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风险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09-08 18:10李昌玲曹克明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呼吸内科

李昌玲 曹克明

摘  要: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强化护理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其中观察组行强化护理风险,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将护理风险运用在呼吸内科护理中,不仅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以使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缓解。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升高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因为大部分患者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再加上临床用药复杂,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容易出现风险事件,诱发护患纠纷,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1]。通常情况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以肺癌、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居多,患者病情严重,治疗期间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本文探讨了呼吸内科护理中强化护理风险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36~79岁,平均(56.79±10.57)岁;肺癌4例,哮喘20例,支气管炎17例,肺心病11例,肺炎23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35~78岁,平均(56.62±10.45)岁;肺癌2例,哮喘20例,支气管炎18例,肺心病10例,肺炎25例。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具有较好依从性,且可以正常沟通、交流;②符合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完善者。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②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③临床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研究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调节房间内温度和湿度,在摆放病房物品时,考虑到患者的个人喜好,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告知注意事项,并且叮嘱患者按照医嘱要求服药。

观察组则强化护理风险,具体如下。(1)识别护理风险:①患者因素。由于大多数呼吸内科患者为老年人,其机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降低免疫史和抵抗力,再加上慢性疾病多,其病情比较严重,预后差,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所以具有较大的护理难度和风险。②仪器因素。在管理医疗器械时,充分认识到器械消毒的重要性,认真标注开包时间,并且日常器械维护工作注意规范等。同时,运用仪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注意若操作手法有误或仪器设置不当,均会出现护理风险,具有较大的危害性。③护理人员因素。护理期间增加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态度,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减少误解,增加治疗配合度,减少护患纠纷。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注意诸多不良事件如药物外渗、病情危重等,尤其是一些肿瘤患者,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具有摔伤、坠床以及自杀等风险。(2)护理风险管理措施:①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组成,其中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定期开会,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分析护理现状和问题,将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来,并且制订预防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同时,根据《临床護理应急预案与程序》中的相关规定,再与呼吸内科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常用的技术操作告知程序、常见疾病的应急预案以及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等进行强化培训,并且制订和完善节假日、双休息的安全管理规范。采用弹性排班模式,实施人数清点交接制,合理划分各个岗位职责,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减少违规操作,从而确保护理安全。②病房管理。护理人员要定时打扫病房,使地面保持干燥,打开房间窗户,确保空气流通,安装夜间照明灯,将安全提醒标志粘贴在病房内,厕所设置把手,夜晚开启地灯,避免发生意外跌倒事件。③心理管理。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倾听患者主诉,对患者想法进行了解,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安慰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并且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疾病知识,对成功的病例进行列举,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④日常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治疗期间要定期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次用药前,要仔细核对药品,避免出现给药错误事件,并且告知患者药物名称、服药剂量等,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服药。

1.4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运用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其中护理人员态度好,且没有出现不良事件为满意;没有出现不良事件,且护理人员态度一般为基本满意;而护理人员态度差,且出现不良事件则为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2)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责任差错、护理技术缺陷以及护理意外事件等,其中护理差错主要指的是因为护理人员技术原因或自身原因为患者带来不良影响,但还没有导致严重后果。(3)护理质量:护理部每月定期考核和评价科室的护理质量,包括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以及基础护理质量,每项各100分,得分与护理质量呈正比关系。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再加上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医疗和护理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呼吸内科作为医院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因为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病情比较特殊,对治疗和护理要求较高,若护理不当,容易出现诸多不良事件如坠床、跌倒等。不仅使患者病情加重,还可导致护患纠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3]。护理风险管理将避免发生风险作为主要目的,通过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确保患者不受到额外损伤,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构建和谐的一个医疗氛围[4]。有研究发现,风险管理不仅可以使差错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还能使患者的经济损失减少,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供有效保障,从而确保临床治疗质量。因为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通过给予呼吸内科患者隐患评估、预防风险、健康知识宣教以及心理护理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可以对患者的实时状况进行监测,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进行了解,并且制订针对性防护措施,從而预防不良事件。同时,护理风险管理优点如下:①加强病房管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动态,降低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并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助于患者更好休息;②重视心理管理,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能够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纠正机体应激反应;③进一步强化日常护理管理,做好各个细节工作,能够降低护理风险因素;④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可以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减少护理差错;⑥重视药物和器械管理,能够确保器械安全,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5]。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通过强化护理风险,一方面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许辉,李晓光,陈艳妮,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3):2055-2057.

[2]岳艳玲,殷波涛.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9):30-32.

[3]关薇.基于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07-708.

[4]刘玲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31-232.

[5]孙川,刘爽,刘彬.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158-160.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呼吸内科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