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2021-09-10 18:50吴雪娇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良好习惯习惯

吴雪娇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行业,做一名有师德的老师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师德往往又体现在一些细节当中和平常的行为习惯中。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习惯,更要懂得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从古至今教育家都在告诉我们教人的重点就是懂得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教学工作中学习成果固然重要,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对孩子所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

我所任教的学校学生人数少并且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单亲离异家庭占比也较大。大部分学生从小跟随祖父祖母几乎从小就没有父母的关爱,学习习惯、与人交往、自制能力等就比较差。针对这一类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就尤为重要。虽然这一“工程”任重道远,但是作为教师陪伴学生的成长走过的这一程,教师就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挖掘孩子们身上的优点,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孩子们不断走向正确的道路。

一、学生成长过程中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习惯为学习打好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在学习中学生一定要养成勤于思考和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参与到老师设置的教学活动当中。这样学生遇到问题就能够自己思考,不去依赖工具与他人。课后,学生定要及时复习。只有复习才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二)良好的习惯对自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习惯对自身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弟子规》当中就有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仪容仪表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我国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作为一名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祖国的希望就要体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气,具有青春特有的朝气。学生能够养成造就自己良好精神风貌的习惯,就是自尊自爱的表现,对自身的生活与人交往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的学生和外界接触较少,学生常常伴随着一些自卑的情绪。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最主要是表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上胆小,在课后见到老师就刻意的回避等等。自卑和胆怯的心理,影响着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当中要慢慢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良好习惯对家庭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个幸福有序的家庭往往与家庭成员的性格习惯密不可分。如果每个成员从小就养成举止文明,诚实守信,懂得感恩和勤俭节约等习惯,当家庭氛围就是轻松活跃的时候,对家庭成员的性格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一个人又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其生活状态怎么样,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的情况。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养成文明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如何在小学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要认识和学会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小学时期学生的不良习惯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部分:一是行为习惯,比如课间追逐打闹,缺乏礼貌,不合群等。二是学习习惯,如上课容易走神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堂上随便和同学说话。这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事情仅仅只用嘴巴说教是不够的。孩子若是缺乏礼貌,家长就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的作用。家长和老师形成合力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并且能够润物细无声及时有效的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要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行为。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者倾向。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形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当教师发现学生有诸多不良习惯的时候不能责令要求学生立刻马上改变,而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跟家庭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起着基础的作用,然后学校教育更是起着关键性作用。虽然在农村学校家长的参与度不够活跃,但每一位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作为教师此时就应该做好家庭和学校的桥梁作用,学校跟家庭必须形成合力才能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习惯。

2. 教师要懂得赏识学生

当学生出现各种不良习惯,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班集体的利益或者是侵犯到他人利益时。教师要懂得学生是发展性的存在,在犯错误的同时要承认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懂得赏识学生,不能一味的指责和批评。不能让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诲”唯唯诺诺,没有任何的反叛精神。老师更要去深究问题存在的原因,要知其然的同时而更知所以然。

3.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能够和谐的沟通,能够互动,并且丰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方式和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学生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学生愿意把老师当做良师益友这就等于达到了成功的一半。教师懂得有效的与学生沟通,教师成为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内心那颗叛逆的种子。

农村的孩子,祖父祖母每日都忙碌着自己的生计,每日能给予学生的就是吃饱穿暖,与孩子们达到有效的沟通往往就是被他们忽略掉的环节。作为老师要转换角色,把自己代入到孩子们朋友或者是母亲的身份来关心爱护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达到共鸣和碰撞。学生愿意听老师的意见并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學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良习惯

学生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有勇气接受自己的不足。俗话说“忠言逆耳”,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愿意听取别人对他所指出的错误。那么教师一定要缓缓而治之,慢慢的培养学生正视自己不良习惯的勇气。

5.学生能够学会自我管理通过实际行动来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勤奋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中国有民谚: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弱事事都妥协自我,到处都有偷懒的念头,就无法锻炼自我的毅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教师不能陪伴学生走一辈子,但是良好的习惯却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在教会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懂得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青田县黄垟乡小学 浙江 丽水 323900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良好习惯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浅谈寄宿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改善学生不良习惯的行为研究
听妈妈讲故事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