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2021-09-10 18:47陈换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换

摘要: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是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感的起源。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重视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没有系统的教学安排,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无法掌握正确的方法,也无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和学习其他内容时产生割裂感。因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并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创新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引言: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在教学活动中的培养。在这一理念下,语文教学正在向着“终身育人”的方向发展。要开发出语文课程的最大教育功能,教师必须抓住阅读教学活动的有关要求规划教学思路,将人文性元素、文化性元素带入到课堂当中,除基础知识之外,站在文化、情感的角度上教育学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分析

1、多元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阅读教学是一种围绕阅读活动演化而来的教学指导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对学生的文化能力、学习能力、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和开发的重要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并没有局限于“读”的活动中,而是从情感、技能上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引导。借助教材中的素材、课外的文化素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个体的存在意识被重新强调,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建立完整的学习观。在情感上,阅读教学活动借助富有人文气息、人文情感的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将曾经的历史、人物带入到学生的视野当中,鼓励学生在文学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场从情感到技能的教育盛宴,在满足学生的求知热情的同时,也在对学生的相关技能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2、思想偏执,以成绩的提升为目标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来看,阅读教学的成果并非尽如人意。在教学指导活动中,阅读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教学问题:教师不注重学生情感、技能的综合培养,而是以“阅读理解”为最终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活动的关注点完全放在学生的语文成绩上,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单元化的教学机制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导致阅读教学活动难以与外界资源、文化素材取得联系,限制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启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道德”的主阵地,但在被“成绩”蒙蔽了视野之后,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的创新策略

1、读写结合教学法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当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二者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实现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能够通过更多角度充分展现阅读之美。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在阅读结束后写读后感。一方面,读后感也是一种应用文体,是小学生寫作训练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另一方面,读后感的写作内容是阅读内容的领悟、理解和升华,这对于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类似的教学策略还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对文章边阅读边进行批注,围绕着文章的中心内容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这也是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2、采取快乐教学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转变。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阅读教学可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素材,采取快乐教学法,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感知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角色的心路历程,增强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例如,以教材中《青蛙卖泥塘》的有关故事为例,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采取分角色阅读、情景剧等方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故事中的情节、对话重新表现出来。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行归纳,并在故事中得出属于自己的感悟:如“要多听他人的意见”,“有需求才会有市场”等,打开语文阅读教学的灵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感受快乐,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育学者认为,快乐教学法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口说语文,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语文的魅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语文知识与人对话,同时通过快乐教学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创新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都并不是很高,因此教师要采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这个要求[2],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活动,通过组织一次师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带动学生进入到阅读内容的学习氛围当中。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穷人》的有关教学为例,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并不复杂,但其却表现出了纠结、善良、恐惧、关怀等多种情感,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对话朗读活动,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角色的情绪,重点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如“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想个法子抱过来,快去啊”,在朗读对话的同时,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体验作者的创作思想。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需要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提高阅读能力为教育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注入发展的源动力。

总结:

要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教师要在观念上、方法上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情景、读写结合、快乐教学等方法落实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读”的活动中,更要引导学生感悟、思考、理解,在语文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东野广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596(14):54-54.

[2] 寇小峰.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7(5):21-21.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遂城镇边塘小学 524300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