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高热惊厥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估

2021-09-08 16:28郭俊清李欢欢韩琳蔺文桂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儿童

郭俊清 李欢欢 韩琳 蔺文桂

摘  要: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儿应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病情好转情况及家长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92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将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6例。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组别记为常规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组别记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惊厥和高热)消失时间明显更早,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家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能夠有效缩短患儿病程,提高患儿预后质量,家长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儿童;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模式;干预效果

高热惊厥是由单纯发热引起的惊厥,发病后患儿可出现短暂的惊厥,当机体体温再次升高时,极易诱发惊厥并且为持续高热状态。发作时患儿可出现缺氧症状,会对患儿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若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患儿的机体生长及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较差,不利于患儿诊疗及护理工作开展。治疗过程中加强患儿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恢复及健康成长[1]。迅速降温、积极预防和控制惊厥的发作时患儿治疗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此次研究医院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展开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92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将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组别记为常规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组别记为研究组,每组46例。常规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21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3.15±0.56)岁;照顾患儿家长:男性15人,女性31人,其中父母30人,祖父母11人,外祖父母5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6人。研究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21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3.42±0.49)岁;照顾患儿家长:男性16人,女性30人,父母32人,祖父母10人,外祖父母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3人。两组患儿及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是由高热引起的惊厥[2];②患儿家长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均在实验协议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①神经系统感染、颅脑外伤、癫痫发作、脑水肿等疾病引起的惊厥;②先天代谢异常伴有发热惊厥的患儿。

1.3  方法

常规组患儿进行应急处理、维持呼吸道通畅、出院指导及院外随访等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操作如:①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就诊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等情绪,甚至大喊大叫,不愿配合医院的治疗及护理。家长也容易出现焦躁、恐慌等情绪,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儿及家长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让家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对患儿情绪进行安抚,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向家长普及患儿疾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措施,向家长介绍预后情况,解除家长后顾之忧,提高家长配合度。②环境护理。保证儿童病房舒适性,让患儿能够得到良好的睡眠及休息。③高热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过程,当患儿体温降到38℃以下则停止冰敷。④惊厥护理。惊厥发作时要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内的异物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将压舌板(最好裹上纱布)塞在患儿牙齿之间,缺氧的患儿给予吸氧治疗,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⑤出院指导。出院前向家长普及小儿高热惊厥的基础知识,如发病相关因素、症状及家庭监测方法。指导家长家庭照护方法、应急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告知家长患儿饮食注意事项。建立微信群或公众号,定时发放小儿高热惊厥相关文章,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定期进行电话或微信随访,询问患儿出院后的病情控制及变化情况,对家长照护不当之处提出整改意见。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惊厥和发热)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主要包括智力障碍、癫痫、共济失调)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护理质量满意度。使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数范围0~100分,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基本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惊厥和高热)消失时间早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5岁之间的婴幼儿,起病急骤,病情危重,会导致患儿脑部缺血缺氧,破坏患儿的神经细胞,对患儿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控制患儿惊厥发作,迅速降温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脑损伤,有效控制病情复发。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病因治疗、控制惊厥、降温和预防复发为主,护理干预在患儿的治疗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降低疾病复发风险。本研究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由于患儿自理能力有限,通过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提高患儿及家长疾病治疗依从性,使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环境护理提高患儿治疗舒适度;体温护理能够迅速降低患儿的体温,减轻高热对神经细胞的刺激;惊厥护理有助于及时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降低高热惊厥的致残率及复发率;出院指导能够积极预防患儿疾病的复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疾病对患儿机体的损伤[4]。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惊厥和高热消失时间明显更早,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家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5]相符,说明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儿效果确切,可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

综上所述,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病程,提高患儿预后质量及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珂,徐慧娟,吴莹莹,等.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8):632-634.

[2]王蕊.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6,29(30):183.

[3]卢靖华.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辽宁医学杂志,2018,32(6):64-66.

[4]林雪霞.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3):154-155.

[5]许珍珍,上官清珍,谢娜雯,等.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8,17(15):85-86.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留守儿童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