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方式对脑膜炎患者的影响对比

2021-09-08 18:10王新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脑膜炎细节护理常规护理

王新

摘  要: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在脑膜炎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进行观察与比较。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接收的92例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作基础组与细节组,每组46例。基础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在此前提下,细节组采取细节护理措施。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加以比较。结果  细节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明显比基础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膜炎患者予以细节护理,效果甚佳,能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脑膜炎;常规护理;细节护理

脑膜炎是一种因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侵犯软脑膜或脊髓膜而引起的软脑膜炎症疾病,此病具有病情严重、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和极易引起并发症等特点[1]。临床上在对此病进行治疗时,除对症治疗外,还需接受长时间的病情控制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最终不利于疾病的预后。而长期治疗往往会使患者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且其治疗依从性也会受到影响,最终不利于疾病治疗的效果[2]。因此,在治疗期间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对46例脑膜炎患者予以细节护理,并对另外46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以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在此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接收的92例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作基础组与细节组,每组46例。基础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为17~60岁,平均年龄(40.57±2.21)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2.64±0.55)个月。细节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为16~60岁,平均年龄(41.72±1.59)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77±0.56)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患者及家属对此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以上患者均通过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脑膜炎。

排除标准:存在急性/慢性肾脏病史、脑梗死、脑血栓等疾病者。

1.3  方法

基础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即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进行密切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加强对病房的清洁与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在此前提下,对细节组患者再予以细节护理措施,即:(1)心理护理。脑膜炎患者往往会由于需长时间接受治疗,且治疗期间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如悲观、消极、恐惧等。对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互动,了解其心理状态,若发现其存在心理问题,可分析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详细介绍关于脑膜炎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等,对患者所存在的各种疑问,需予以耐心解答,以避免患者因错误的认知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介绍一些病情得到显著改善的病例,以提升其战胜病魔的信心。(2)压疮护理。患者若长时间卧床休息,极易发生压疮,继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应定期对脑膜炎患者予以压疮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及時处理,避免症状的恶化。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定期引导患者更换衣物、床单和被褥等,保持整洁。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压疮发生的原因,告知其正确预防压疮的方法,以提升其预防压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其身体的早日康复。(3)颅内压护理。脑膜炎患者一旦发生颅内压升高,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如引起脑疝、脑水肿,最终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强对患者颅内压的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在病房内保持安静,开关门、说话以及各种护理操作等,应尽可能控制声音,以避免噪声对患者所产生的刺激。在移动或变换体位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突然性的移动其颈部;将患者床头抬高15 °~30 °,从而避免头部发生充血,并有效控制颅内压;叮嘱患者不可做一些可能引起颅内压上升的事情,比如:如厕时不可过于用力,应确保大便顺畅。若有必要,可对患者予以侧脑室穿刺引流术,以有效控制其颅内压。(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饮食进行相应的指导,即:在日常饮食中应多进食含有高营养、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果,多吃粗粮,禁止食用冷硬、带刺激的食物。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如压疮、便秘、感染以及颅内压升高等)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另外,使用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展开评估。该表采取百分制,患者得分越高,表明其对护理服务越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基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细节组为4.3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

基础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72.61±3.93)分,细节组为(93.70±3.12)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725,P<0.05)。

3  讨论

脑膜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其症状通常表现为惊厥、发热、头痛以及全身乏力等,一旦发病,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和控制,将可能诱发继发性癫痫、脑实质损伤等,最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3]。而由于此病的病情发展迅速,为达到更好的救治效果,在疾病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细节护理是一种较为科学且合理的护理模式,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密切留意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为患者提供全面且细致的护理服务[4]。如针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需在每日互动中了解其心理动态,并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又如在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如压疮等,因此可对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干预措施,以避免压疮的发生,或避免压疮的进一步严重化[5]。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细节护理的细节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采取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对脑膜炎患者予以细节组所用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此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细节组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对脑膜炎患者予以细节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继而确保各项治疗或护理措施的顺利执行。

综上所述,对脑膜炎患者予以细节护理,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不但能在一定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肖华.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3):63-64.

[2]张丽洁,史婵,何仪.细节管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11):1835-1836.

[3]陈国秀.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个体化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3):130-131.

[4]谢伟英.整体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疗效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2):3537-3539.

[5]翁秀.小儿結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161-162.

猜你喜欢
脑膜炎细节护理常规护理
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于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价值分析
Vaccination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于确保手术安全的价值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