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路径

2021-09-10 07:03张春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体育教学

摘要:艺术类院校学生性格特点鲜明,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这就使得在艺术类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普通类高校有着一定的不同。本文分析了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并提出了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思政教育

1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

1.1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完善

通过调查走访多所艺术类院校发现,很多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不完善。一方面,艺术类院校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不应该仅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应该融入到体育竞赛、运动训练、课外锻炼以及体育社团文化建设中等等,要形成多路径、全方位的体育课程育人体系。另一方面,很多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缺乏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规定,这就导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因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引而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后,体育课程体系中缺乏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效评价。在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式为主进行评价;對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进行评价。因此,无论是从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因缺失了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评价标准,而使得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融合的介质。

1.2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不强

实现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目标,关键是要发挥体育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创造性。而通过对多所艺术院校的师生访谈发现,在很多艺术类院校中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师重知识技能教学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在教学中将爱国情怀、为国争光、奋勇拼搏等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这些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并不强,这样就无法有效的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政育人功效,从而不利于学生优良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

1.3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合理

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性格鲜明,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艺术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达到更好的体育课程育人效果。而在当前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本身政治素养的良莠不齐,又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了实施课程思政而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方法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念,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艺术生对体育思政内容的接受度,反而容易导致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抵触,使得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起到了反效果。

2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路径

2.1体育技能、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融合

体育技能、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是体育课程思政的难点之一。体育技能、知识的教学需要按照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去教学,而体育课程思政是要向学生传达一种真善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应该将真善美的价值观有机的融合在体育教学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全过程中。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全面发挥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合思政育人功能要从几方面着力: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让学生在遵守体育规则的过程中培养其知到法律、学会法律、守护法律、利用法律的习惯和能力,让体育课堂成为大学生践行诚信守法的第一阵地;其次,通过体育竞赛对大学生进行品格的锤炼,让学生在集体配合中体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担当,加强公德意识,继而上升到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责任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鼓励和激发学生强身健体的热情,让体育课真正成为习总书记倡导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体育课。

2.2体育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要想让体育课程思政发挥其育人功效,就不能忽视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中的主导作用,就必须确保体育教师本人具有强烈的思政育人理念,只有这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才能真正将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的融合,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了达到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统一,体育教师要自觉加强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理念,站稳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制高点,不仅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知识技能,还要塑造其健全的人格,成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引路人;为了达到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统一,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掘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组织和加工好后以最好的方式传导给大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接受者;为了达到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统一,还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体育教师将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理念深植与心,并主动为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提供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支持,使体育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积极主动的去践行体育课程思政。

2.3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合作,尤其是主导“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部门,发挥引领作用,集中学校的人力物力,形成体育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完善机制。要从学校层面强化协同育人的理念,发挥协同育人机制的有力支持和条件保障,给予经费支持,提供激励措施等,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地去挖掘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全面实施“三全育人”,让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更好的发挥体育课立德树人的功效。

3 结语

体育课程育人是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也是艺术类高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艺术类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将体育课程作为载体,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融合进体育课程中,最终达到体育课程良好的育人效果,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正旭,龚正伟。体育何以让“立德树人”成为可能[J].体育学刊,2019,26(7):8-15.

[2]马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模式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1):85.

作者简介:张春艳(1981.10-),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南京传媒学院 211172

猜你喜欢
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体育教学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