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产区振兴标准初探

2021-09-06 06:46陈岸瑛黄庆圆
民族艺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醴陵博山宜兴

陈岸瑛,黄庆圆,欧 爽

一、研究思路

2017年,原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经国务院同意并转发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新时代中国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支持下,本课题组展开了 “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目标、标准与策略研究”,截至本文写作时,已在“传统工艺振兴案例”“传统工艺企业振兴标准”和 “传统工艺品牌发展状况”等子课题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①陈岸瑛、黄庆圆:《传统工艺振兴标准与评价体系初探——基于310家传统工艺企业的问卷调研与数据分析》,《艺术工作》2020年第5期;陈岸瑛、高登科:《中国传统工艺品牌发展报告》,《美术大观》2020年第7期。在此基础上,本文拟对传统工艺产区振兴发展规律做进一步探讨。

传统工艺产区指集中生产某类传统工艺品且借此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地区。在计划经济时代,一般称 “工艺美术产区”,尤以“陶瓷产区”这种提法最为常见。当时知名的产区,一般都有较大规模的国营厂进行集中生产,如景德镇陶瓷产区有十大国营瓷厂。在市场经济时代,传统工艺产区主要由某工艺门类的民营企业和作坊聚集而成,其运营主体更多,业态也更为多元。

21世纪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不仅从经济角度也从文化生态角度看待传统工艺产业集群现象,关注传统工艺产区与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文脉、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关联与互动,从非遗整体性保护视角出发提出保护和振兴方案。与此同时,随着特色文化产业、区域文化产业以及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等概念的提出,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非遗作为一种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尤其是其中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两个门类,相对其他非遗门类更容易转化为区域文旅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带动所在地区发展文旅产业的资源和动力。

传统工艺产区 (传统工艺产业聚集区及其辐射的周边地带),作为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经济区域,既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也是发展特色或区域文化产业的首选之地。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区、江苏宜兴紫砂陶产区、福建德化陶瓷产区、苏州镇湖苏绣产区、云南鹤庆金属工艺产区等,在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布前均已达到振兴状态,这些成功案例为研究传统工艺产区振兴规律、制定相关评价标准提供了现实依据。本课题组对传统工艺产区振兴标准的设定,首先基于对上述产区的观察与归纳。

国内学界对传统工艺产区的针对性研究较为欠缺。有一定相关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集聚、区域或特色文化产业的研究上。花建的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2007年)、韩美群的 《区域文化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2012年)、张仁汉的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4年)等著作,均对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不过,传统工艺产区与一般的区域文化产业集群既存在共性,也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上述研究总结了文化产业集聚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性条件,如政策、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交通状况等。总的来看,传统工艺产区的形成发展依赖于上述共性条件。但是,传统工艺产业集群及其连带的特色文旅产业,表现出更强的地域依赖性,对当地特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的依存度更高,具有更强的个性和特殊性。

此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工艺 (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其存续和发展状况不能仅仅从产业和经济角度进行衡量。在评价传统工艺产区振兴程度时,除考虑上述产业因素外,还需注意从非遗保护和地域文化建设角度出发,对评价标准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例如,是否对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是否被本地民众广泛认知、是否具有本地消费者,是衡量传统工艺产区振兴程度的指标,却不一定是衡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的指标。

图1 宜兴产区制作紫砂器的年轻群体 (蒋峰拍摄)

图2 宜兴紫砂工艺厂内的大师工作室 (欧爽拍摄)

二、建立传统工艺产区振兴标准的理论框架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及课题组对多个传统工艺产区的实地调研,本文认为判断某个传统工艺产区是否达到振兴状态至少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一)区位优势。这是传统工艺产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从文化优势和地理优势两方面进行评价。1.文化优势:该传统工艺传承有序,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评选为国家级 “非遗”项目,发挥地方名片作用。2.地理优势:该传统工艺产区处在经济、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或具有发展旅游的其他资源和条件。

(二)产业成熟度。主要从经济地位和产业结构两方面进行评价。1.经济地位:该传统工艺产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意义,是当地文旅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当地人的经济收入与日常生活方式。2.产业结构:该传统工艺产区拥有一定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产业链完备,相关辅助产业和配套服务体系成熟。

(三)市场竞争力。主要从生产和销售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1.生产能力:该传统工艺产区劳动力充裕,兼有高中低生产线,具有较高产能和生产效率。2.销售能力:该传统工艺产区有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销售渠道多元,销量稳定。

