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寻找地理实践力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1-09-10 21:46曾庆奎杜璇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学生

曾庆奎 杜璇

摘要: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能力,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都需要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素材就在学生的乡土生活中、就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师认真寻找、认真挖掘,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生活;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能力,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都需要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多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有意识地挖掘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知识来进行教学,就可以为我们的地理教学增添许多情趣,激发学生爱学地理,能在很大程度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性。

一、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提高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性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也有和他人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都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宝贵资源。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经验的应用,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例如讲到“地方时”这一抽象概念时,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北京时间12点时,站在室外,先面向南观察太阳的位置,再面向北观察影子的位置。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北京时间与许昌地方时不一致,经过看图发现是两者的经度不同所致。讲到“昼夜长短”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昼夜长短变化就在自己身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早上六点学生上早读,学生冬季上早读时天还没亮,夏季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就会知道冬季天亮的晚,夏季天亮的早;下午六点学生吃晚饭,冬季时天已经很黑了,夏季时太阳还很高,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夏季天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从而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地转偏向力问题很抽象,如果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槽里的水向下排放时在排水口处形成的逆时针漩涡,就能较深入地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对于这些理论性较强又比较抽象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根据教材去讲理论、让学生看图表数据来进行学习,学生势必会感到非常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无形的课程资源,使地理课程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性。

二、编写乡土地理教材,提高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性

地理实践力就是在对地理环境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分析、利用和改变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更注重对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而乡土地理的教学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本区域的特点选取“面向当地”的乡土地理素材,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科学发展家乡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时以许昌市的工厂位置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最熟悉的几家企业,大家选出了瑞贝卡发制品厂、许继电器、自来水厂、火电厂等,因为是本地的工厂,学生了解的比较详细,资料翔实,所以讨论时都积极参与,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也得到了深入的理解。乡土素材案例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区位因素分析中,不仅深化、巩固知识,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课堂中,提高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性

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人们运用自身的智慧,不断观察、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把对自然环境的了解,以谚语、诗歌、歇后语等形式在民间流传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谚语、歌曲、歇后语中都包含丰富的地理环境知识。因此,在地理课堂上,通过与地理相关的古诗词、游记、民间谚语、歌词等传统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古诗词中,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阴山脚下温带草原的壮丽景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语道破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因为夜晚的山风所致;“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城市与乡村人口密度的巨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差异、分析导致城乡人口密度差异的经济因素就变得有理有据。在谚语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说明了冷锋和暖锋对天气产生的不同影响。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差,近地面降温幅度大,水汽凝结为露珠,“露重见晴天”形象揭示了这一原理。“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说明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此后昼逐渐增长这一地理现象。“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好了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在地理课堂中,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欣赏、分析,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扩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思路、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四、利用科学小实验,提高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性

把科学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探究兴趣。例如在讲热力环流这一原理时,在课堂上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透明的矿泉水瓶子去掉底,并在一侧开一小窗,一截和小窗等高的蜡烛。点上蜡烛,罩上瓶子,关上小窗,观察火苗的方向;再打开小窗,观察火苗的方向。接着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 这一节的难点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具体、深刻,设计一定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從而提高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丹.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孙月飞.地理研学旅行热的冷思考.中学地理,2018.

[3]樊艳丽.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动态,2019.

[4]曾浩然.中学地理实践活动[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河南省许昌实验中学 461000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学生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赶不走的学生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