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手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效果

2021-09-08 16:22文伟朱春冀高颐高滔曹勇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胫骨关节镜韧带

文伟 朱春冀 高颐 高滔 曹勇

摘  要:目的  探究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LC)止点撕脱骨折中实施关节镜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PLC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观察组(30例,采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切口Ⅰ期切口愈合率均为100.00%,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移位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手术在膝关节PLC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治疗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LC)止点撕脱性骨折是指机体出现后十字韧带损伤的现象,其撕脱状态下的骨块极易受到韧带张力的牵拉而出现移位等情况。若未接受及时的手术治疗,则极易导致后交叉韧带不稳定、关节松弛以及膝关节活动受限等状况的出现,甚至引起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1],对患者正常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针对PLC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以此重建交叉韧带,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康复[2]。在此,为了探究更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对关节镜下手术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PLC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計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影像学确诊;②患者于入院前均未作相关处理;③患者均知情且自愿配合。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②存在膝关节强暴力外伤史的患者;③依从性及配合度较差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施腰麻后,行膝关节后侧入路,随后将半腱肌剥离腓肠肌内侧,并切开后关节囊,清理其骨折断端,完毕后于直视下进行骨折片复位,随后屈膝20 °~30 °进行复位,并采用适当的空心钉进行内固定。

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腰麻后,将关节镜置入PLC内侧与股骨内髁的间隙后,插入后侧室。随后于后内侧作入路,将阻挡视线的滑膜组织进行刨削,待视野清晰后,将关节镜镜头于后内侧入口置入。随后对PLC骨块的移位情况进行全面探查,明确其骨块结构后,将刮匙及刨刀等工具由高位后内侧插入,进行骨床清理操作。完毕后,可做切口(1~2 cm),并插入隧道定位器。随后分别于PLC与骨块相交处的两侧钻入克氏针,并采用钢丝穿过胫骨前方骨隧道,另采用PE线由低位后内侧引入,将PLC从前向后进行围拢,并进行结扎固定。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切口愈合及骨折移位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的骨折愈合率。切开愈合标准:Ⅰ期愈合:手术缝合后,无感染等并发症,愈合良好,只留线状瘢痕,不影响功能;Ⅱ期愈合:存在伤口感染,瘢痕较大;Ⅲ期愈合:感染严重,延期愈合。②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判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膝关节功能越好[3]。③术后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感染、血栓、滑膜炎等症状。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其切口愈合率均为100.00%,但对照组患者出现骨折移位的发生率明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率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膝关节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临床常用术式,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该方式造成的创伤通常较大,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且大多存在伤口美观性不佳等缺点[4]。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方式的不断改善,外科手术也逐渐趋向于微创性,而关节镜作为骨科诊疗中的重要辅助技术,可利用内窥镜的技术优势,借助光学镜头清晰反映出关节内的组织结构,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且很大程度避免了手术中的必要损伤[5],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将关节镜应用于PLC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帮助临床准确定位固定点,并实施更为精确的固定缝合,很大程度减少了手术操作引起的创伤,具有术野清晰、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等应用优势[6]。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发现,两组患者的切口Ⅰ期切口愈合率均为100.00%,但对照组患者的骨折移位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的骨折愈合率达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也比对照组更高(P<0.05)。由此可见,在膝关节PLC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关节镜下手术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术后效果,且对患者康复效果的改善具有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手术在膝关节PLC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海龙,管国平,蒋旭,等.关节镜下钛缆联合螺钉加压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2):192-194.

[2]李广峰,王思成,彭勇,等.关节镜下Fiber Tape环形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0):1591-1596.

[3]王高峰.关节镜下手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J].系统医学,2019,4(21):103-105.

[4]沈潜.关节镜下骺板规避法与胫骨隧道法缝线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9):3517-3519.

[5]董军,樊绪国,王弘德,等.关节镜下单胫骨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近期疗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9,22 (7):569-574.

[6]吴旅,陈前永.关节镜与切开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10):880-884.

猜你喜欢
胫骨关节镜韧带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73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