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路径分析

2021-09-05 02:48李佳桦张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思政教育

李佳桦 张宇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文明史展现了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传统优秀音乐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几千年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挖掘其立德树人的素材,推动其发展与创新,并融进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思政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074-03

【本文著录格式】李佳桦,张宇.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路径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74-7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传统优秀音乐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含有大量立德树人的素材,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力量。音乐文化作为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分支,应当要承担教书育人的作用,从而让有历史沉淀的传统音乐文化作品,展示其厚重的魅力。高校自身也需具备全渠道、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加强用当代价值观,强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传统优秀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

一、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分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迸发出来的强有力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里,那些歌颂着中华儿女厚德载物的坚韧品格和内含深刻的中国精神的作品,无疑都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优秀素材。

(一)彰显高校育人功能

音乐艺术是有声的思想,是情感的艺术,它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古代就一直享有文化的高位,处于意识形态的中心。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先贤圣哲们创造了无比丰富的优秀传统音乐作品,這些作品无不寄托了中华儿女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想,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求真意识。就历史而言,无论是哪个时期产生的艺术作品,都有着厚重的时代印记并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念,而只有那些反映时代主旋律、赋予人前进动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艺术作品,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才能成为时代的先声。那些广为流传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除了其所具有的艺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外,最主要的还是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内涵,作品符合社会普遍的道德审美趣味,这为在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提供了内容与方向。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离骚》《神人畅》《国殇》《长恨歌》《潇湘水云》等传统优秀音乐作品,必能从理论及实践层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办好思政课,特别是在高校办好思政课,必须着眼于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新时代背景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通过文艺作品的美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也存有共同的价值理论,它可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并彰显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精神。

高校思政教育育人的方式有多种,传统音乐文化虽不是其唯一的教育途径,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有着天然的优势。

高校教师可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作品赏析和文艺活动等形式,传承优秀音乐艺术,挖掘其中一切有生命力、有价值的的元素,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指导,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合。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传统优秀音乐文化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媒介,理应具有立德树人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思政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但就目前而言,传统音乐优秀作品融入思政理论课仍面临对它认识不足、价值缺位等问题,育人功能未得到充分阐述与体现。

(一)理性认知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多种文化方式交流融合,这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巨大的冲击,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极易造成负面影响,少数学生在处理学习和其他活动中,过于强调自我,与人交往功利化,自我意识较强。在生活中对社会关注度不够,引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迷茫,道德意识渐渐趋于弱化。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随着各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已然成为学科重中之重,教育方法与形式也开始变得丰富多样,但就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却仍显不足。

第一,思政教育内容教条化。在融入过程中,道理和概念讲得过多,但在音乐作品融入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不足不能及时给予强有力的说服和解释,缺少反馈意见和建议,很难打动人,也抑制了大学生对传统优秀音乐作品的认识,不能达到思政教育预期的效果。

第二,思政教育表现形式方法单一化。事实上,传统音乐教育在高校整个课程体系中,也不具有主导教育地位,开展的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稍显不足,教师对此类课程建设上动力不足,在师资配置方面、教学资源等投入的精力与资源也有限制。

第三,评价体系形式化。就目前学校思政教育体系里,除了政治课受到关注重视外,其他的教育教学活动虽有一定的意义与影响,但却无法真正得到重视,对教学活动亦或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方式,评估的标准也不太清晰与规范,缺少客观性与可选择性。

第四,优秀传统音乐作品的思政育人形式缺少与当代新媒介的融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工具的普及正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互联网成为他们继传统学习渠道之后的新路径,互联网传播已然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传统音乐虽然也通过网络音乐平台和视频传播,但仍缺乏主流化的传播视野,其主要方式仍以演出、比赛等为主,在高校的传播途径有限。换言之,如果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不能顺应网络发展步伐,其历史传承就有可能被消磨殆尽。所以,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应不断适应和融入新媒体发展需求。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育起基础性的作用,要把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需要分析它的育人功能与价值,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及如何培养大学生、大学生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等关系。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长及理想抱负融入民族发展之中,进而使自己成为具备历史感、时代感和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用何种途径、方式与内容进行教育,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探讨和理论研究。

(一)营造传统艺术的浓厚氛围

荀子有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居必择乡,游必就士。”环境就像一座灯塔,它规范着人的行为和发展,甚至会直接影响人的价值取向。

在高校的实践课程环节中,可采取多种形式,以丰富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来实现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育人功能,从而营造校园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比如,可在学生的活动区域张贴、悬挂宣传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标语、宣传画;定期举行关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专题讲座、诗词比赛、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在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中举办传统优秀歌曲大赛,让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感受传统优秀音乐作品的历史魅力和时代价值。

(二)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大海中,纵观音乐的发展历史,都是对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反映。好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反映时代的特点,并能不同程度地推动和指引时代前进。为此,我们要结合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把握好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科融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把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并形成一定的协同效应。

比如,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音乐家,古琴曲《流水》讲的就是俞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在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古琴知识、体会古琴的文雅深邃的同时,可深入讲授俞伯牙抚琴遇知音的“知音”一词的由来,让学生知道“千金易得,知音难觅”的深刻道理,珍惜彼此友谊。《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古琴曲《离骚》古朴苍劲、深沉含蓄,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古琴曲《潇湘水云》是宋代琴家创始人郭沔的代表作,借九嶷山为“潇湘云水所蔽”的形象;寄托他对现实的黑暗与贤者不逢时的义愤和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在这两首古琴教学过程中,可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其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通过解析寓意深刻且耐人回味的经典诗词,阐述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

(三)不断探索传统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

坚持创新發展、创造转化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高校要发挥好中国传统音乐的育人功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既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又要积极探索中国传统音乐传播新途径。

首先,要创新传统的表现形式,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情感表达方式。长期以来,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除了在形态特征上要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外,还缺乏大胆创新。人们总是有顾虑,如果创新了,还是否能留其原有的独特风格,但缺乏时代感的感情传递,恐怕也很难与新生青年一代达成深层次的共鸣。在国家倡导“文化自信”之今日,大家也逐渐意识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里面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也需适应新潮流,进行新改编、新创作,从内涵与方式上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深入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意义。

其次,要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展示地方文化特色。中国传统音乐种类繁多,百花齐放,如把不同的音乐形态隔离出来在高校传播发展,其实是一个很艰难且漫长的过程。在融入高校思政建设中,更应海纳百川、求同存异,要认知其精华,理解其更深层次的德育意义。近年来,出现了诸多不同风格融合的音乐作品,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如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作品《灯火里的中国》,打破了传统音乐作品不同表现形式之间存在的界线,为传统的音乐做了更为现代的表达,更易让人理解与接受。同时,可融入地方音乐文化特色,利用其地域优势,在高校用进行人才培养、教育和传播,确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概念传播其内涵,弘扬民族文化自信,这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获得新生的重要源泉。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要重视通过以音乐教育为媒介的手段,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具有艺术特色、时代气息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方特点及价值,能让大学生所接受并热爱的音乐文化作品。从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再次,要加强社会实践,深刻领会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在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拓宽思政教育实践途径。比如,利用地方特有的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到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地区开展调研、创作,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刻领会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并形成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志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点,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任。要进一步弘扬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融入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兰一立.弘扬传统优秀音乐作品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研究[J].上海教育,2020(10):72-75.

[2]乔静波.浅论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43-244.

作者简介:李佳桦(1985-),女,湖南沅陵,研究生,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级,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思政教育
浅论高职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及其措施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益阳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当地旅游音乐资源的开发研究
河北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价值与开发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