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画教育多元化模式构建思考分析

2021-09-05 02:40杜秀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分析对策

【摘要】我国教育迅猛发展,高校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对传统文化重视起来,国画是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载体。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现如今我国高校的课程中对国画的教学不够重视,加上西方文化的不断引进,高校学生对传统的国画艺术的学习更是没有兴趣。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国画教育的不足与问题,对国画教学进行突破性的分析,以此提高绘画技术的技巧,也在今后的发展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创造力,增加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高校国画;多元化模式;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071-03

【本文著录格式】杜秀萍.高校国画教育多元化模式构建思考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71-73.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传统文化被隐没,对国画的学习,能够更有效的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画在汉代就已经广为流传,它在内容和艺术手法创作方面,都展现了当时对社会种种现象的认知,中国画的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从古至今,在国画领域有深厚造诣的画家层出不穷,国画不仅能提升我们的绘画技巧,还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当下的教学中,高校以经典的成名作作为范例,教学生掌握领悟绘画技巧和理念,在此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古代的社会习俗、风气和政治面貌都能有很好的认知。

一、国画教育的意义深远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国画艺术是集中国文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于一体的具体体现,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国画有着源远流长的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体现,作为炎黄子孙,要继承并发扬这一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文化,将国画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国画体现了对美的思想认识,具有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气质,对哲学有基本的观念。国画与中国的佛家、道家、儒家的哲学理论相融合,它在意一个人的内心向往,追求的是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厚积薄发的理念,这样深厚的艺术教育能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传统文化的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科目,在培养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在积极弘扬民族文化,激发高校学生爱国之情,教师在授课时,要把国画浓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来,进而更好的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国画的内容广泛,其中的内涵也意义深远,它独有的特征蕴含了深入透彻的人生道理,让学生们感受到其中的美感与艺术境界,学生在欣赏国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提升了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审美观,提高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而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高校国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学生基础掌握差

现阶段我国高校主抓的教学科目重点还停留在对主科的教学,语数外依然是教学重点,这就降低了高校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和推广,没有实质性的教育理念,以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高校教师更是没有传授传统文化的意识,以至于我国学生对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认知都没有。以前的教育系统没有把国画列为课程内容,学生对国画的认知也仅仅是课外时间自己搜集资料了解的,再加上现在的艺术考试中,大部分都是以西方绘画作为考试重点,学生的学习方向就都集中在考试的科目上,忽略了对传统国画的学习。现在的小学教育机构美术课的开展,大多数都是形式派的,让学生真正的学到技巧的课堂几乎没有,教授国画教育的教师水平也有限,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国画课程的难度。

我国高等院校现在扩大了招生的规模,美术专业等艺术学院也在源源不断地招纳新生,这就产生了一种现象,高校艺术生的专业水平不过关,给今后国画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当今社会学生报考专业的普遍现象是,哪个专业的报考分数低,学生就报考哪个专业,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只能忍痛舍弃,只有这样对一些分数低的学生来说,才能走进大学的校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就会出现水平不一的现象,在临近高考前,学生都在临时抱佛脚,加紧练习考试的技巧要求,对美术所包含的蕴意完全不了解,对文化课的学习也放松了要求,既然選择了艺术类,那么文化课分数的高低就无关紧要了,这种错误观念就降低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内在品质,对国画的学习和蕴含的精神也难以掌握、体会。

(二)国画教学课程设置存在弊端

很多高校主要以传授西方美术技能作为主流美术课程,教师一般不会选择国画作为基础课程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就造成了学生无法受到专业性的培训。高校课程的教学关注点完全都放在西方现实主义绘画上,在理论课程、实践课程都着重培养绘画技巧,以至于学生对文化深厚的国画知之甚少。有些高校开展了国画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基础教学知识时,采取的方法往往都是陈旧老套的教学手段,国画分为很多种类,如人物画、山水画、院体画、水墨画等。技法形式又分为工笔、钩勒、写意等。这么多的展现手法,教师通常只选取素描这一形式,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掌握不到国画的内涵,学生在创作作品时,就没有了活力,一幅画只看到了绘画技巧,却展现不出作者的思想,没有激情、没有感染力的作品是空洞的,国画教育这一课题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学生文化素养缺失,教师水平有限

国画这一文化领域,大部分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我国的教育机构大多数都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手段,在日常教学时,只关注学生掌握的技巧、考试的分数,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考试成绩展开,进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授,增加了学生学习国画的难度。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高校的师资水平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学习国画首先要修学、修心、再修品,教师在这些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能够将素质教育融合到课堂中就为数不多了,有限的师资水平使高校教师的素质较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提升高校国画教育的对策与实施

