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实践与德育相结合的策略

2021-09-10 18:50曹翠霞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结合德育教育教学实践

曹翠霞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思想的重要载体。我国在中学数学学科课堂上开始重新审视德育教育,界定其内涵,并确立了现代德育观念,道德教育的设立的初衷是主力学生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实践与德育相结合的策略进行探讨,使当代中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期为广大初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德育教育;结合

前言:

德育始终是教育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内容的知识掌握,还有这一门学科背后的人文知识的普及。这样,学生就可以不断实践学习,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深化教学理念,深化学生之间的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要换位思考,使學生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准确地认识德育,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一、初中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设置多,教学目标不灵活,过于机械,也有教师的一些教学目标不明确,使得德育与数学不能融为一体。还有许多初中数学教师急于求成,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组成了相应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教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再课堂中学习的共享,但实际上,学习小组的设置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率与效果,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到相关的知识。

二、初中数学德育教师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的年纪还尚小,学生普遍处于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不成熟的阶段,不能意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说,在初中阶段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教师首先将道德教育融入课堂,使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获得良好的道德教育。中学德育教学可以很好地融入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让初中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境界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实践水平,从而为学生制定准确的科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目标。只有在设定科学、合理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真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思想境界发展奠定殷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点、线、面等几何基本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际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首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再进行授课,初中教师可以采取通过大量的实物做为例子,使学生丰富对点、线、面的直观认识,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点、线、面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这样的实例与教材的结合教学方式更方便学生进行更好的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先学后讲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地听课,不能很好地学习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德育,师生必须需要积极参与,因为有一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先做题然后向教师讲解,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对话”功能,让学生指出遇到问题难点,让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和回答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道德教育这种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个人的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说出自己的困难,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渗透能力。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法”课堂中,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能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对“有理数的乘法”定义进行有一定的预习和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勇于提问出来,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解答,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道德教育这种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个人的实践。

(三)互动活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可以通过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互动,能够在有限的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德育教育实现有机结合创设良好条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他们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创新发展学生的道德教育。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理的想象,让初中学生初步认识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结果,能熟练地画出立方体和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初中依然是青少年时期,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缺乏勤奋、不刻苦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加一些学生之间互动性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探索合作,学生坐在课桌中间放一个物品,每个学生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品,看到不同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进行全面的指导,最后师生交流,正确地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

结论:

总而言之,“育人以育德未为先”育德一直都是教育的核心。虽然,在目前初中学生普遍处于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不成熟的阶段,初中学生不能正确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中,进行全面的德育教学分析,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数学学习,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温芳亮.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渊(高中版),2020(8):30-31.

[2]曾凡德.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模式探究[J].读与写,2020,17(18):190.

重庆市辅仁中学校

猜你喜欢
结合德育教育教学实践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