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探究

2021-09-10 21:46孙桂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高中

孙桂生

摘要: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这一发展形势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完成课堂中的体育训练等任务,同样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关注体育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文章主要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方案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 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引言:

素质教育近年来备受高中体育教师的重视,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核心素质培养,以保证学生全面、稳步发展。核心素质培育应从多方面入手加以思考,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体育教学的课程定位,并根据该学科的教学导向,突出学科教学优势,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原则,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文章首先针对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向相关课题进行分析。

一、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运动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属于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该阶段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德育素质等作为动力支撑,从而实现稳步、持续、长远的发展。其中的身体素质培育无疑是重中之重,这也间接增加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需要根据体育学科教学标准,针对性的设置训练方案,以增强学运动能力作为教学标准中的重要因素,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进而提高教育有效性。

(二)利于学生形成健康行为,实现稳步成长

现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的几率相对较大,且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的功能,课余时间很难参与体育训练、自主探究等活动中,导致部分学生视力严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桎梏、产生厌学情绪等等,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组织体育训练活动,可以缓解负面影响,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将会磨练心智,实质形成坚毅的品格、刚强的意志力,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终身体育的相关理念于自身发展全过程,为自身全面发展打好铺垫。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学科素养培育的思路

(一)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要点,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所谓的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备的素质,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要素组成的。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从专项训练与基本训练两个环节进行重点培育,其中的专项训练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参与高中体育课程中所设计的专项运动,通过部分运动来增强学生的体能。而基本训练主要涉及传统体育课堂中的大部分训练活动,包括篮球、羽毛球、足球等等。德育素养是体育竞赛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同时也是保证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学生无论在体育课堂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保持良好的个性品格,严格遵守规则,并发挥自身的价值,根据自身的追求,实现个体稳步发展。高中体育学科中的德育素质培养,主要涉及体育品格、体育精神以及体育道德等相关内容,体育品格要求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的过程中保持礼貌,并给予对手以充分的尊重,并且在团体活动中具有协作意识,通过良好的合作突出个体价值。而体育精神则更加强调拼搏进取、坚强刚毅等品格的塑造,只有学生具备以上多项素质,才能完成体育竞赛训练,才能达到预设目标。最后则是体育道德,体育道德要求学生在参与各类体育实践活动时应保持公平与公正的态度,严格遵守规则,激发自身内在潜能,而非通过暗箱操作获得最终成绩。

(二)注重理念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行为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提高核心素養培育效果,就要将科学的教学理念渗透于体育课堂,使学生意识到体育学科与健康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高中阶段的每节体育课堂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实现课堂理论知识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突出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比如,在体育专项课堂中,教师将会讲解相关的技能与动作等,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部分学生在完成技巧解读后,未能进行深入分析,使得动作与技巧的学习停留表面,削弱了体育教学的价值。而此时,体育教师应加大体育教学深度,在理论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专项训练相关的理论要点,包括比赛规则、竞赛分类、动作编创及变化等等,学生在了解了专项训练的相关理论后,将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意识到体育训练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训练中深化理论知识,夯实技能与理论基础,逐步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学会在学习中探究与钻研,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体育热情

高中体育教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参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在体育课堂开展前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以及体育教学效果,通过单元设计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引领学生全面参与体育课堂,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后,将会形成自信心与获得感,大大提高体育训练的热情。如,在篮球专项课程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于篮球这项运动的了解,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规划,以每节体育课为载体,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事先预设的技能与动作,通过规划学习,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间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为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营造有利条件。

结论:

文章主要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做出了相应的阐述,提出了相关建议,从多方面入手阐述了核心素质培育的要点,首先要求教师明确核心素质的培育标准,同样应重视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则要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君智.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8):68-69.

[2]李加前.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J]. 名师在线,2020,(18):16-17.

[3]龚栩敏. 体育核心素养理念培育下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 高考,2020,(22):121.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张炎纪念中学 524568

猜你喜欢
新课标体育教学高中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