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效果

2021-09-08 05:55唐晓东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不孕症针灸

唐晓东

摘  要:目的  探讨脾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应用补肾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收治的80例脾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实验组基于此采用联合针灸疗法干预,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治疗有效率、妊娠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FSH低于常规组,LH高于常规组,整体治疗有效率、妊娠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脾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应用补肾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可改善雌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临床应用价值大。

关键词:补肾调周法;针灸;脾肾阳虚型;排卵障碍;不孕症;妊娠率

若夫妻间性生活正常,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一年内未妊娠则被称为不孕症[1]。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孕症发病率最近几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夫妻心理、精神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不孕症发病率仍然会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会仅次于心血管疾病[2]。机体免疫、精子质量、生殖器官健康状况、排卵周期等因素均与不孕症发病有关,病因比较复杂。最近几年,中医治疗不孕症得到人们认可,并取得显著疗效,以下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收治的80例脾腎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31.02±0.78)岁;病程12~40个月,平均(18.25±1.04)个月。实验组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31.56±0.99)岁;病程12~45个月,平均(20.01±0.76)个月。患者自愿参与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家属同意开展本次研究,同时本研究得到院方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学》中不孕症诊断标准[3]。

排除标准:合并子宫、阴道、宫颈等恶性病变者;具有针灸禁忌证;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

1.3  中医辨证标准:

(1)主证:①原发不孕或继发不孕;②月经周期延后、稀发,经量少、色淡。(2)次证:①腰酸背痛;②性欲减退;③头晕耳鸣;④脸色晄白;⑤畏寒肢冷,小便清长;⑥白带量多。主证和次证中的一项,即可诊断为脾肾阳虚型不孕症。卵泡不成熟,小于18 mm,不圆、不破,无法顺利排卵,为排卵障碍。

1.4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月经2~4 d,对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常规激素水平进行检测,若检查结果异常,则经前期开展干预方案,使其回归正常范围。

常规组:补肾调周法干预,经后期方:续断10 g、熟地黄10 g、牡丹皮10 g、炒白术10 g、山萸肉10 g、茯苓10 g、白芍10 g,菟丝子15 g、党参15 g、淮山药15 g、白扁豆15 g。补肾促排方:柴胡6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桂枝10 g、续断10 g、当归10 g、川芎10 g、鹿角片10 g、路路通15 g、菟丝子15 g、淮山药15 g、鸡血藤15 g。经前期方:续断10 g、淫羊藿10 g、牡丹皮10 g、紫石英10 g、柴胡10 g、茯苓10 g、熟地黄10 g、鹿角片10 g、炒白术10 g、山萸肉10 g、白芍10 g、合欢皮12 g、泽兰叶15 g、菟丝子15 g、白扁豆15 g、淮山药15 g、党参15 g。药方与300 mL水混合煎煮,取汁100 mL,循环再煎煮取汁100 mL,药汁混合后服用,2次/d。优势卵泡直径大于16 mm时,应用补肾促排方,排卵后,应用经前期方,从经期第5天至卵泡直径低于16 mm期间,应用经后期方。持续治疗3个经期。指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养成良好饮食休息习惯。

实验组:基于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方案干预。①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三阴交穴、神阙穴,应用艾条悬灸30 min/次,1次/d。②当卵泡直径大于10 mm×10 mm时,宣选取双侧子宫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针灸处理,根据患者情况对进针深度和角度进行调整,提插捻转,直到局部有酸胀感,留针30 min,每隔1天治疗1次。③优势卵泡直径大于18 mm时,选取关元穴、双侧三阴交、子宫穴、气海穴,以及子宫上2寸,进行针刺治疗。将一组电针应用在子宫及其上2寸,连续波模式,30 min/次。B超复查,若排卵过程顺利,则建议当日同房,若未排卵,则再针灸1次,B超复查,若仍未排卵,则放弃本周期。持续治疗3个经期。

1.5  评价指标

(1)治疗有效率:经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为无效;经治疗,有成熟卵泡排出,但未受孕,为好转;成熟卵泡直径18~25 mm,持续时间在3个月经周期以上,且成功受孕,为痊愈。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本组总例数×100%。(2)血清 FSH、LH:卵泡成熟日测定,采取清晨空腹状态下10 mL静脉血,离心处理后,放射免疫法检测激素水平。(3)妊娠率:对治疗后1年的妊娠率进行统计。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FSH、LH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 FSH、LH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 FSH、LH指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妊娠率的比较

常规组妊娠率为17.50%(7/40),实验组妊娠率为40.00%(16/40),实验组妊娠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P<0.05)。

3  讨论

传统中医对补肾调周法治疗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是非常认可的,是以卵巢生理周期和子宫内膜等变化为规律,结合具体生殖理论而建立的一种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排卵障碍所导致的不孕症,应以肾为首,要提高对不孕症的治疗有效率,必须以纠正肾虚为首[3]。如果患者肾脏功能异常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治疗,将无法有效治疗不孕症。中医理论认为,肾功能与生殖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治疗不孕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补肾治疗,进而提升整体治疗有效率。调周法在不孕症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月经周期规律为参照,根据患者机体水平激素的变化,在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强调治未病理念,根據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局部治疗,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4]。针刺疗法在不孕症治疗中应用广泛,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可有效激活脑内多巴胺系统,诱发机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促进卵泡成熟、排出。对排卵期不孕症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疏通经气,促进卵泡破裂,显著提高排卵率[5]。本次研究发现,应用补肾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治疗有效率较高,妊娠率较高,于治疗前后卵泡成熟日对血清 FSH、LH进行测定,发现治疗后实验组血清 FSH、LH水平显著提升,明显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对于脾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应用补肾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可改善雌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歆,马贤德,新昕,等.“补肾阳”中医疗法对内分泌患者血清中激素调节作用的Meta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6-13.

[2]郑淑珍,李月梅,李孟邻,等.针灸介入促排卵周期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0,26(6):90-92,98.

[3]叶咏菊,江伟华,何富乐.健脾温肾方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脾肾阳虚型患者FSH、LH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4):551-554.

[4]孙利秋.中医综合疗法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妇女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4):103-105.

[5]徐鸽,陈跃来.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穴位应用规律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5):620-625.

猜你喜欢
不孕症针灸
心理护理在不孕症女性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不孕症治疗的八大误区介绍
针灸
自拟散瘀通管汤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40例临床观察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