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七一”重要讲话讲好百年党史故事

2021-09-06 05:36孟红
党史文汇 2021年8期
关键词:七一党史中华民族

孟红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望百年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担当、豪迈的时代自信,高扬着中国共产党人高远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是引导全国人民奋勇向前的指路明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号角,具有强大的思想震撼力、时代感召力和实践指引力,其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重大。作为党史工作者,我们责任在肩,极有必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并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担当职责:坚决拥护党的坚强领导,切实把准正确政治方向,用心讲好党史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与主流本质,不断发扬革命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黨史工作新荣光。

讲好党史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开题之要与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科学审视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和新中国发展历史作出的科学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的5个庄严宣告中,充满自信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还进一步要求:“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不断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最能站在时代前沿,掌握历史主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来看,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品格来看,中国共产党最有资格领导一切;从新时代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来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历史呼唤着真正合格的使命担当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敢于克服任何艰险,甘愿付出任何牺牲,勇于修正任何错误,战胜了一个个敌人,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伟大的政党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政党。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创造出世所罕见、令人惊叹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才有希望。

正是依靠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方能制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顺应时代潮流的奋斗目标、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胜利;方能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拥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方能用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担当、铁一般的纪律把中华民族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确保我们党英雄辈出、人才济济、朝气蓬勃;方能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共产主义熔炉,让党员去私存公,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方能具有很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审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先进品格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领导地位,其他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可比拟、无法替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100年来,它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凝聚力的政党,主要是因为它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她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具有无比强大凝聚力的源泉。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党的历史深刻明示,狂风暴雨来临之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复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最坚强有力的“领路人”。

身为党史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最好的行动就是落在实际工作上——讲好党史故事。为此,需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充分认识讲好党史故事是党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和价值所在。首先,要讲好党史故事,身为党员就必须坚决拥护党的坚强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其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再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的力量才会无比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有无比可靠的保证。

讲好党史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百年艰辛奋斗,百年苦难辉煌。回望过往历程,从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到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同志发出“两个务必”谆谆告诫,无不令人深深思考。

1945年,黄炎培走访延安并同毛泽东谈话时提及中国历朝历代均未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以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对此,毛泽东信心百倍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听后极为钦佩,认定“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在全国即将取得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之际,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郑重警示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切,无不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进京赶考去”,正是在这样思想背景下从这样历史起点上出发的。这一颇具历史感且意味深长的比喻,让一个伟大政党从此有了始终未敢忘记的“赶考”意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都视“两个务必”为至宝,将“赶考”意识牢记在心,率先践行,弘扬至今。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强调全党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其中, 2021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严于律己,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作出应有的努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已用实际行动鲜明证实: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两个务必”都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和团结人民群众的牢固“纽带”,凝聚人心的强大“磁力”,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一个个胜利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执政70多年来,作为“考生”,不仅在人民群众“考官”面前,一丝不苟地接受着一场接一场的考试,而且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最大考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强化“赶考”意识、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做好新时代答卷。其间,党史工作者要讲好党史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并且坚持如下理念讲好党史故事:不仅要注重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程中“赶考”的各种丰富生动的党史故事,而且还要深入挖掘在新的“赶考”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党员故事,要着力传播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人民立场、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先进事迹,树立践行“两个务必”的先进典型,总结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弘扬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和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忘我精神,以激发鞭策广大党员群众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奋勇拼搏、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发图强,干事创业,应答好新时代“考题”。只有坚持这一理念,党史工作者在讲党史故事时,才能准确选题,聚焦重点,书写出新时代“赶考”路上新篇章。

讲好党史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条鲜红主线,点明”四个伟大成就”。其中指出,党在第一个时期,主要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第二个时期,主要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武装挑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个时期,主要是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进了改革开放,创立、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第四个时期,主要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定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这一概括,充分体现了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为我们深入学习和正确认识党史国史、识别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我们党史工作者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确,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与党的初心使命紧密相融,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紧紧相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这是贯穿党的历史的红线。这一主题主线承诺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告诫全党,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情回顾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伟大成就有力证明,我们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继2021年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后关于学习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的又一篇指导性文献。我们党史工作者不但要把这两个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学习,有效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而且还要进一步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学习、研究、宣传,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发展的每一步,都充满继承与创新、奋斗与牺牲。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辉煌实践和创举,确实积累了、也正在续写着讲好党史故事的豐富素材。

为此,讲好党史故事,一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讲好党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故事,宣传好党围绕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的既能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又契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要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二是要始终坚定党的立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要自豪地讲成绩,勇于直面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党故意诋毁、抹黑等论调,及时、主动、有效、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发出正面声音;三是要持续不断加强党史资源的挖掘、研究,尤其是把党史成果尽快多形式多渠道转化为社会所需的精神产品,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弘扬主旋律,提供正能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红色资源和党史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庄严宣告我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根本要求,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伟大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这一强劲号召,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同志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一强劲号召,鼓舞和激励着党史工作者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争做讲好党史故事的排头兵。

(责编 申世杰)

猜你喜欢
七一党史中华民族
第一次学党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