(四)品牌影响力。主要从地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两方面进行评价。1.地域品牌:该传统工艺产区已形成较为知名的地域品牌,为本地民众广泛认知,在本地及外地有较多展示展演空间和持续的推广活动,有较稳定的宣传机制和工作团队。2.企业品牌:在同一个地域品牌或 “非遗”项目中,形成众多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差异化发展,较少存在同行业恶性竞争。

(五)科研支撑。主要从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两方面进行评价。1.基础研究:该传统工艺产区重视与学界的联系,有较多产学研合作,与 “非遗”项目相关的基础研究扎实,有较多学术成果发表。2.技术创新:该传统工艺产区重视技术革新和设计创新,获得较多技术和外观设计专利,拥有较强的科研和设计能力。

(六)人才支撑。主要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方面进行评价。1.人才培养:该传统工艺产区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产区持续培养技术、管理和研究人才。2.人才引进:该传统工艺产区能够吸引和聚集外来创意人才,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适宜的环境。

(七)政策支撑。主要从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两方面进行评价。1.资源配置:该传统工艺产区被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在土地、税收、交通等方面享受一系列优惠,传统工艺展示体验活动被纳入当地素质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旅游体系。2.政策引导:贯彻或出台传统工艺保护、振兴政策和制度条例。

三、传统工艺产区振兴标准的初步应用与验证

课题组选取了三个品类接近的传统工艺产区对上述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和验证。宜兴紫砂陶产区、醴陵瓷产区和博山陶琉产区作为三个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传统工艺产区,具有一定共性,也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优势①文章涉及三个产区的数据资料分别来自江苏省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和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陶瓷琉璃行业服务中心。。

(一)从区位优势来看,首先三个产区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优势。宜兴以出产紫砂器闻名,紫砂器材质独特,六百余年来在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参与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醴陵自东汉开始烧瓷,是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1955年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恢复一度失传的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使之再次成为醴陵瓷的代表。博山是我国琉璃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出产陶瓷。进入新时期,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及博山琉璃烧制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次,就地理优势而言,宜兴产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辖区周边经济环境好,交通便利。产区东濒太湖,西临山脉,自然风光优美。醴陵产区位于湖南省东部株洲辖区,得益于长、株、潭一体化政策,交通发展趋于快捷便利。株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工业文化旅游带动下,醴陵瓷谷成为湖南省内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博山产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辖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是琉璃业快速崛起的保障。不过,该地区与省会济南市有一定的距离,交通条件较以上两个产区有一定劣势,虽有高铁抵达淄博市区,但去博山区还要转乘汽车,交通不太便捷。

(二)从产业成熟度来看,三个产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意义,是当地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当地人的经济收入与日常生活方式。

宜兴产区产业结构相对多元,近年来产业持续匀速增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形成了以丁蜀镇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西望村、双桥村、洋渚村、紫砂村等4个紫砂合作社及任墅村1个紫砂雕塑专业村,总计约12000个工作室。至2019年底,宜兴陶瓷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23家,有力支撑了宜兴产区的经济总量,对宜兴市经济税收做出重要贡献。2020年,产区规模以上骨干陶瓷企业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全年实现销售总额73.36亿元,同比增幅为6.12%,亿元以上企业达25家,全市骨干陶瓷企业累计税收达3.44亿元。即便是遭遇新冠疫情,产区仍实现应税销售10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纵览全貌,宜兴从镇区到村庄都积极参与到陶瓷生产中,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能有效抵御外来冲击,其产业已相当成熟。

醴陵产区产业集群效应较好,上下游体系基本完整,并且形成了集陶瓷材料、陶瓷制造、陶瓷机械、陶瓷颜料、配送物流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内容丰富。据统计,醴陵现有陶瓷企业700多家,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有192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年发放工资近120亿元。从经济年产值和产业规模来看,醴陵在工业陶瓷及出口陶瓷方面都占有一定份额。2018年,醴陵陶瓷产业年总产值达441亿元,实现税收4.9亿元。2019年实现集群总产值712亿元。其中,日用瓷产量占全省的94.9%,占全国的14.3%,占世界的10.8%;电瓷产量占全省的98%,占全国的43.3%,占世界的28%。醴陵产区陶瓷工业的产值、税收、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是醴陵市产业版图上的重要支撑点。

