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案实例浅析高中生培养归属感的意义

2021-09-10 21:46李炳奇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归属感群体高中生

李炳奇

摘要: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目前,高中生出现的问题日趋严重、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与高中生缺乏归属感密切相关,为帮助高中生解决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培养群体归属感势在必行。

关键词:归属感;高中生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当前两者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便会产生更高一层的社会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他们希望得到爱、渴望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所接纳,有归属感。

近年来高中生心理问题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群体归属感的缺失有一定联系。如,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观念、经常拖班级后腿;违反纪律后,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甚至顶撞老师;对学习漠不关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往往是学生对学校没有产生良好的归属感造成的。对家庭缺乏归属感会造成学生离家出走、顶撞父母,不愿与父母沟通,沉迷网络现象的出现。

一名学生,每次考试前都会请假不来学校上课。初次接触她时,她的肢体呈现出自我防御的姿势,精神状态也不好,前期接触时,这名女生每次独处时,都会很焦虑,表达最多的观点就是累。通过咨询了解到在来访者小时候,因父母工作很忙,被迫让自己早早扮演起“小大人”角色。这种角色也被她带到了同学关系里,她认为只要自己付出大家一定会把她当成知心朋友,却不想换来的结果却是:她的付出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

家里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学校得不到朋友的谅解。经过几次咨询,了解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归属感。通过引导孩子正确定位自己学会自我认识能主动与家长、同学表达自己的愿望。最终逐渐帮助孩子找到生活中的归属感。归属感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强调的是个体对群体或组织的依恋、承诺与忠诚。

归属感的缺乏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若不能正确疏导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信任感甚至社会责任感。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归属感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缺乏兴趣爱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归属感的一种体现。高中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群体,群体归属感的缺乏将会阻碍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中生归属感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

对于高中生来说,从初中升入高中之后,面临着离开初中三年相处的同学、在高中这一新环境中需面对新同学和新老师以及比初中更巨大的学业压力。这种巨大的变化使得高中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适应,从而产生极大的困扰。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这种落差感显得更为明显,致使归属感的缺失。

2.客观原因

(1)家庭原因

当孩子升入高中后,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会形成巨大的转变。他们认为在高中阶段学习是最重要的,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其他成长需求缺乏关心的态度也会影响着孩子,导致孩子对家庭归属感的缺失。

(2)学校原因

高中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升学压力,很多学生都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丢失了自己原本最纯真的兴趣。在班级中,部分老师重视成绩优异的学生,忽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但成绩优异的只占一小部分,致使大部分学生对班级缺乏归属感。

(3)社会文化原因

在“高考是人生最大的转折点”这样的大环境下,使学生不得不拼命学习,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忽略了自身社会成长技能的发展,影响了人际关系交往技能的培养。

二、应对缺乏归属感的策略方法

1.主观方面

培养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决心。在高中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学会与人沟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成长技能。

(1)培养良好的合作心态,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周围的事物。合作是培养归属感的驱动力,培养良好的合作心态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归属感的愉悦。

(2)培养积极主动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主动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归属感的核心和灵魂,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感受到教学气氛的温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快速融入集体,找到对学校的归属感。

2.客观方面

(1)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了解孩子成长需求,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学校创造人文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减轻孩子学业压力,积极开展团体活动。使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合作尊重,能够习得更多的社交技能。

(3)社会应积极传播正能量,使高中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大环境下的爱。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调动青少年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就要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群体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養归属感的意义

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意义来自归属感、致力于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以及从内在发展出最好的自己。人生意义的第一根支柱是归属感。归属感来自于一种关系,一种你与他人在本质上彼此是否处在相互珍惜的关系中归属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来源,就是与家人及朋友之间的深度联结,或者叫“有意义的爱的链接。”

1.培养学校归属感是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归属感有助于积极性的发展形成,积极归属感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

2.培养归属感有利于产生积极正向的自我态度,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3.培养归属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归属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尤其是提高人际关系的能力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4.培养归属感有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良好行为品质和不断完善自身形象,促进自身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蓝皮书课题组,侯佳伟,刘俊彦.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2005).

[2]徐凤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教师论坛,2008(2).

[3]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第26卷 总第98期.

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 301800

猜你喜欢
归属感群体高中生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中间群体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