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2021-09-10 18:47李德奇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李德奇

摘要: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制订一套系统性、规范性、长期性的教学计划。不仅要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需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主动思考。教师除了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外,还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促使其相关能力得到锻炼及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钥匙,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旨在解决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1.传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教师教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比仅仅教授学生某一个知识要实用得多。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梳理学习的知识点,进而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例如,教师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时候,如果开门见山地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告诉学生,让学生去机械地记忆,就会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新知识,从而丧失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提前设计好方案,利用提问和实践操作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找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来数一数他们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每条边的长度是多少,每个角的角度又是多少,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经过比对之后找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实践操作测量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考一个新的事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通过实践测量来发现规律并进行独立思考,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創设合理教学情境,为独立思考培养工作提供有利环境

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创设合理化教学情境对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而言具有显著意义。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可通过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落实相关工作。例如,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3]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个简易算盘,并在算盘上标好个位、十位直到亿位。在此之前,学生对与大数有关概念尚未明确掌握。通过此教具,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当堂出示一些较大数据,之后带领学生在对应位置放好对应算珠。例如173856900,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摆放算珠,由教师进行评判。最终,得出应在亿位放1个算珠,千万位放7个算珠,百万为放3个算珠,十万位放8个算珠,万、千、百位分别放5、6、9个算珠,其余放0个算珠。

3.养成小组讨论的习惯

营造适合讨论的氛围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增强小组讨论的经验,还有利于开发大脑的智力。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讨论获得知识,继而锻炼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还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意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继而了解相关知识点[3]。

以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一课为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理解三角形的性质,以及高和底的含义。通过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定义,然后让学生自行找到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制作一个三角形,看看哪一组的三角形制作的最具有稳定性。并且还要和组员交流,讨论制作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之间对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遇到分歧的地方还能继续讨论。不仅能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还能使学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会的知识。

4.利用生活实际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有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认为数学难度大,比较枯燥无味。其实,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大多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小学阶段认识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在生活应用中产生的,认识的几何图形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学数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都以生活情景为原型。如和妈妈一起买菜,自己帮妈妈算价钱,或是在上学的路上发现自己忘拿课本了,需要返回家拿课本,然后让学生算上学距离这样的题,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教师可以通过某一道实际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认真观察日常生活,根据生活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大作用。

5.开展非竞赛性质的课外活动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大多以知识竞赛为主,小学生为了竞赛经常限制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思维定式,这些非常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在课外开展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主的合作交流活动。小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长此以往,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目标可能得以实现。例如,在学习了克与千克的知识后,教师组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额外地扩展计量单位的范围,如开展"校园二手玩具跳蚤市场"的小活动,学生之间不仅可以通过买卖玩具学习相应的计量知识,还可以学习或复习其他有关买卖的知识,如人民币和长度的单位换算以及加减乘除运算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考的难易程度调整买卖之间的规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可得知,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应充分分析学生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并根据其难易程度选择合理方式进行小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工作。与此同时,还应有效利用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合理利用,最终提升小学数学现代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方群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7):200.

[2]兰世凤.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J].山西青年,2016(2):237.

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中心学校 广西 南宁 530500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