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1-09-08 16:22李学雷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李学雷

摘  要:目的  讨论经皮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中40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后路推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剩余40例纳进观察组(实施PTE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中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腰痛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PTED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轻腰部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经皮腰椎间孔镜;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疾病属于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因素为腰椎间产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化,且受到外力的影响,造成纤维环受损,髓核逐渐突出,进而刺激脊柱神经,导致腰部产生严重疼痛[1]。以往临床治疗该疾病以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为主,由于该方案创伤较大,术后易诱发不同程度并发症,且恢复相对较慢,导致临床治疗效率逐渐降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微创技术不断完善,最新研究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逐渐步入临床,且被众多学者应用于该疾病,临床已证实显效显著,且预后效果较佳[2]。鉴于此,本文选取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上述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中40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后路推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剩余40例纳进观察组(实施PTED治疗)。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51.22±1.14)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为36~74岁,平均(52.63±1.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可出现双神经根受累;②经MRI、CT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

排除标准:①存在马尾神经综合征;②腰椎平面存在峡部滑脱;③对造影剂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后路推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给予患者常规麻醉,并将腹部悬空,选取G形壁X线机实施透视,对手术部位进行确定并做好记录,随后实施常规消毒及铺巾,将患者患处部分作为中心,并作一个小切口,穿过皮下组织,达到椎间盘,随后将患侧椎间盘肌实施剥离,至较小关节外侧。同时再次确定位置,在黄韧带处确定神经根及硬膜囊保护完好状况下,切除黄韧带,再取出髓核,最后反复冲洗,缝合。

观察组实施PTED治疗,取患侧朝上侧卧位,将身体与创面维持垂直,在G形壁X线机辅助下,掌握穿刺部位。随后实施消毒及铺巾,并在上述机器下,穿刺至靶点,同时选择1 mL亚甲蓝溶液对椎间盘实施染色,将导丝置入,并将穿刺针拔除。且作一个7 cm切口,置入扩张导棒,从而开通手术通道,随着扩展导棒放置骨钻,有效清理关节突外侧缘骨组织,随后插入导丝,将人工套管置入,并有效连接椎间孔镜。采用髓核钳,清除多余的髓核组织,同时选择电凝实施针对性止血,最后给予缝合。

1.4  观察指标

①术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出血、硬囊膜撕裂、神经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出血+硬囊膜撕裂+神经损伤)例数/总例数×100%。②选择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3],其中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3项目,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③术前、术后3个月观察腰痛ODI评分:其中包括站立状况、坐力状况、行走状况、举重物状况、药腿疼痛状况等5项实施评估,每项依据疼痛程度分为1~5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SF-36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腰痛ODI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发病后典型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及腰腿严重疼痛,且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等特点。相关研究显示,该疾病若未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病情严重者可导致下肢瘫痪,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

现阶段众多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无法达到最佳效率,而传统切除术治疗具有恢复慢、出血量多、创伤大、并发症高等症状,且对周围软组织破坏程度增加,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从而降低临床恢复效率。因此为该类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而PTED治疗可有效弥补上述治疗方案不之处,该方案主要在椎间孔镜下实施椎间盘切除,具有安全、可靠、創伤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等优势[5]。因PTED治疗可有效保护神经根及黄韧带完整性,并通过精准定位,避免硬囊膜撕裂、神经损伤等现象发生,且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众多医师的青睐,具有术后疼痛轻,切口小等优点,可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金丹杰等[6]分析结果与本文一致,从而进一步证实该手术方案的可靠性,值得在治疗领域中应用。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腰痛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PTED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腰部疼痛。

综上所述,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PTED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灿.经皮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1):5-7.

[2]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的预后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4):44-45.

[3]宋甲威,刘芝静.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作用、腰椎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8):1073-1077.

[4]郭伟,赵颀,龚成,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治疗前后腰椎关节活动度的力学评估研究[J].空军医学杂志,2020,36(3):231-233.

[5]吴梦雯,何丽芳,肖春秀,等.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间盘自护行为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4):529-534.

[6]金丹杰,徐南伟,赵国辉,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6):491-494.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