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考、体悟“最美课堂”

2021-09-10 18:50于洁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于洁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教师要不断的输入新鲜的教育教学知识,才能给学生涌现出清新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要想能够使自己快速的成长,听名家,优秀教师的课进行磨课仿课是最快的捷径。从他们身上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借鉴优化的教学思路、学习丰富的课堂生成。本文将就2019年11月4日至6日我有幸到开发区第九小学聆听了“烟台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听课心得;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能有此机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各位老师的授课异彩纷呈,用一个“美”字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老师们的导课之美、环节设计之美、课堂练习之美、课件设计之美、课堂小结之美等都深深的吸引着我,滋润着我。下面针对烟台优质课之行谈谈我对“最美课堂”的体会。

一、课堂导入——新颖独特,引人入胜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好的课堂导入就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影片中的序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每节课的导入都要根据具体内容选用最恰当、最适宜的形式和方法。例如:

海阳市育才小学孙莉莉老师在《10-20各数的认识》中,首先让孩子猜数谜,“提示1:主人公跟4有关。提示2:有一个跟5有关的朋友。提示3:养了一个0条腿的宠物”。老师每给出一个提示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能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刘海波老师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中用一个故事导入新课:“在古代寸土为金的时代,有一地主对三个农民说你们从现在出发,到日落时返回起点,我把你们走过的地送给你们。第一个人走了一会儿就往回走,结果太阳还没有下山就回到起点,得到了很小的一块地方。第二个人在烈日当头时往回走,恰好太阳刚落山时赶回了起点。第三个人忘记了要在太阳下山前赶回去的事,太阳落山他没有赶回起点。”刘老师的导入不仅联系课题而且设疑导思,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二、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形式多样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巧妙的设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

福山区西关小学赵爱英老师在《数形结合》一课中首先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得出用图形描述数量的变化规律,紧接着结合图形帮助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随后通过画线段图写出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得出结论。整堂课环环相扣,学生顺其自然领会“形辅助数”的数学思想。

另外,一节“美”的课堂设计少不了习题环节。好的课堂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层次的内化,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例如:

蓬莱第二实验小学宋巧玲老师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设计了玩转数字方阵这一环节。教师在数轴中写满包含着成语的文字,让学生找到成语并用数对表示出来,这道结合成语小知识的题目让孩子们眼前一亮,瞬间激发孩子们求知解答的欲望,在答题中牢牢掌握所学知识。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一目了然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龙口新港路小学吕富显老师在讲授《圆的认识》一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模拟实验,让孩子观察正多边形的边数不同时车轮的行驶现象,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几何画板工具画出正24边形、正36边形……正360边形,让孩子清楚观察到规律的形成过程。最后,吕老师在谈收获环节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清晰简洁的画面,层层深入的知识点,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知识整理,建构课时知识体系。

莱阳市预科顶级中学姜风林老师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23×12的算理,姜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23×12的盆数的花和23×12的点子图,然后在点子图上圈出10个23和2个23,并且让学生对照点子图,回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接下来通过课件一边演示一边让学生自己说出“23个10”实际上是230,它是由23乘10得到的,它表示的是23个十。这样的课件设计生动形象,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算理和算法,这样的课件设计生动形象,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算理和算法。为学生掌握竖式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四、“美”的诠释让课堂风格迥异,把人带入不同的境界

莱山区实验小学邹老师的导入新课环节别出心裁,从用棉棒画圆开始,在画的过程中总结画圆时的技巧。再与笔套皮筋画圆做对比,总结出画圆时的两个要注意“固定点,固定长”才能画圆。再由如何解释墨子“圆,一中同长也”引出圆心和半径的设计巧妙。课堂生成水到渠成。另外,邹老师超强的需要表达能力,让数学美达到了另一个境界,整堂课围绕一个“美”字展开,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数学美、智美、对称美中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环环相扣在邹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一个美得境界无法自拔。邹老师的课充满浪漫色彩,在课堂结束之时,邹老师为孩子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圆,播放动态的图片,配以輕音乐,在邹老师声情并茂的陈述中自己也被带入其中,感受到了圆的美,课堂结束,意犹未尽。最后,邹老师的板书设计也非常的艺术,让我们又感受到不一样的美。

福山区福海路小学闫康静老师则围绕动画短片中展示古今不同形态的自行车但是车轮的形状一直不变这一情景展开了学生对圆的认识与探究,教师以简洁准确的课堂语言,新颖独特的活动情节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层层递进的思维跳跃,环环相扣的知识传授,精准有效的课堂提问,让浓厚的学习气氛弥漫在整个课堂中,最终让数学回归生活中,播放多种工具都可以画出圆的原因在于“圆,一中同长也”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圆的外在美,内在美,寓意美和应用美的同时进一步诠释了“圆是最美的图形”。闫老师的知识点的把握到位,她的一言一语把本节课零散杂乱的知识点有条不紊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个情景串,显示出教师本身较高的素质。

最美的课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慢行”的过程,“慢”的脚步中有信任、有等待、有期许、有快乐、也有尊重,它好比生命旅程中的港湾,累了停下来,歇一歇,等一等,学会反思,静待花开。愿我们在慢思中茁壮成长,践行我们心中的“最美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项目组.测评与教学(小学数学).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6:2-16.

烟台市海阳徐家店镇中心小学 26514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