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涂鸦活动与心理发展的意义

2021-09-10 18:50王小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涂鸦小班绘画

王小英

小班的孩子喜欢涂鸦,在他们看来涂鸦是一种游戏,一种好玩的活动,是一种很随意的绘画形式。孩子们可以尽情地表达。涂鸦活动是幼儿的一种天然成长方式。但由于小班幼儿涂鸦的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他们还不能自如地通过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小班幼儿通过绘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促进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小班幼儿涂鸦的心理基础

涂鸦期是宝宝自我表现的开始。涂鸦是视觉经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宝宝当时的身心状态,具有促进感觉统合和人格形成的意义。宝宝的涂鸦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情景:一些刚学会拿笔的孩子嘴里不停的嘟哝着,手则伸在触手可及的四周的地上、墙上、纸上乱涂乱画……这些在大人眼中、世界里了不起也只是些堆积在一起的乱七八糟的线条,算不上什么作品,更谈不上是杰作了。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可能就会是他正想象着的一架飞机或一辆汽车,它们正在云端翱翔,或在原野上驰骋……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这时可千万不能忽视或小看了这些稚气十足的“涂鸦”,许许多多的智慧火花就是在这时爆发的。

二、小班幼儿早期涂鸦活动现状分析

根据一些小班早期美术涂鸦现状分析中发现,小班幼儿在早期的美术涂鸦中所产生的兴趣是不同的,在集体美术涂鸦中整体兴趣表现上不容乐观。调查显示能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的幼儿仅占到16.6%,但是那些兴趣不足的幼儿却占到了30%之多,根据观察显示,那些对涂鸦兴趣不足的幼儿主要是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在上课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是分散的,从来不会自己举手发言,有时候老师点名要求他回答问题他也总是无话可说。

兴趣的产生是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石和动力源泉,是幼儿产生求知欲望的主要动力,还是他们进行积极学习的最好老师。根据总结发现导致幼儿兴趣程度产生差异和兴趣程度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三、当前在幼儿涂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听到老师以"像不像" "好"或"不好"的标准来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殊不知,这样的评价既抑制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更扼杀了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心理学研究表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成人的评价影响,当成人肯定他时,他便肯定自己,当成人否定他时,他也否定自己.由此可见成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 好多时候我们会拿起孩子的绘画作品不经意地用"好"和"不好"来评价一番,也许我们并没在意,但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允许不同个性的孩子画不同的画,这样,孩子的创作热情才会被激励。记得我班有一个小女孩,胆子特别小,开始是不敢在纸上动笔的,害怕弄坏了纸怎么办?于是我常常不经意的走在他的身边,然后用和蔼的语气鼓励他"画得真好" 但不怎么去干涉她画什么、怎么画,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她的画画信心越来越强了,还主动拿着画到我跟前来讲给我听. 此外可以与家长交流,如逛街、郊游、去医院等,向孩子介绍周围的事物,如:"这房子真好看,像什么?""哇!灯笼排了好长的队伍.""阿姨在给谁打针?哥哥怎么啦?"特别是要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观察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如下雨、刮风、点蚊香、绕毛线、小动物等,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如,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树叶,蓝色的天空,彩色的烟花等,培养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 所以教师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重评价幼儿参与的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作品和发现灵光闪现的儿童画,了解小班幼儿涂鸦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评价才能更加的全面、准确。

四、幼儿涂鸦活动与心理发展的意义

幼儿出现涂鸦行为的原因非常复杂,即包括生物遗传因素,也要看幼儿的认知水平。我们可以从心理学基础上谈谈幼儿的涂鸦活动

1.小班期幼儿经历了模仿与强化的涂鸦过程

众所周知,幼儿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有了极强的模仿能力与兴趣。虽然此时幼儿的模仿能力还不够精确。到了学步以后,延迟模仿能力出现并逐渐发展。但是由于幼儿此时还没有相关的绘画技能,所以作品都抽象,属原生态。但它也足以引起家长的关注,兴奋,并对幼儿鼓励。家长的表现又激发并强化了幼儿的涂鸦行为。由此可见,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而家長的关注与鼓励又对幼儿的涂鸦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

2.小班期幼儿经历了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涂鸦过程

当幼儿第一次接触到笔的时候,他们会对这个刚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感到兴奋,好奇。幼儿在涂鸦活动过程中,会被自己涂画出来的各种杂乱无章的线条所吸引,这种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新奇、非常有趣的。当孩子在随意涂画时,确实是随意性没有目的的,涂鸦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幼儿对涂鸦这种游戏活动感兴趣,对于在纸张上出现的线条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更加感兴趣。正是由于在不同的材质上涂鸦后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才会出现家长眼里的捣蛋鬼,在墙壁、沙发、床单、地板上到处乱画。同时,孩子也探索到笔可以带给他无穷的快乐。

3.小班期幼儿经历了动作与认知建构的涂鸦过程

婴儿认知结构的基石是动作图示。个体心理的起源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而是取决于主体对客观的作用。动作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主体为认知客体就必须对客体施加动作,在动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发生相互改变、相互适应,从而使得个体的心理结构不断改组与重建。儿童绘画——涂鸦就是象征性表达的一种具体方式。

结论:

儿童涂鸦行为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动作技能得到了发展。 孩子的涂鸦作品可能会与我们主题内容相去甚远,有些甚至是一些凌乱的线条,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抹杀这些珍贵的原创作品,涂鸦期是孩子绘画的最初阶段,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重视并鼓励孩子从事各种涂鸦活动,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养成独立创造,勇于表达自我的习惯,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福建省南平市峡阳中心幼儿园 353005

猜你喜欢
涂鸦小班绘画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创意涂鸦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创意涂鸦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