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的不良反应探讨

2021-09-08 18:47杨慧文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血常规不良反应冠心病

杨慧文

摘  要: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不良反应及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大庆油田铁人医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本次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间分为短期治疗组和长期治疗组,每组46例。短期治疗组(46例)患者接受短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长期治疗组(46例)患者接受长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探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红细胞(RBC)水平值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值。结果  长期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短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RBC水平值、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治疗组与长期治疗组治疗后RBC水平值、ALT水平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冠心病后出现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不利影响。

关键词:冠心病;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

我国传统中医将冠心病疾病称为“胸痹”“心痛病”[1]。针对冠心病,临床多采用麝香保心丸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冠心病病程较长,关于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不良反应及是否会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临床鲜少关注[2]。因此,本研究选择92例冠心病为研究对象,以采用短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进行治疗为对照,探析长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不良反应及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大庆油田铁人医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本次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间分为短期治疗组和长期治疗组,每组46例。短期治疗组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8.24±6.12)岁;冠心病病程3~8年,平均(5.33±1.09)年。长期治疗组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45~68岁,平均(58.31±6.19)岁;冠心病病程2~8年,平均(5.29±1.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血液学检查、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等相关检查明确诊为冠心病[3];伴随乏力、心悸、心慌、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跳过速等症状;对麝香保心丸药物不过敏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原发性血液系统、免疫系统、肝肾器官疾病;精神病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麝香保心丸药物(生产企业: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068)治疗,口服,剂量1~2丸/次,3次/d。

短期治疗组(46例)患者接受短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长期治疗组(46例)患者接受长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

1.4  评价指标

(1)探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轻微胃肠道反应、轻微腹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患者例数/总例数×100%。(2)探析两组红细胞(RBC)水平值、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值。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长期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与短期治疗组的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RBC水平值、ALT水平值比较

治疗前,RBC及ALT水平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治疗组与长期治疗组治疗后RBC及ALT水平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多伴随乏力、心悸、心慌、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跳过速等症状[3],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动脉栓塞、心肌梗死、猝死、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4],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冠心病,临床多采用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麝香保心丸作为一种中成药,富含中药药物成分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其中人工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可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人参提取物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人工牛黄可清热解毒、豁痰开窍;肉桂可镇静镇痛、降温、抗菌;苏合香可开窍,辟秽,止痛;蟾酥可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供氧;冰片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麝香保心丸通过抑制血清Tc及LDL-C的浓度升高,增强心肌能量储备,提高血浆环腺苷酸(cAMP)水平,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途径,发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代谢、减轻机体组织损伤及控制心绞痛发作的作用[5-6]。由于冠心病病程较长,该药是否可以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是否会引发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是否会产生血液系统、肝肾不良反应,称为临床关注的热点。本研究结果发现,长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红细胞RBC水平值、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值均相比短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而言,并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证明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的临床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长期(≥12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冠心病后出现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德勤,黎敬锋,王超,等.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20,43(7):1313-1316.

[2]龍萍,王莉,魏安华.麝香保心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致药源性肝损伤病例分析[J].医药导报,2020,39(7):1012-1014.

[3]贺少辉,高宇勤,张一凡,等.麝香保心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血清sICAM-1、IL-18、TNF-α、MPO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6):953-954.

[4]黄德运,魏文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6):118-120.

[5]费震宇,徐玫,陈宇明,等.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J].上海医药,2020,41(10):23-25.

[6]陈奕权,庄曼茹,李春来,等.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4):666-669.

猜你喜欢
血常规不良反应冠心病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