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临床特征及并发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与对策分析

2021-09-08 05:55蒋兴兰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对策

蒋兴兰

摘  要:目的  探讨恙虫病临床特征及并发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恙虫病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器官损伤分为无器官损伤组与存在器官损伤组,分别为32例与78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存在器官损伤组的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并提出减少损伤的对策。结果  通过临床分析可知,恙虫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存在器官损伤组患者的年龄大于无器官损伤组,入院前发热时间长于无器官损伤组,热峰高于无器官损伤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多于无器官损伤组,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高于无器官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0岁、入院前发热时间≥10 d、热峰≥39.0 ℃、嗜酸粒细胞计数≥0.1、CRP浓度≥34.0 mg/L是导致恙虫病患者并发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恙虫病患者表现出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并且年龄、入院前发热时间、热峰、嗜酸粒细胞计数和CRP浓度是导致恙虫病患者并发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科学处理。

关键词:恙虫病;临床特征;器官损伤;危险因素;对策

恙虫病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丛林斑疹伤寒,主要是因恙虫病东方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将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1],并且通过临床观察可知,较多患者将会出现器官损伤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有效地加强对患者的保护,需要明确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并对导致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明确,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式[2]。本文将探讨恙虫病临床特征及并发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恙虫病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器官损伤分为无器官损伤组与存在器官损伤组。无器官损伤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46~58岁,平均年龄为(52.32±4.90)岁。存在器官损伤组78例,男49例,女29例;年龄为54~65岁,平均年龄为(60.93±5.13)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恙虫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②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

1.3  方法

对110例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之后对患者予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止凝血、心肌酶谱、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胸部影像学检查、腹部 B 超等实验室常规检查,并严格记录检查结果。

1.4  观察指标

①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情况。②导致恙虫病患者并发器官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

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见表1。

2.2  导致恙虫病患者并发器官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存在器官损伤组患者的年龄大于无器官损伤组,入院前发热时间长于无器官损伤组,热峰高于无器官损伤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多于无器官损伤组,CRP的浓度高于无器官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导致恙虫病患者并发器官损伤的多因素分析情况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0岁、入院前发热时间≥10 d、热峰≥39.0 ℃、嗜酸粒细胞计数≥0.1、CRP浓度≥34.0 mg/L是导致恙虫病患者并发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見表3。

3  讨论

恙虫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通过临床研究显示,该疾病主要发生于亚太平洋地区,该疾病每年发生约100万起,恙虫病具有诸多复杂临床表现,并且较多患者可能会并发器官损伤的不良情况。因此需要及早明确病情,以便能够提出相应的策略,但需要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斑疹伤寒、败血症、登革热等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为有效缓解恙虫病的症状,降低器官损伤的发生率[4],需要采取如下措施:①需要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以便能够提升其对恙虫病的认知程度,降低误诊及漏诊的发生率。②加强对患者的诊断,以便能够对患者进行合理、正确的用药,目前临床中多使用氯霉素药物,为提升治疗效果,则需要严格按照剂量与方式进行使用[5]。③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④对患者脏器损害的早期表现进行密切注意,对相应化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防止脏器损害的加重。目前临床中关于恙虫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具有统一定论,一般认为由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管炎,宿主与病原体因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炎的发生,其中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起到重要作用。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恙虫病常于发病的第2周出现多系统功能损伤,患者将会出现心肌损伤、间质性肺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胰腺炎、肝功能异常、急性肾损伤和视神经炎等,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右心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以加强对患者的保护。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恙虫病患者表现出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并且年龄、入院前发热时间是导致恙虫病患者并发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科学处理。

参考文献

[1]卓树洪,叶晓光,廖云珍,等.恙虫病并发肺部损害的临床特征[J].广东医学,2016,37(7):1040-1042.

[2]蒙雪兰.恙虫病的病原学研究与治疗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0):1-3.

[3]刘静,李家斌.135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及器官损伤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53(8):1311-1313.

[4]韩焕钦,杜谕君,张丽敏,等.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死亡预测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5):71-74.

[5]王晨,陈杰,周妮,等.139例恙虫咬伤病例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3):526-529.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