳为先 《扁鹊心书》中言“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以阳为本”“扶阳气”思想。这都突出了人体内阳气的重要作用。王文苹等[7]研究发现,保元解毒汤对改善肺癌恶病质小鼠生活质量有较好作用,可延长其生存期。张永杰等[8]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给予麻附益阳汤治疗,经观察能显著改善临床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荣震等[9]在化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益肾温阳的参附注射液与清热解毒的痰热清注射液各治疗2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益肾温阳组在改善证候(头痛、腹泻)积分、提高TL-CFU水平方面优于清热解毒组(P<0.05),说明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免疫力方面,益肾温阳法效果显著。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依靠阳气的推动,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了补益阳气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表明扶阳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

人体的阳气可分为先天之阳和后天之阳,先天之阳与生俱来,又被称之为命门之火;后天之阳主要源于脾胃,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源源不断补充人体所需阳气,促进机体的不断生长。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内经》中更是直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都表明了调理脾胃在疾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脾脏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人体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免疫功能及抗肿瘤能力的强弱[10]。中医认为胰腺属于中医“脾”的范畴[11],因此顾护脾胃之阳,补益正气是治疗胰腺癌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在长期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刘华主任医师常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通过振奋脾胃之阳,保证水湿、精、血、津液的正常运化,减轻痰、湿、瘀、毒进一步积聚,从而防止瘤体等阴实更加壮大。

3.2 兼顾消阴 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不断积聚,不仅促使恶性肿瘤更加凝实,而且更进一步阻碍了阳气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扶阳同时更应兼顾清除阴邪的聚集,阻止其进一步加重胰腺癌患者病情。刘华主任医师常在补益脾胃之阳的同时佐以麦芽、鸡内金、神曲、山楂、芡实、淮山药等消食和胃;柴胡、郁金、佛手、香附、川芎等理气解郁;茵陈、虎杖、金钱草、大黄、栀子、车前子等利湿退黄;山慈菇、藤梨根、白花蛇舌草、重楼、半枝莲、木蝴蝶等解毒散结;延胡索、乳香、莪术、郁金、没药等行气活血。通过这些方式以化有形之阴实,从而减缓肿瘤的进展,乃至缩小癌肿,达到临床緩解胰腺癌患者病情的目的。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9岁,2019年7月2日初诊。主诉:胰腺癌术后1年余,放疗后11天,腹痛5天。2018年4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明确诊疗,于2018年5月就诊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于5月15日在全麻下行胰腺体尾部切除+脾切除+左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检提示胰腺中分化导管腺癌,术后未行放化疗,出院后定期复查。2019年6月10日患者复查腹部CT时发现胰头部病灶较前增大,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予以陀螺刀立体定向放疗,辅以抗瘤、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出院。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痛,为求中医治疗,故来我院门诊就诊。现症见:

腹胀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纳食欠佳,性情烦躁,舌淡红,苔白,脉弦细。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健脾,方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0 g,白芍15 g,党参 15 g,白术10 g,陈皮6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莪术10 g,醋延胡索10 g,鸡内金15 g,六神曲10 g,佛手10 g,山慈菇10 g,重楼10 g,云芝20 g,甘草5 g。2019年8月13日复诊,患者腹胀痛较前减轻,恶心呕吐较前好转,乏力缓解,纳食好转。之后患者定期复诊内服中药,症状较前逐步缓解,肿瘤未见明显增大。

按语: 年老患者,胰腺癌术后、化疗后,机体正气亏虚,阳化气功能不足,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则腹胀痛;肝气横逆犯脾,脾虚失运,则纳食欠佳;脾不升清,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恶心呕吐;气郁化火,则性情烦躁。方中以陈皮、党参、法半夏、白术、茯苓取六君子之意健脾扶正,顾护脾胃之阳;柴胡、佛手行气疏肝,白芍敛阴柔肝,三者合用疏肝柔肝;莪术、醋延胡索归肝、脾经,活血行气、消积止痛;鸡内金、六神曲健脾消积;山慈菇、重楼、云芝清热解毒抗瘤;甘草调和诸药。通过内服中药振奋脾胃之阳,兼以疏肝理气、健脾消积、解毒抗瘤等方法消除有形阴邪,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延长其生存期。

5 小结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是对阴阳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对中医辨治胰腺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体内的阴阳属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阴平阳秘则有利于人体正常生长发展,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则诱发疾病的产生与增长。在胰腺癌的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首先,应重视对人体阴阳属性的辨别;其次,根据其化气与成形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充养阳气,消散阴气,固本清源,直达病所。在临证谴方用药中,通过顾护脾胃之阳,补益正气,兼顾消食和胃、疏肝解郁、利湿退黄、解毒抗瘤、行气活血等消阴之法,可有效改善胰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甚至可进一步起到阻止病情进展,缩小癌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志颖,孙早喜,黄海溶. 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2020(13):1902-1905.

[2]闫娇娇,范焕芳. 从经典医籍中解析胰腺癌诊治[J]. 江苏中医药, 2018,50(10):55-57.

[3]王键.中医基础理论[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8-25.

[4]张洁.《内经》阳气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5]李成丽. 固本化积方治疗气虚毒瘀证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

[6]沈曼娜,李永浩.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炎-癌转化”学说[J]. 中医药导报, 2019,25(24):17-18,21.

[7]王文苹. 保元解毒汤对癌性恶病质模型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及对Atrogin-1,MuRF-1表达的影响[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

[8]张永杰,宋长明,冯莹. 温阳法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9例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 2011(10):722-723.

[9]荣震,王同彪,王武.等. 益肾温阳法与清热解毒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调节的对比研究[J]. 广西中医药, 2015(5):24-26.

[10]宋志斌. 脾脏——人体的后天之本[J]. 大家健康, 2013(4):8-9.

[11]何立丽, 孙桂芝. 孙桂芝治疗胰腺癌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7):36-37.

(收稿日期:2021-01-07 编辑:刘斌)

猜你喜欢
论治胰腺癌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从肝郁论治失眠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FOLFIRINOX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
“三因制宜”论治男科病理论探讨
原癌基因Pim-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