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视角下的广西农村民族教育:障碍及消解

2021-09-05 03:20李培云谭芳冰张莹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2期

李培云 谭芳冰 张莹

【摘要】文化艺术教育一直是我国落后地区的教育痛点,受长期本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广西农村各中小学对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类的课程极不重视、教师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知不高、艺术类师资匮乏、艺术设备不足。因此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就广西民族教育的文化艺术类教育所出现的障碍进行研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促成“壮族文化艺术”与“教育和谐”的有机结合,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民族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民族教育;农村各中小学;壮族文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15-03

【本文著录格式】李培云,谭芳冰,张莹.文艺视角下的广西农村民族教育:障碍及消解[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15-117.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文艺视角下的广西农村民族教育:障碍及消解》

一、广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一)广西农村艺术教育及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农村艺术教育

目前,广西农村文化艺术类师资短缺,在教师分配中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不足,导致没法规划出最有效的农村教师编制,农村中小学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副课”经常由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任课老师来授课,一方面“主课”的任课教师教授艺术类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且不够专业,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这些老师的授课压力。

农村各中小学校依然将美术课程、音乐课程视为“杂课”[1],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形式大多流于表面,还经常出现文化艺术课程被数学、英语、语文等课程占用的情况,艺术课程在农村不受重视,成为文化课程附庸。广西壮族文化艺术的教育课程在农村基础教育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2.农村民族教育

广西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财政支持,但是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在义务教育普及的情况下仍然出现许多学生辍学的现象,许多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无法得到保障,民族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稳步发展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广西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民族教育规模还需要不断扩大。

(二)艺术教育发展趋势

1. 国内方面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一个重大的命题,相较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仍然存在流于形式、专业性不足、重视度不高、课程占比小、专业师资匮乏等问题,且由于学生的升学压力逐年增大,学业竞争激烈,而各中小学以考试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在这样单一的考量体系下,学生为以后获得较好的学习资源,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从而冷落了艺术类课程。再者,许多学生家长不能足够重视文化艺术教育。国内的中小学未开设足够多的艺术课程;广大中小学生没法累积足够多的艺术素养。现阶段我国公立学校所提供的艺术课程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艺术课程需求,导致我国少年儿童艺术素养偏低,缺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国民对艺术的教育认知不足,不够重视。农村儿童几乎没有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机会,而农村儿童家庭也无力支持其学习艺术,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较差。

虽然国家颁布了有关重视艺术教育发展的政策,但仍然存在城乡艺术教育发展极不均衡,艺术师资极度匮乏,艺术设备普遍不足的等问题,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缺口仍然存在。

2.广西区内

广西区内针对少数民族教育制定了多项条例,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教育促进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8年11月28日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鼓励并促进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民族教育,扶持具有壮族特色的相关学科建设,支持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的课程设置上,中小学可开设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等相关的选修课程,深度挖掘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

二、广西民族教育及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障碍

(一)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的障碍

1.教育普及率

近年来,广西的民族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由图1可知,在广西,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普及率较高,在校人数最多。由此可见,中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在中小学处于萌芽阶段,亟需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启蒙课程。

2.财政支出上

由图2可知,广西虽然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但艺术教育的总产出仍然较少。在财政上的支持还需要科学的规划。

(二)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障碍

如图3所示,广西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支出占比较少,城镇儿童在文化艺术类实践活动中大多数会选择参观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熏陶的实地条件不够多元。相比较而言,农村儿童的文化艺术教育设施更加的薄弱,农村儿童几乎没有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机会,由于所在居住地与城市有着较远的距离,加之每次考虑出行的安全问题,使农村艺术教育的实施尤为艰难,再者,农村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较差,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知度不足:农村学生的家长有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学历不高,思想比较传统、艺术素养不高,在本身的思想上也不注重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再者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对壮族的艺术以及文化并没有深刻的认知。而农村大部分在职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文化艺术教育也缺乏認识。

相關的艺术设备配备不足:由于广西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也十分落后,对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引进艺术相关设备难度大,引进之后,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也是一大难题。与壮族文化艺术相关的书籍少。

艺术类师资不足:编制不足,工资待遇较差,工作环境较差导致农村艺术类师资极度缺乏。

三、促进广西农村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对策

(一)经济支持与政策支持

当地政府加大财政支持、政策支持,有效的促进壮族聚居地区学校建设、教师培养培训、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融合创新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加快推进壮族民族聚居地区文化艺术教育服务的普及。依靠广西当地的区位优势不断开展壮族艺术文化活动,培养农村孩子的艺术细胞,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艺术文化教学课程。

(二)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与广西农村中小学、当地村干部及教师合作开展对当地学生展开壮族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抛绣球、唱山歌等一系列有趣的文娱活动,给学生以体验式、沉浸式的艺术文化熏陶,体验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保有广西的文化多样性。

(三)“流动博物馆”“流动图书馆”

针对广西农村中小学生难以实地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问题,以大学生支教队伍的形式,搭建车上流动博物馆、图书馆,让农村中小学广大学生亲身体会壮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加大宣传

通过拍抖音短视频和纪录片的方式,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实时记录大学生的支教过程,宣传民族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媒体展现广西民族艺术文化教育的趣味性以及其深刻的意义。

(五)公益募捐

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和志愿者投身于广西农村中小学的建设,并通过公益募捐来帮助广西农村中小学引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艺术设备。

(六)高校合作

与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系、艺术设计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美术学;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院校院系合作,鼓励艺术专业学生参加特岗教师考试,支援农村,解决高校的就业问题。

(七)补足配齐紧缺学科教师:相关部门应制定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断加强补充相关配置

重点补充农村、欠发达和民族地区乡镇村中小学教师。逐步提升文化艺术类教师的工资及福利,达到吸引文化艺术类师资流向农村的效果。

(八)加强教师培训,建构课程架构

加强对乡村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尤其是转岗教师的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要建立稳定和长效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艺术教师发展提供机会。与此同时,可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到总的教学计划中去[2]。在农村中小学建立一个可行性强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的课程架构。

(九)充分利用信息化解决开课问题

要充分使用好广西政府为广大乡村学校配备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以慕课、微课、小视频课堂等方式,拓宽文化艺术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为文化艺术类课程服务,努力帮助实现广西农村中小学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参考文献:

[1]杨青楣.农村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以江西上饶县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7(4):227.

[2] 刘深.关于广西高校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47):4-5,35.

作者简介:李培云(1999-),女,广西桂林,本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谭芳冰(1999-),女,广西桂林,本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张莹(1992-),女,广西钦州,硕士,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