中国绘画作品,不仅能够为后世的艺术家、文学家及画家等留下珍贵的中国文化,更是中国文化进程中的珍贵文字,而以中国画作为代表的文人的气节与风范以及创作风格等,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发生着各种形态的变奏,而通过学习中国文化、观赏中国绘画作品,能够在其中产生新的体会。中国画既见证、传承了我国悠久历史产生的中国文化,也更加融合了每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创新出了更加优秀的作品,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再到秦汉时期的石刻艺术,中国的艺术与文化创作在不断地更迭发展。

(一)加强学生基础教学

作为华夏子孙,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也尝试对中国画这种古朴且深沉的艺术做出进一步的解读,因此,首先应该学习由祖祖辈辈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生活的先贤和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中国文化,在文化洪流中寻找古代先贤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寻找中国文化、中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迄今为止,我国的教育部门对国画这门学科的开展力度不够,中小学阶段以考试科目作为重点培养科目,长此以往,我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少,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转变观念,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加强对国画学习的力度,多元化的增设相关课程,例如在画“竹子”的时候,可以先准备一节竹子道具,仔细观察竹子的特征,再吟诵一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多方面对竹子的了解,更能把握竹子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在绘画的时候,更好地展现岩竹高尚的品格。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了绘画的技巧,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机构一方面要提升学生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改变美术课程的考试题型,以往考试成绩的好坏,都取决于学生对西方画掌握的熟练度,我们要向改变现状,就要把国画作为考点加入到考试内容中,水墨画、山水画、人物画都可以作为考题,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对国画重视起来了,他们在学习国画技巧的同时,也很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二)合理规划课程

高校的美术课堂要经过严格的规划设计,改变西方绘画占据全部课堂学习的现状,有效地将国画的绘画手法和人文理念融合在课程中。日常的教学中,课堂的教学有局限性,死板的理论知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国画的带来的美感,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制造活跃的艺术气氛。使学生对国画产生兴趣,进而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比如开展一次国画竞赛,再将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学生在参观作品时,会进行交流、探讨。看到别人高超的绘画技巧的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体会别人绘画的理念,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师资水平

从基础的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绘画技巧,作品本身不是打动心灵的敲门砖,真正的原因所在是精神层面上的给养,能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一定是作者本身投入了非常丰富的感情,将思维创造力和独特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学生都有对世界不同的感知观和文化素养,所以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就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有意识,这样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对国画的教学,要有细致化的区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到国画带给我们的为人道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高校教师团队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教师的师资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新时代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推陈出新,一味的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是得不到发展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改进,刻苦专研,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如学习《清明上河图》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画中丰富多样的人物形态用影视资料展现出来,再加上对这幅画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画中深刻的含义,也进一步掌握了作者的绘画手法与技巧。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具有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以此为基础,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如今,我国历史上流传的国画佳作比较少,虽然有一部分被人们传承了下来,但也基本都被深藏在国家博物馆或者世界各大文博机构,人们不容易看到真迹。高校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经常欣赏到的经典国画大多数都是经过印刷或者复制出来的,很难体会到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思想感情,使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通过切身的观看体验让学生们感受到国画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国画的理解,在欣赏国画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国画展现的独特的水墨韵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培养高校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国画水平

目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问题严重,特别是在高校国画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明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高校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进而加快提升高校学生的国画水平,深刻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洛神赋图》为例,它被称之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堪称古代古典绘画的瑰宝。这部经典的绘画作品主要表达的是主人公自帝京回东藩的路上,途经洛水,与洛水女神宓妃相遇的故事,作品对人物的塑造十分的成功,虽然人物在画中的位置是散落到了山水之中,但是没有显现出孤立感,反倒是形成相互照应之势,画中人物的神情相互顾盼,呈现出呼应之势,让观赏的人能够将人物建立起有机的视觉联系,用具体且生动的画面,完整的诠释了赋的内容,画面创作采用的连续分段的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作者通过对宓妃的神情和动作的描绘,充分的展现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之情,将礼教的束缚与封建思想的压迫直接的展现出来,以男女爱情受到压抑与苦闷为主题,利用柔和的色彩绘画风格对环境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也凸显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在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产生了诸多优秀的作品,结合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要通过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学习,进而履行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四、结语

一个民族的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承,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不畏时间和历史的变迁,以巨大的包容精神,融会贯通,一直传承着民族文化。国画是传承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让技法和理论实践相结合,从而踏入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侯奔奔. 高校国画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构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06):579-590.

[2]秦雪梅. 高校国画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构成[J]. 黑龙江科学,2019:45-70.

[3]刘亚宁. 高校国画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构成[J].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8(009):115-117.

[4]古林峰. 高校国画教学多元化模式构成浅析[J]. 青春岁月,2018(014):14-19.

[5]张雨薇. 高校国画教学多元化模式探究[J]. 锋绘,2019(156):145-160.

作者简介:杜秀萍(1981-),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分析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