博山产区产业内容同样丰富,全区形成了以山头街道和八陡镇为重点区域的发展格局。博山产区的琉璃和陶瓷产业都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琉璃产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工作室50余个,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18家。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1.5万余人,大师工作室50余所。陶琉行业总产值达50亿元,陶琉产品出口总值20亿元,为博山的产业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3 醴陵瓷谷产业园区外景 (宋春和摄)

图4 醴陵瓷谷产业园区外景 (宋春和摄)

(三)从市场竞争力来看,宜兴产区除出产紫砂陶器外,还生产均陶、美彩陶、精陶和青瓷等其他品类,涉及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 (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等主要类型,产品生产线完备。产区市场主要面向国内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收藏和消费圈层,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相对稳定的销售额。近年来,为了适应线上销售的发展趋势,宜兴产区建立了以宣传紫砂文化为主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与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引入了紫砂电商公园,招商银行、百团投资等企业作为第三方战略合作伙伴与互联网商务公司。以上这些举措帮助宜兴产区形成了线上线下并行的营销网络。

醴陵产区主要经营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工业陶瓷、新型陶瓷等五大类产品,共4000多个品种,产品生产线也较为完备。除了国内市场以外,产品还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类产品出口额常年居全国第一。醴陵产区同样注重营销网络的打造,产区 “瓷谷”内建有电商产业园,入驻商家多达50余家。除此之外,产区近年来还在加快推动 “1915”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和陶瓷会展馆等项目的落成,进一步拓展推广和销售渠道。

博山产区同时经营琉璃和陶瓷两大类产业。琉璃产业主要包括内画、琉璃灯工、琉璃雕刻、琉璃热成型等类型。陶瓷产业主要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以及艺术陶瓷、园艺陶瓷和各类特种陶瓷。两大产业的产品生产线都比较完备。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博山琉璃的销售由出口逐渐转向内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是我国最大的琉璃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产区拥有陶琉大观园国际商贸城、中华陶琉文化创意园 (琉璃园)两个大型展销中心,另有陶琉经营商铺650余家,集中了全区90%的实体店资源。此外,产区也十分注重发展电子商务,全区注册电子商务的陶琉企业及个体业户有130余家,大观园商贸城内还建设有博山电子商务创业园,依托互联网推广线上订购、线下消费的新型商业模式,进而打造电商平台和集散中心。

图5 博山中华陶琉文化创意园 (邵振刚拍摄)

图6 博山产区琉璃生产车间 (邵振刚拍摄)

(四)从品牌影响力来看,三个产区均已形成较为知名的地域品牌,为本地民众广泛认知,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

宜兴产区作为重要的国家地理标志,依靠宜兴地区的天然环境和原材料优势,不仅形成了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品牌,还形成了 “区域品牌+个人品牌+团体品牌”的多样化品牌发展模式。紫砂壶作为宜兴紫砂的代表性产品,是宜兴对外宣传的一张特色城市名片。产区拥有较为稳定的展示宣传机制和专业团队,产区内几乎所有的国大师及大多数的省大师都有独立的个人博物馆,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个人工作室和网络宣传公众号,为产区提供了足够的展览展示空间和各种类型的推广渠道。

醴陵产区较为重视知识产权建设,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产区目前注册有3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8个中国驰名商标、44个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1个国家出口名牌产品、16个马德里国际商标。醴陵产区产品外销份额占比高,在国际市场上已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相对而言,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宣传上还需加大力度。

博山产区的陶瓷和琉璃分别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区内拥有各类陶琉博物馆及展示中心50余所,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尤以琉璃产业为代表。此外,为发展和推介博山陶琉,博山成立了博山文化研究院,以研究为基础,与产区、企业和政府共同对外推广博山陶瓷和琉璃。

(五)从科研支撑来看,三个产区都十分重视科研投入,不仅注重与高校和学术界互联,开展产学研合作,而且在技术革新和创新设计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

宜兴政府积极引导产区内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加快科技创新力度,通过组织产区企业走访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为企业和科研单位 “牵线搭桥”。通过财政拨款投资与高校合作,建立设计研发和检测中心,保障高质量发展。

醴陵政府鼓励产区企业建立醴陵产业研发体系,加速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建立地方标准体系,奖励标准化编制团队和质量示范企业。奖励新能源应用,支持陶瓷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支持发展两型产业和两型企业。目前产区拥有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多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平台。

