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

2021-09-10 18:47梁敏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课室课外阅读习惯

梁敏

一、阅读调查情况

2020年9月我们曾对我校二到六年级的917名同学进行了关于小学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问卷调查,其中有效统计数据906份。调查结果主要如下: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除了老师推荐的几本书之外,基本上都是教辅书,可见阅读面很窄。

2、小学生正处于喜欢玩的年龄段,没有很强的辨别能力,缺乏明显自觉能动性,很容易受到直观形象、有声有色、新鲜刺激的电视、游戏、网络等媒体的吸引,让课外阅读受到干扰、挤占。

3、部分教师在高喊“提倡素质教育,减负增效”的同时,仍然用大量的练习充塞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虽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却只是强制学生机械地摘抄词语或句子等从而导致学生不会读。

4、该校地处乡镇,78%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出去外面打工,一年到头就见几次,根本无暇顾及子女,折射出父母在阅读教育方面的缺失。

这些可以反映出本校农村小学学生在阅读态度上是消极、被动的,提不起阅读兴趣,习惯就成了空头谈。

二、让阅读成为习惯

1、营造良好的环境

读书,铸造完美人格,读书,浸润快乐童年。为了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亲近阅读,与书同行。首先,在教室布置上,班级的黑板报主题是“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写一些诸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言警句,设置读书心得栏,张贴一些优秀的学生心得体会。班级课室的走廊布置成读书长廊的样子,粘贴学生自己设计的读书卡、手抄报等作品。办起具有本班特色的图书角,图书角里的书可谓琳琅满目,涉猎广泛,有科普知识,有历史故事、童话等。班级成立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我为班图书角添点绿”、联合其他班级的老师、学生开展“好书漂流”等活动外并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读书特色精心设计以“书墨飘香”为主题的读书沙龙会。其次,与家长多沟通,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如利用家长会、微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推荐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要说让孩子多读书,我觉得没有一个家长不支持。家长往往很头疼的是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真正读进去,这个时候介绍一些读书方法尤为重要了。如等孩子读完一段故事,让孩子复述内容或和家长分角色讲述;让家长与孩子共读完一本书,就有关内容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和家长共同交流,提倡家长为孩子营造其乐融融的读书氛围。长久下去,学生就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意义,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潜移默化受到文明的洗礼,文化的熏陶,阅读习惯才会逐渐形成。

2、利用榜样的力量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其苦口婆心地诱导,声色俱厉地命令,不如身体力行做一个热爱阅读的读书人。曾看过一篇报道:美国某一校长,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阅读,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 心理学表明,孩子是具有向师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因此,只要老师每天早早的到校并坐在课室拿起课外书边认真的阅读边等学生进课室,学生看见老师安安静静的在阅读,进入课室后也会情不自禁的拿起书本跟着老师一起静悄悄的阅读起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进课室就阅读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身边同伴榜样的力量也不可小瞧。经常表扬班里爱读书的孩子,每月评选“阅读之星”“阅读进步奖”“阅读小博士”进行表彰,树立榜样,形成你追我赶的读书局面,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好胜心强,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表演和竞赛活动,来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讲故事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诗文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为学生创设展示读书的机会和平台,让孩子们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与大家交流、共享。使讲者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勤奋阅读;听者也受其感染,而渐渐喜欢阅读。如本学期,我就以“玩转《西游》”为主题开展了相关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制作了思维导图、手抄报,还写了大量的读后感,甚至有同学提出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西游记》里面的章节排练了一些短剧进行精彩的表演。在表演前,先举行一個隆重的仪式;表演后评出一二三等奖、最具潜质奖,并对获奖的同学、小组颁发获奖证书,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体验。

4、知行合一的“强制”

适当“强制”,知行合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没有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没有获取到新的信息,倒觉得别扭、不舒服。

5、持之以恒的执行

再好的做法,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去执行,最终都会昙花一现,过眼云烟,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为有助于习惯养成,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可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如开学初就制定读书计划,小到每周、每月的计划,大到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读书计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规定每天的早读课前三分钟为每天分享交流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同桌的两个同学要将自己前一天的读书情况向对方汇报交流,介绍自己读了什么,有什么思考和收获,再结合阅读作业的交流汇报和相关读书活动的开展不断督促学生要养成选一本书就要读完一本书的习惯,养成天天阅读,天天乐读,毫不放松的习惯。

三、结语

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毕业后,回忆起六年的小学生活,他这样说,“也许我不会记得这个字、这篇课文是哪个老师教我的,但我的读书习惯是我小学语文老师培养的,在这六年里,我几乎读过所有的经典名著,这是我人生新的起点,有了这个习惯,我将终生受益”。这应该是对我们语文老师最高的评价,当然这也是小学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的职责,为孩子一生奠基——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善施学校

猜你喜欢
课室课外阅读习惯
习惯
新老师 新课室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上课好习惯
怎样在课室上好科学实验课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好习惯
高校多媒体课室管理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