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1-09-10 21:46方文彬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方文彬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教学方法的革新意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能,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有效融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推动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好机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地位,让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最终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进行语文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以教师 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为主,学生无法发挥学习主动性,对问题的思考也不积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和信息技术进行相互结合,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 通过教育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 不仅可学内容进行丰富,还能够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这也是教育教学当中的一大重要决策。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理论概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和信息技术相互整合,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开拓视野,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不仅仅是内容或者是策略上的协调整合,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上的进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不断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方式,素质教育理念的开展也往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通过知识的意义建构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 此外,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和情境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形成新的知识内容,对新的知识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就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对于环境的设计,不仅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通过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想要的资源,对知识进行学习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如同行尸走肉,没有了灵魂,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效率也会十分低下。对此,教师需要十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观潮》的学习为例,这一篇课文描写了钱塘江潮水涨潮时的壮观景象,其文笔浑然天成,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感悟能力较位有限,还在培养和发展的阶段,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够体悟其感情。对此,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作者内心的澎湃与激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关于钱塘江潮水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其壮观景象。教师在播放第一个视频时,可以以钱塘江平静的时候为主,向学生展现其靜谧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精神都集中到了课堂上,不少学生略显疑惑: “难道课文中描写的钱塘江竟然是这个模样吗?”在看到大家困惑的眼神之后,教师再把握时机,向学生播放第二个视频———真正的钱塘江涨潮时的壮丽景象。不少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反转所折服,眼前立刻出现了暴怒的钱塘江,学生仿佛置身真实场景,感到震撼。在经过这一静一动的对比之后,学生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让我们见识到了它的厉害。”最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和大家分享彼此眼中真正的钱塘江到底是静谧还是气势雄浑。

(二)创设情境,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方式将枯燥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简单的方式传达教学内容,以此更好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相关知识内容时,这是一篇属于讲读类型的课文知识内容,在教材内容当中主要是描写了有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抓住重点环节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现出桂林山水的经典美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能够对其中的美景产生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朗读能力

学生的朗读能力一直是教师和学生较为忽略的板块,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教师除了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以口语交际《说新闻》的学习为例,想要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学生就必须了解什么是新闻,说新闻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如何用优美的语调朗读出新闻。对此,教师可以在一开始进行幻灯片的展示,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新闻,新闻的要素又有哪些。在了解了基本理论和常识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则新闻联播的选段,让学生观看完之后一起总结说新闻所要注意的事项,而这些事项也将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格外留意的事项。最后教师可以在网上挑选一些简要朗读教材,让学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朗读的训练,朗读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又有哪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最后学生就能够独立呈现出一则质量较高的新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怎样说新闻,怎样进行朗读,在实际情景演绎的过程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提升了其朗读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进军教育领域既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产物,又是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无疑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应用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希冀对广大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翠.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柳俐.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高亚男.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D].鲁东大学,2012.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社溪镇蓝田中心小学 341203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