博山产区建立了博思琉璃研发中心,以设计研发为切入点,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流行元素,研发符合国际潮流审美的高端产品。个人创新有黑釉陶着彩技术和 “瓷上水墨动彩新技法”等实用新型技术,有效推动了产区艺术陶瓷的发展。此外,产区骨干企业还通过引进高档耐热玻璃生产线、上新自动化生产设备、加强品牌设计和文创产品研发等手段,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六)从人才支撑来看①因统计口径问题,本文只统计了工艺美术行业的人才称号,未列入归口文化和旅游部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在传统工艺领域,这两类称号在同一个人身上常有重叠。,宜兴产区目前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1人、省工艺美术大师9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545人、工艺美术师811人、助理工艺师2944人、工艺技术员2790人,合计7090人。产区所在地丁蜀镇有紫砂专业合作社43个,紫砂制作者约4万人,产业配套人员约10万人。此外,宜兴市丁蜀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主办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长期为宜兴紫砂发展培养从业人员。年轻人来宜兴创业就业的非常多,有大量高等院校毕业生选择来宜兴定居,为产区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彰显了产区强大的向心力。

醴陵产区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5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100余人。此外,获得工艺美术大师、陶瓷成型工、陶瓷烧成工等资格证书的技术型人员计876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29人、中初级技术人员747人。从年龄结构来看,从业者25岁以下3.83万人,26—35岁2.67万人,36—45岁4.56万人,45岁以上1.74万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醴陵产区的从业人员构成中,高技术人才较少且年龄偏大,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为改善上述情况,醴陵产区自主配套了两所陶瓷职业教育培训学校。

博山产区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中国玻璃 (琉璃)艺术大师17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3人、中国内画艺术大师17人、省级以上陶琉艺术大师123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9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56人。截至2020年8月,产区内从业人员5.7万余人,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另外,为促进陶琉文化产业发展,2015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博山成立了陶瓷学院创业中心,为产区培养专业人才。不过由于地理区位的限制,加上城市文化多样性不足、生产环境不良等因素,目前博山产区对年轻人和外来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正在日益凸显。

(七)从政策支撑来看,三个产区所在地方政府都大力鼓励传统工艺产业发展,为产区振兴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宜兴政府出台了 《宜兴紫砂技艺人员自律公约》(201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艺美术 (紫砂)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的意见》(2010年)、 《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2016年)和 《扶持民间传统文化项目实施办法》(2016年)等文件,从技术保护、人才管理、财政拨款、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推动紫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醴陵政府2017年出台了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对引进人才实行购房补贴,对企业培养人才进行补贴;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重奖龙头企业和企业家;重点支持企业装备升级,对企业购买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补助20%;重点支持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产业的综合服务配套水平;对满足条件的企业实施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博山区政府相继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陶琉传统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博人才 〔2013〕3号)、《博山区加快陶琉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 (博政发 〔2016〕41号)等奖励政策,截至目前为符合条件的大师和企业发放奖励津贴近500万元。

结 语

宜兴产区、醴陵产区和博山产区作为目前国内发展较好的传统工艺产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较大的产业基础和较多的从业人群。三个产区均可视为已达振兴状态,但振兴程度有所不同。宜兴产区的经济活跃度最高,从业人数最多,其优质的生活工作环境吸引和聚集了大批创意人才,这一点是其他两个产区尚不具备的。醴陵产区的出口份额高是产区的一大亮点,但在国内影响力偏弱,对当地文化旅游带动不足。博山产区同时具备陶瓷和琉璃两大类产业,产品结构丰富,特别是琉璃产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在环境美化、创意人才聚集、品牌传播等方面有所不足。

本文借助地方行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从七个维度对上述三个产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这些分析结果与课题组实地调研印象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课题组所建构标准体系理论框架的合理性。课题组的下一步工作,是将上述七方面的标准体系进一步细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制定出一套具有合理计算规则的评分表,到实地做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随着我国传统工艺产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新的时期,构建相应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帮助各产区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分析优势和不足,同时借助评价过程和结果还能为政府决策和宏观产业规划提供依据。本文为建立这些评价标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经进一步量化和指标化后,将有助于各传统工艺产区形成更准确的自我定位,制定更具特色、更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醴陵博山宜兴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博山“四四席”礼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淄博博山琉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醴陵特色菜小炒肉
毛泽东:家乡的瓷器真好啊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
“第一玻璃公司”的沧桑岁月
萧红亮 作品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邹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