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的效果分析

2021-09-08 16:28余灿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关节功能并发症临床疗效

余灿

摘  要:目的  分析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3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分别采取常规手术和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疗效显著,有利于恢复患者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预后较好,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双处截骨纵向搬移;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并发症

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疾病,一般是由于小腿外伤导致的,以胫骨大段感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最为常见,此类疾病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棘手[1]。常规手术治疗效果差异大,术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大,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近几年在临床中比较常用,解决了常规手术治疗下组织缺损、再次感染、恢复周期长等问题[2]。基于此,文章研究了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的效果,并选取了40例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患者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3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3例;年龄在26~64岁,平均(45.23±1.20)岁;左侧损伤11例,右侧损伤9例;车祸损伤患者4例,重物砸伤患者6例,机械致伤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在25~64岁,平均(44.72±1.74)岁;左侧损伤12例,右侧损伤8例;车祸损伤患者5例,重物砸伤患者7例,机械致伤患者8例。患者及家属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病理学以及实验室等检查可以确诊。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凝血障碍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式治疗,依据患者的骨折和组织缺损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首先,清理坏死组织,常规切开后取出内置物,对坏死组织进行清理,常规内固定治疗,妥善固定骨折处。

观察组采取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首先实施胫骨上、下干骺端二处截骨,以纱布覆盖包裹创伤处,取出内置物,彻底清理坏死组织、硬化骨质和死骨,至出现血运丰富的软组织和骨,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以碘伏浸泡冲洗,电锯修齐骨缺损两端,注意防止骨外露,与健侧小腿保持等长,以半环槽外固定架或是外固定架固定。术中截骨处延长0.3~0.5 cm,皮肤软组织缺损处行开放创面,以纱布填塞。

术后注意消毒,观察患侧皮肤和关节的血运、感觉和活动能力,定期更换敷料,术后第1天若未发生血管和神经危象,则进行胫骨近端截骨和远端截骨搬移,速度分别是1 mm/d、0.6 mm/d,2次/d。两周后速度调整为0.5~0.6 mm/d。6周后依据恢复情况再次调节搬移速度,若患者疼痛,则停止1周,若两断端接触面积较少,则实施植骨术。直至患者新生骨痂坚实固化良好,骨折愈合后拆除固定支架。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持续随访半年,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患侧肢体长度恢复或较健侧短1 cm以下为显效;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略受限,患侧肢体长度较健侧短1.0~1.5 cm为有效;与以上描述不符合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數/总例数×100%。统计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包括:二次感染(发热,实验室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升高)、关节功能障碍(关节活动有明显受限感或疼痛感)和关节明显缩短(双侧肢体比较长短不一)。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感染+关节功能障碍+关节明显缩短)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病情严重,治疗较为棘手,以往,许多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双侧肢体长短明显不一情况,对其生活和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3]。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在外固定后进行骨搬移无须多次进行手术,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且操作相对简单,固定妥善。一般无须进行植骨或是皮瓣手术,恢复周期较短。传统手术治疗本病需多次进行手术,给患者增加了痛苦,难度较大,恢复周期长,且容易导致骨不连、关节功能障碍、骨髓炎以及关节明显缩短等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劳动影响严重[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所见并发症也更少,未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关节明显缩短情况,本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相对更为理想。应用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需要注意的是:结合患者肢体缺损长度选择适合的外固定支架,确保固定妥善。后期在搬移过程中,应当注意患者主诉,不要盲目搬移,若出现两断端接触面积较少情况应及时实施植骨术,确保后续治疗[5]。

但该手术方案治疗本病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例如骨断端延迟愈合、二次骨折、感染等。因此,术后需要加强观察,搬移时骨和软组织一同移动,保证软组织覆盖良好,加快愈合。骨断端水平截骨,减少剪力,避免植骨,为患者降低痛苦,注意观察术区皮肤组织和关节的血运情况,及时松解组织。术后应严密观察骨痂生长情况,若患者在3个月后仍未出现明显的骨痂生长,则需要实施植骨术。在本次研究中,由于样本量较少,观察组未见过多并发症,仅出现1例感染。关于感染问题,考虑与大段骨感染区距离胫骨干骺端截骨处较近有关,建议骨缺损处分泌物过多患者需要进行彻底的清创治疗,待局部有肉芽组织新生后进行干骺端截骨及骨搬移治疗。对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棒治疗。临床中,亦有出现骨搬移力线偏移的问题,考虑和半环形外固定架安装时力线不佳有关,操作时,两端搬移段应保持一条直线,术后加强随访,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应用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较好,骨折愈合效果好,患肢长度恢复较为理想,术后不易出现感染、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建议在临床中使用该治疗方式。但仍需注意操作,对感染等并发症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徐永清,朱跃良,林玮,等.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长段小腿感染性复合缺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15(5):14-17.

[2]杜斌.用胫骨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6):59-60.

[3]厉孟,甄平,蓝旭,等.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感染性胫骨大段缺损并小腿软组织缺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2):156-159.

[4]钟永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感染性小腿骨皮缺损152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1):179-180.

[5]胡宏宇,高顺红,于志亮,等.一期游离组织瓣移植二期Ilizarov技术手术治疗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并大段胫骨缺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2):160-163.

猜你喜欢
关节功能并发症临床疗效
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观察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述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